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S049)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宽赵赟熊万胜曹珍赵晓峰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行政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实践中的适度规模:基于村庄公平的视角——以上海松江区林村家庭农场为例被引量:15
- 2014年
- 农业经营的规模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经典话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探索之初即为随后的争论埋下了伏笔。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规模经营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适度规模既要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要从村庄的角度考虑到分配的公平。村民更多的是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待家庭农场推行的结果,即务农可以获得与务工相当的收入,经营者保持了种植的积极性,其他人也不会感觉有失公平。适度规模与村庄内的均衡收入有关,与政府的补贴水平呈反比关系。
- 李宽曹珍
- 关键词:家庭农场村庄公平
-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何以稳妥进行——以上海松江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为例被引量:27
- 2015年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不断地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改善集体经济的运营机制。松江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采取农龄和土地份额相结合的配比方式,将全部资产量化到人,既保证了集体资产的共有性质,又保障了集体成员的个人收益和实现形式。还有效规范了集体资产的经营权,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妥善地处理了其中所蕴含的各种关系。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优先性,是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率的重要保障。
- 李宽熊万胜
- 关键词: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股份合作社
- 民国分税制与国有土地资源的争夺——以“改灶归民案”为中心被引量:3
- 2016年
- 1928年国民政府施行的分税制将田赋划归地方所有,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加剧对国有土地资源的争夺。"改灶归民案"即是一个缩影,地方与中央在地权问题上的纷争,其实是属地原则与国有原则之争。国有土地资源争夺的目的是为了土地财政,而非致力于地政,背离了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关系。民国时期地籍整理、土地陈报等地政事业难有成效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 赵赟付晓伟
- 关键词:民国时期分税制国有土地资源
- 不断被援引的国家:村庄的“气”与村民的上访被引量:6
- 2015年
- "出气"是农民上访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访并不意味着农民与国家的对抗,而是他们希望借助国家的权威找回村庄中已经失衡的秩序。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村干部和村民都会不断地援引国家的力量为自己出气。同时,国家的无意甚至是被动介入,也会打破村庄既有的平衡,制造出新的"气"。村庄的"气"会不断地衍生,农民的上访也不会消失。随着资源下乡的日益增多和农民需求的多元化,以上访的形式借国家"出气"将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常态。
- 李宽赵晓峰
- 关键词:上访村庄
- 清代两淮盐场的灶户保甲及其与州县保甲之别被引量:1
- 2021年
- 清代保甲制度在盐务系统的推行,强化了对基层灶户的监控,重在源头上稽查和告发私盐。文章重点考察两淮盐场保甲制的产生与实施、内容与特点,以及与州县民户保甲的区别,揭示灶户保甲在清代的适应性生成和演化的问题。一方面,食盐国家“专卖”体制,决定了灶户保甲的“专制”主义特色,组织化的保甲制与火伏制,共同构成盐务系统的基层治安网络。另一方面,灶户保甲的废弛,折射了保甲制“集体性惩罚”的悖论,“厉而不严”,实质是社会衰败在盐务系统的突出表现与反映。
- 赵赟
- 关键词:清代
- 1930年代的极端气候事件与太湖“退田还湖”被引量:1
- 2019年
- "退田还湖"的动力源于"围湖造田"妨碍水利。但何时妨碍水利,取决于湖泊水位升降;进而"退田还湖"的周期与极端气候事件紧密关联。尤其特大洪水以极端方式暴露"围湖造田"妨碍水利的严重性,更能引发社会诉求。"退田还湖"的完整过程包括禁围—拆围—界围三个阶段。但所见资料,大都止步于第一阶段。1930年代太湖"退田还湖"的典型性在于,在接连遭遇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下,走完了三个阶段,即1931年大水之后,禁围;1934年大旱之后,拆围;1935年大水之后,界围。通过区域差异比较,"退田还湖"的成效既受制于地理条件,也取决于制度、体制与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退田还湖"不仅是政府行为,更是财政意义上的,其成败是由国家财政能力决定的;同时,"疏浚整治"势必相辅而行。否则,即便"退田"也终将无法"还湖"。
- 赵赟
-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太湖退田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