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60)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冉令坤李娜郝寿昌李耀东孙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西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暴雨
  • 3篇台风
  • 3篇切变
  • 2篇动力因子
  • 2篇中尺度
  • 2篇散度
  • 2篇强降水
  • 2篇位势
  • 2篇莫拉克
  • 2篇降水
  • 2篇暴雨过程
  • 2篇ANALYS...
  • 1篇登陆台风
  • 1篇低涡
  • 1篇低涡切变
  • 1篇中尺度分析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中尺度特征分...
  • 1篇台风暴雨
  • 1篇台风凤凰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吉林省人工影...
  • 1篇空军航空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冉令坤
  • 2篇郝寿昌
  • 2篇李娜
  • 1篇崔晓鹏
  • 1篇周冠博
  • 1篇孙建华
  • 1篇高守亭
  • 1篇李耀东
  • 1篇王振会
  • 1篇楚艳丽
  • 1篇齐彦斌
  • 1篇刘璐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2篇Advanc...
  • 1篇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Chines...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Propagation of a Simulated Squall Line on 14 June 2009被引量:8
2015年
A squall line on 14 June 2009 in the provinces of Jiangsu and Anhui was well simulated using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model.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ata,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propagation mechanisms of the squall line was conducted. Th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al charac- teristics and their cause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Unbalanced flows were found to play a key role in initiating gravity waves during the squall line's development.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avity waves were sustained by convection in the wave-CISK process. The squall line's propagation and development mainly relied on the combined effect of gravity waves at the midlevel and cold outflow along the gust front. New cells were continuously forced by the cold pool outflow and were enhanced and lifted by the intense upward motion. At a particular phase, the new cells merged with the updraft of the gravity waves, leading to an intense updraft that strengthened the squall line.
LIU LuRAN LingkunSUN Xiaogong
西安“8.3”大暴雨的环境条件与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基于陕西WARMS模式、FY2F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分析总结了2015年8月3日西安致灾大暴雨过程(以下简称"8.3"大暴雨)的环境条件与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该过程强度大、突发性强、降水落区集中,中低层快速东移南压的冷式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其主要影响系统,地面切变辐合偏弱、整层偏南水汽输送及其辐合不明显是大暴雨持续时间短、范围小的重要原因;地面冷锋后部偏北风遇秦岭北麓地形作用形成初始对流,高层北路冷空气侵入导致不稳定能量增大,二者共同作用触发对流与能量强烈释放,形成β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大暴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偏强而无次级环流,造成暴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暴雨区主要位于对流云团云顶亮温(TBB)梯度大值区,与3 h显著正变压中心梯度大值区和切变线交汇点南侧对应;雷达强回波区呈垂直塔状,质心低,属热带海洋型降水回波。在不稳定层结尤其是低层超绝热状态下,加强雷达资料分析研判,跟踪紧邻山地杂波的、孤立的、中心像素点反射率超过60 d Bz的小尺度对流单体发展,可提前发布秦岭北麓暴雨预警。
张雅斌乔娟屈丽玮武麦凤
关键词:大暴雨中尺度特征
登陆台风莫拉克(2009)的涡度拟能收支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涡度拟能、散度平方项(简记为散度能量)和总变形平方项(简记为变形能量)来表征涡度、散度和变形的强度,并推导这3个物理量的倾向方程。这些方程中既包含代表这些物理量相互转化的符号相反项,也含有代表共同强迫的符号相同项,其中,涡度拟能局地变化主要由涡度拟能与变形能量的共同强迫项、涡度拟能与变形能量的转化项以及涡度拟能与散度能量的转化项组成。针对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利用美国全球预报系统分析场资料计算这些方程中的强迫项,分析涡度拟能及其收支特征,以此来探讨影响台风莫拉克涡度拟能局地变化的主要物理因素。结果表明,在莫拉克发展和衰减阶段,涡度拟能与变形能量的共同强迫项(涡-形相同项)和涡度拟能与散度能量的转化项(涡-散转化项)是影响涡度拟能局地变化的重要强迫项。涡度拟能与变形能量转化项(涡-形转化项)的贡献相对来说弱一些。影响位涡拟能局地变化的重要物理因素是涡-形相同项和涡-形转化项中的平流输送项和散度耦合项,以及涡-散转化项中散度耦合项。变形能量一方面通过涡-形转化项向涡度拟能转化,直接促进涡度拟能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散-形转化项向散度能量转化,再通过涡-散转化项散度能量向涡度拟能转化,间接促进涡度拟能增长。
冉令坤李娜崔晓鹏
一个新动力因子在登陆台风“凤凰”强降水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波动和风场辐合辐散与登陆台风强降水密切相关的特点,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资料,采用分别表征强降水区波动特征和辐合辐散特征的两个动力参数——位势散度波作用密度和散度垂直通量,对登陆台风"凤凰"的强降水过程做诊断分析;同时结合波扰动和辐合辐散两特征,发展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热力切变散度参数,并据此对台风"凤凰"的强降水过程做进一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地面雨区被热力切变散度参数的异常值区始终覆盖,二者具有较一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趋势。基于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预报产品的动力释用分析表明,利用数值预报场计算的热力切变散度参数的强信号出现在强降水区,而弱信号出现在非降水区,该参数对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周冠博冉令坤高守亭
基于NCEP/GFS资料的中国东部地区雷暴预报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来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分析及预报场资料,将多个能够表征雷暴发生动力、热力环境的对流因子作为预报因子,通过费希尔判别准则及逐个引入因子法,建立集合多个对流参数的雷暴预报模型,从而进行较长时效(12—24 h)的区域性雷暴预报。依据临界成功指数(CSI)最高的原则,建立最优预报模型,不同地区所选用的对流参数不同,雷暴模型预报雷暴发生与否的临界值也不同,从而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集合多个对流参数的雷暴区域性预报,还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雷暴发生的地域性特点和气候背景。将建立的预报方法应用于2012年6和9月的两次强对流过程的预报,发现雷暴预报模型较好地预报出两次过程的雷暴落区。进一步,为了能够在强天气预报中客观有效地区分出雷暴与暴雨区,引入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在诊断和追踪强降水的发展演变中表现凸出,而集合对流参数雷暴预报方法则对包含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等在内的对流性天气有较好反映,综合两套预报方法各自的优势,建立了集成动力因子-对流参数强天气预报方法,用于降水和雷暴的预报,同时对雷暴加降水型、雷暴无降水型、降水无雷暴型等强天气进行区分预报。对中国多个典型城市的预报效果分析发现,该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预报出较长时效(24 h)的雷暴和降水落区,对区分降水雷暴、无降水雷暴和无雷暴降水也表现出一定的能力。
李娜冉令坤孙建华李耀东
关键词:雷暴动力因子暴雨
A pseudoenergy wave-activity relation for ageostrophic and non-hydrostatic moist atmosphere被引量:1
2015年
By employing the energy-Casimir method, a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pseudoenergy wave-activity relation for a moist atmosphere is derived from a complete system of nonhydrostatic equations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Since this system of equations includes the effects of water substance, mass forcing, diabatic heating, and dissipations, the derived wave-activity relation generalizes the previous result for a dry atmosphere. The Casimir function used in the derivation is a monotonous function of virtual potential vorticity and virtual potential temperature. A virtual energy equation is employed (in place of the previous zonal momentum equation) in the derivation, and the basic state is stationary but can be three-dimensional or, at least, not necessarily zonally symmetric. The derived wave-activity relation is further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evolution and propagation of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s leading to heavy rainfall. Our diagnosis of two real eases of heavy precipitation shows that positive anomalies of the virtual pseudoenergy wave-activity density correspond well with the strong precipitation and are capable of indica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precipitation region. Th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cyclonic vorticity perturbation and the vertically increasing virtual potential temperature over the precipitation region.
冉令坤平凡
2012年8月19~21日西藏持续性强降水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对2012年8月19~21日西藏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利用加密地面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19~21日西藏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特征分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稳定的径向型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巴尔喀什湖附近东移南下的短波槽和500hPa低涡切变是造成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先后影响,为强对流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热力、动力条件;而中层冷空气的侵入和强的垂直风切变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研究为西藏夏季降水的相关预报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余燕群
关键词:气象学强降水低涡切变中尺度分析
台风莫拉克(2009)暴雨过程中位势切变形变波作用密度诊断分析和预报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在水平风场切变形变的基础上引入物理量—–位势切变形变,把水平风场的垂直分量和切变形变与广义位温的空间梯度结合起来.该物理量的二阶扰动被定义为波作用密度,在局地直角坐标系中推导了能够描述中尺度扰动系统发展演变的波作用方程.对2009年登陆台风莫拉克引发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中心区切变形变向涡度的转化显著,该转化通过纬向风的经向梯度实现.纬向风速的经向梯度与广义位温垂直梯度的耦合引起位涡和位势切变形变之间的转化,以至于位势切变形变和位涡的异常值区分别位于台风环流的外侧和内侧.波作用密度因能够描述水平扰动风场的垂直切变和切变形变以及凝结潜热函数扰动梯度而与观测降水联系紧密.相关统计分析表明,2009年夏季波作用密度与6h观测降水存在明显滞后相关性,对未来6h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另外,波作用密度通量散度和扰动非地转风位涡是影响波作用密度局地变化的主要物理因素.基于波作用密度与观测降水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波作用密度暴雨预报方程.2009年登陆台风"苏迪罗","天鹅","莫拉菲"和"巨爵"的暴雨预报个例分析和长时间序列的ETS评分计算表明,波作用密度对台风暴雨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其预报降水能力略优于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的直接降水预报.
楚艳丽王振会冉令坤郝寿昌
关键词:台风暴雨
关中地区两次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使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及云图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和TBB特征出发,结合盛夏暴雨过程对比,分析总结2006年6月2-3日("0602"过程)和2013年5月25日("0525"过程)关中地区两次初夏区域性暴雨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初夏暴雨发生前,青藏高压明显偏南、偏弱,暴雨区北侧200 hPa急流形态、位置变化小,急流轴南侧的风速经向切变明显增大。初夏暴雨期间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远距离台风作用,上游与周边西风带影响系统差异导致低层水汽输送与辐合明显弱于盛夏暴雨,分布形态不同。850 hPa大陆东部高压稳定维持有利于初夏暴雨低层偏东南气流发展、维持。初夏暴雨发生在位势稳定层结环境,暖湿空气沿着低层冷空气向北爬升,暴雨中心等熵面随高度向北倾斜,存在能量锋生和对称不稳定。暴雨区上空中高层深厚的正位涡和低层浅薄的负位涡垂直差异增大,300 hPa以上增幅明显,存在位涡异常。初夏暴雨中心以东约300 km处纬向中尺度垂直环流有利于暴雨区上升运动维持,但上升中心强度、高度和低层高能轴附近不稳定能量明显小于盛夏暴雨。总螺旋度显著增幅区对初夏暴雨落区有指示作用,其正负区相交零线、正值区增大中心分别和大雨、暴雨落区北界一致。同时,关中以北存在显著负螺旋度区,总螺旋度正值范围、强度明显偏小,中心移动、增大区偏南,局地螺旋度垂直方向正值中心区域相对分散。关中初夏暴雨云系范围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对应高层显著反气旋区的北部盾状中高云区和南部带状低云区组成,云团中心TBB>-60℃、云顶偏低,暴雨主要位于南北云区交汇处的窄带强回波附近,而非TBB中心区或梯度大值区附近。
张雅斌马晓华冉令坤侯建忠
关键词:初夏暴雨环流形势物理量
台风Morakot(2009)暴雨中关键尺度位涡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对格点分析资料进行多尺度分解,诊断分析台风Morakot(2009)登陆福建省霞浦市过程中位涡的多尺度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尺度位涡正压项通量散度对位涡正压项局地变化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台风登陆过程中位涡主要包含第4、5关键尺度(理论波长范围为96.4~160.67 km)动力扰动和第3、4关键尺度(理论波长范围为64.27~128.54 km)热力扰动的综合信息.由于关键尺度位涡正压项的强度大于斜压项,因而位涡主要体现了第4、5动力尺度垂直涡度与第3、4热力尺度广义位温垂直梯度的耦合作用.第4、5动力尺度西南扰动气流为台风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供应,在台风环流西北侧产生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为强对流系统的发生提供有利动力条件.第3、4热力尺度的广义位温扰动一方面增加降水区大气湿斜压性,另一方面在降水区低层形成位势不稳定,为强对流的发展提供潜在不稳定能量.位涡正压项方程强迫项的分析表明,关键尺度位涡正压项通量输送对位涡正压项局地变化有一定贡献,影响位势稳定度的变化.在台风登陆后,关键尺度位涡及位涡正压项通量散度都有所减小,使得垂直涡度和位势稳定度的变化趋缓.
冉令坤郝寿昌刘璐齐彦斌
关键词:位涡小波变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