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PCSIRT-IRT0620)

作品数:17 被引量:321H指数:8
相关作者:王辅臣于广锁龚欣陈雪莉周志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气化
  • 5篇石油焦
  • 3篇半焦
  • 2篇稻草
  • 2篇气化反应
  • 2篇气化炉
  • 2篇气力输送
  • 2篇热解
  • 2篇热解半焦
  • 2篇煤气
  • 2篇煤气化
  • 2篇密相气力输送
  • 2篇褐煤
  • 2篇成浆
  • 2篇成浆性
  • 2篇催化
  • 1篇大型化
  • 1篇稻秆
  • 1篇电容层析
  • 1篇电容层析成像

机构

  • 18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王辅臣
  • 5篇周志杰
  • 5篇于广锁
  • 5篇陈雪莉
  • 5篇龚欣
  • 3篇代正华
  • 3篇肖瑞瑞
  • 3篇于遵宏
  • 3篇王亦飞
  • 3篇郭晓镭
  • 3篇邹建辉
  • 2篇杨波丽
  • 2篇梁钦锋
  • 2篇展秀丽
  • 2篇柴雪琴
  • 2篇龚凯峰
  • 2篇刘鑫
  • 2篇陆海峰
  • 2篇黄万杰
  • 2篇贾佳

传媒

  • 4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煤化工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化学化...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秆热解半焦吸附能力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研究生物质半焦对甲醛和氨的吸附,考察了热解温度和化学处理对半焦吸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分析和酸碱滴定的方法研究了半焦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浓度。结果表明:升高热解温度,半焦的比表面积变大,可以吸收更多甲醛和氨;半焦经酸洗后吸附甲醛的能力明显下降,而吸附氨的能力基本不变;经碱洗后对于氨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而对于甲醛的吸附能力基本不变。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半焦表面酸性中心浓度下降,而碱性中心浓度基本不变。
李鹏陈雪莉肖瑞瑞
关键词:热解
生物质半焦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采用热天平研究生物质半焦CO2气化反应动力学特性。考察半焦粒径、热解制焦温度以及热解制焦气氛对气化反应碳转化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孔模型、未反应芯缩核模型和混合模型对生物质半焦气化反应速率随碳转化率变化的趋势进行拟合,并求出半焦气化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机孔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肖瑞瑞陈雪莉王辅臣于广锁
关键词:稻草半焦气化热天平
褐煤与石油焦共成浆性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考察了褐煤的单独成浆性及其加入不同比例石油焦的共成浆性。结果表明,由于其较强的亲水性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在1 000mPa.s时,褐煤的成浆浓度只能达到41%;在褐煤中加入不同比例石油焦,褐煤的成浆浓度明显得到改善,加入石油焦的比例越多,浆体的浓度越高,当石油焦与褐煤的比为3∶2时,可得到60%的固体浓度,且稳定性良好,呈假塑性流体的水煤焦浆。褐煤的亲水性较强,石油焦的疏水性较强,两者的互补性是获得高浓度水煤焦浆的根本原因。
杨波丽龚凯峰邹建辉刘海峰王辅臣于遵宏
关键词:褐煤石油焦成浆性
稻草及热解半焦颗粒流化特性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稻草及不同温度热解半焦颗粒在内径100mm、高1000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结果表明,稻草颗粒无法单独流化,而其热解半焦颗粒可单独流化;半焦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大,与床层高度无关,筛分粒径为0.45~0.9,0.18~0.45,0.125~0.18mm的半焦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分别为0.19,0.16,0.14m/s;300~550℃温度范围内稻草热解半焦颗粒的流化特性无明显区别;半焦与稻草颗粒混合流化时,稻草颗粒不大于20%(ω)时床层有较好的流化质量,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都随混合颗粒中稻草含量增大而增大.
朱金忠陈雪莉王辅臣
关键词:流化床稻草半焦流化特性
煤气化炉洗涤冷却室液滴夹带的研究及GA-BP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新型洗涤冷却室是对置式多喷嘴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运行中,可能出现带水问题,影响后续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研究水煤浆气化炉洗涤冷却室液滴夹带的问题,证明气速与分离空间的高度是影响液滴夹带量的2个重要因素。气速相同,分离空间越矮,液滴夹带量越大,分离空间的高度不变,气速大液滴夹带量越大。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都适合解决非线性问题,但各有优缺点。实验数据与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技术,构造出新型洗涤冷却室内液滴夹带的预测模型,使网络的训练步数从186步减小到8步。测试样本检验相对误差较小在5%以内,预测能力较强,能满足工程需求,可作为工业中,液滴夹带的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
赵晓辉王亦飞刘霞柴雪琴
关键词:洗涤冷却室神经网络
洗涤冷却管出口处气液界面波动特性实验及模拟被引量:4
2010年
对新型洗涤冷却室洗涤冷却管出口处流体的射流深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射流深度随弗鲁德数变化的拟合式。借助Fluent商业软件建立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利用所建模型得到了出口处射流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用其表征气液界面波动,并用压力信号波动来表征床层内的环流脉动,对两者进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主频一致,出口处液面波动是引起床层内气液两相周期性环流脉动的主要诱导因素。为了减少床层内环流脉动所引起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必须改善洗涤冷却管出口气体的分配特性。
赵晓辉王亦飞尹柯柴雪琴
关键词:射流深度数值模拟
粉煤密相气力输送流型被引量:23
2010年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随表观气速不同,存在明显的主导流型;结合固相速度及管道压力信号分析,展示出其与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不稳定性特征。对竖直上升管的ECT测试结果表明,输送流型为环核结构。
马胜郭晓镭龚欣黄万杰陆海峰刘剀
关键词:密相气力输送电容层析成像粉煤流型
不同生物质灰的理化特性被引量:29
2011年
根据我国和美国国家标准,将稻草、松木屑和梧桐树叶3种生物质分别在815和600℃下制灰,此外也在500℃下制灰进行比较。测定了灰分量和灰成分,考察了灰成分中氧化物的含量变化以及生物质灰的积灰、结渣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和SEM对不同温度灰的物相和灰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灰熔点仪测定了生物质灰的灰熔点。研究表明:灰分量、灰成分、物相变化、灰形态以及灰熔点均与灰化温度密切相关,600℃的灰化温度比较适合研究生物质灰分的性质。
肖瑞瑞陈雪莉王辅臣于广锁
关键词:灰熔点
碱金属及灰分对煤焦碳微晶结构及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通过对原煤、酸洗原煤、酸洗后负载NaOH的原煤在750-1050℃热解制得焦样,用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热解温度、NaOH负载量以及灰分对热解过程中煤焦微晶结构变化的影响,并运用高温高压热天平(PTGA)考察了热解后煤焦的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碱金属及灰分的存在可以明显减小煤焦的微晶结构参数的变化(堆垛高度Lc、微晶尺寸La、及晶层间距d002),阻碍煤焦的石墨化进程,提高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堆垛高度Lc增大显著,而微晶尺寸La和晶层间距d002变化较小。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岛和煤焦微晶结构参数Lc、d002存在如下关系:lnk0=a(Lc/d002)+b;研究还表明用氧化还原循环机理来描述碱金属的催化作用机理是不恰当的,但碱金属Na的存在可以明显降低煤焦的石墨化程度,提高煤的活性,对煤焦的气化起到部分催化作用。
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龚欣
关键词:气化反应碱金属微晶结构石墨化
三种工业废料对石油焦CO_2气化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以造纸黑液、煤渣、污泥为催化剂,用加压热天平考察了石油焦与CO2催化与非催化气化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非催化气化时,反应速率随着转化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呈单峰曲线;催化气化时,反应速率随着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存在峰值。给出的正态分布函数模型很好地描述了石油焦CO2的非催化与催化气化动力学。计算得到石油焦与CO2非催化气化的活化能为197.7kJ/m o l。三种催化剂活性的差异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其中富含N a元素的造纸黑液活性最好,反应速率是非催化气化的6倍。
邹建辉周志杰代正华刘海峰王辅臣于遵宏
关键词:石油焦气化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