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6081)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永健柳圭泽聂间间樊景凤冯志权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甲藻
  • 1篇单细胞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全基因
  • 1篇全基因组
  • 1篇全基因组扩增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微卫星
  • 1篇物种
  • 1篇物种鉴定
  • 1篇细胞
  • 1篇扩增

机构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刘永健
  • 2篇柳圭泽
  • 2篇聂间间
  • 1篇杨青
  • 1篇孙颖
  • 1篇冯志权
  • 1篇樊景凤
  • 1篇杨官品
  • 1篇张琦

传媒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春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于2011年5月对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24属52种,其中硅藻有19属45种,占总种类数的86.54%;甲藻5属7种,占13.46%。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介于(1.35~221.45)×104/m3,平均为41.44×104/m3,鸭绿江口海域和渤海海峡以东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之间海域为浮游植物细胞密集区,北黄海中部海域为浮游植物稀疏区。北黄海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柔弱根管藻(R.delicatula)、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笔尖根管藻(R.styliformis)。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半个世纪以来北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在1982年和1998年同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波动。
聂间间刘永健冯志权杨青柳圭泽樊景凤
关键词: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
海洋甲藻的单细胞PCR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甲藻是引发赤潮的重要种类。但是由于某些种类个体微小、形态近似,很难通过光学形态特征准确鉴定。单细胞PCR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定方法。分别用戊二醛、鲁哥氏液和福尔马林固定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rmar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进行单细胞PCR扩增,结果显示:1个月内,2%戊二醛和鲁格氏液固定甲藻均能用于单细胞PCR分析,而福尔马林固定甲藻则不适宜单细胞PCR分析。同时,2%戊二醛固定大连凌水湾海域甲藻样品,结合光学形态特征分析和单细胞PCR,成功鉴定了环境样品中的锥形多甲藻。
张琦刘永健柳圭泽
关键词:甲藻全基因组扩增物种鉴定
海洋产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rmarense)基因组DNA微卫星位点分离
2012年
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 site)方法富集、分离海洋产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基因组DNA微卫星位点。结果发现,测序分析的22个克隆中全部含有微卫星位点,插入片段大小为175-687 bp,微卫星DNA的重复数最低4次,最高27次,平均11次;在全部的39个微卫星位点中,其中25个属于完美重复型,13个不完美重复型,1个复合型。为塔玛亚历山大藻系统进化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标记位点。
孙颖刘永健聂间间杨官品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甲藻微卫星FIASC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