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S002)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雷更多>>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法律
  • 3篇法律史
  • 3篇法律史学
  • 2篇国论
  • 1篇刑律
  • 1篇研究范式
  • 1篇社会史
  • 1篇社会史研究
  • 1篇史观
  • 1篇史家
  • 1篇史学
  • 1篇史学史
  • 1篇世情
  • 1篇隋唐
  • 1篇情怀
  • 1篇激荡
  • 1篇济世
  • 1篇济世情怀
  • 1篇古籍
  • 1篇古籍整理

机构

  • 4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4篇张雷

传媒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法治救国论与中国近代法律史学嬗变被引量:1
2013年
清末民初之际,甲午海战失败、列强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期许及国外成功案例的促动,激发了法治救国论的高涨。尽管论者在如何变法的途径中存在歧义,但他们均谨守斟酌古今与中外通行的修律原则,决定了当时人们在法律观念上保有浓厚的历史主义,这毫无疑问提升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有助于法律史学科的促生。鉴于研究者阶级立场、个人识见、价值尺度之不同以及对取法西学的视点迥异,中国近代法律史学在初生之时,即产生考据派与史观派的分野,对中国法律史学研究范式产生长期影响。
张雷
关键词:法律史学
试论法律史家群体对近代中国激荡时局的回应——以20世纪上半期为视点
2014年
面对20世纪上半期的激荡时局,中国法律史家群体本着救亡图存的济世情怀,自觉投身于学术救国的时代大潮之中。他们首先从理论高度阐发了法律史学术的救国及挽救时弊的重要功能,呼唤时人应重视法律史学的学习与研究,以止时局之颓势;然后又从社会发展动力、社会道德操守引擎等方面思考学者自身使命,期冀知识分子以时代楷模的身份来导引社会风气走向良善;为了科学处理学术与政治良性互动,更多学者坚持在坚守学术自身规范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术服务政治的终极目的。法律史家的上述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法律史学术的发展,更大大推动了近代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
张雷
关键词:法律史学济世情怀
法律史学史视域下的陈寅恪隋唐刑律制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陈寅恪研究隋唐刑律制度,创获甚多。尤其在对隋唐刑律制度渊源考辨时,在繁杂的刑律变迁中匠心独具地勾勒出隋唐刑律制度的三大源头,打破了当时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诸多缪见。陈寅恪擅于用民族文化视野来研究隋唐史,由于这一研究视野要求紧扣种族、地域等对政治与法律影响最巨的核心因素,故能做到发前人之所未发,引领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大势与潮流。尽管陈寅恪并没有留下法律史学方面的皇皇巨著,但其倡导的学术研究应重"预流"之志以及精密考证与义理阐发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视角的应用,均为法律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在中国法律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张雷
关键词:陈寅恪法律史学
瞿同祖法律社会史研究范式价值再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社会学专业背景、多学科素养的影响、世界性眼光以及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等促成了瞿同祖法律社会史研究新范式的提出。此研究方法抓家族与阶级两大关键因素,并辅之以人类学、宗教学与文化学等多学科视野,揭示出中华法律文化"儒家化"的特质。法律社会史研究范式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的成功,为法律史学未来的转型提供了重要启发意义。诸如重视法律史学的现实意义、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及坚持通史教育是法律史学转型所要坚持的方向。
张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