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98)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景元书李根韩湘云熊世为黄文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气象
  • 4篇水分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3篇低丘
  • 3篇低丘红壤
  • 3篇花生
  • 3篇红壤
  • 2篇低丘红壤区
  • 2篇水分动态
  • 2篇水分分布
  • 2篇水分平衡
  • 2篇土壤水分动态
  • 2篇气象因子
  • 1篇典型小流域
  • 1篇遥感
  • 1篇应用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
  • 1篇蒸散

机构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作者

  • 8篇景元书
  • 2篇李根
  • 1篇韩湘云
  • 1篇黄文江
  • 1篇熊世为
  • 1篇陈昆

传媒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稻气象产量预报模型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1951—2010年江苏省水稻产量及同期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因子膨化及相关分析,研究了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逐步回归、PCA-BP神经网络以及PCA-GA-BP神经网络3种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7—9月份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气温、降水的变化最为敏感,气温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2)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报效果好于回归模型;(3)遗传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比未优化模型的训练速度提高了70%左右,预报精度也提高了4.3%。
罗梦森景元书熊世为
关键词:水稻气象产量BP神经网络
低丘红壤区旱田水热通量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低丘红壤区近地层农田水热通量特征,更好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理解农业水文生态系统过程,利用2013年和2014年田间波文比系统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红壤区近地层的水热通量分配特征及相关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能量平衡各个分量的日变化呈单峰趋势且受到天气条件影响很大,其中潜热通量所占份额最大,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分配具有季节性变化,7月份净辐射和潜热通量较大,土壤热通量在5月、7月为正值,10月、12月为负,表明研究区土壤在秋冬季节向外输出热量;在花生的生长季,花生地的波文比小于橘园,表明花生地的潜热交换多于橘园。3对旱地潜热和感热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有净辐射、相对湿度,其次有气温,而风速和水汽压对潜热、感热交换的影响并不显著。雨季降水量与农田潜热、感热总体呈负相关,旱季降水量影响相对较小。
景梽淏景元书贾秋洪
关键词:低丘红壤区感热潜热气象因子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判别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两种不同的干旱判别方法研究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发生状况及严重程度。首先,以鹰潭红壤区相应的气象数据资料为基础,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出发,应用桑斯维特修正公式,建立土壤干旱指数模型,据此计算分析土壤可能蒸散量及其土壤干旱指数;其次,利用鹰潭市余江县刘垦三分场花生和橘园地两年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土壤湿度分析,估算土壤相对湿度指数。以便结合土壤干旱标准对鹰潭红壤区季节性干旱进行判别研究,进而选择合适的干旱判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气象数据出发,该地区5、6月无旱情发生,7—9月为干旱多发月份;从土壤水分数据出发,试验场的花生和橘园地5—9月均有旱情发生,但7—9月旱情更为严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虽不完全一致,但基本趋势一致;对比两者,选择前者作为干旱判别方法更为合理,有利于为当地防御干旱、科学利用土地、合理灌溉及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依据。
贾秋洪景元书Buaphean Ruthaikarn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季节性干旱土壤水分平衡
典型小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潜在蒸散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南方红壤坡耕地典型小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对潜在蒸散的影响,采用小波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以及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并分析1953-2013年小流域平均气温和降水序列的趋势、周期、突变性特征以及1990-2013年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近60a年来小流域平均气温和降水都呈上升趋势,且平均气温变化显著;降水变化存在4、11、22和29a的变化主周期;平均气温在1994年突变,降水在1988、2003、2010均有突变;1990-2013年潜在蒸散呈微弱上升趋势,且雨季后期蒸散量大于雨季前期,在2011年左右发生突变;潜在蒸散及其辐射项的波动小于空气动力学项,气候因子对潜在蒸散量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其中平均气温是显著影响潜在蒸散、辐射项与空气动力项的共同因子。
贾秋洪景元书景梽淏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潜在蒸散量气候特征
花生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动态与平衡特征研究
<正>详细摘要——S14分会场1试验区概况红壤丘陵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1.81%,具有丰富的生物气候资源,在我国农业和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通过红壤地区花生复合系统试验区3年的监测资料,分析...
黄鹤楼丁烨毅景元书陈昆蔡仕博
关键词:水分分布水分平衡
文献传递
低丘红壤坡面土壤水分变化的气象因素冗余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对提高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和土地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利用植被生态数量学中的冗余分析方法 RDA,结合江西鹰潭红壤坡面土壤水分数据,研究了风速、降水、水汽压、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土壤(剖面0~15、15~30、30~60和60~100 cm)水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受降水的强烈影响,表层受降水影响最大,土层越深受降水的影响越小;观测时间段内表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异系数(CV)最大,土层越深CV越小;RDA排序图可以很好地表示土壤水分季节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水汽压是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主控因子,且不同月份的主控因子不同,5、6月为降水与相对湿度,7、8月为气温与日照时数。鉴于土壤水分变异不仅受海拔、土层深度、土地利用方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还受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的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综合分析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韩湘云景元书李根
关键词:土壤水分气象因子坡面
红壤区橘园与花生地土壤温湿度变化及物理环境因素影响
2015年
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及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橘园与花生地土壤温湿度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橘园、花生地土壤湿度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不同深度的变化幅度各有不同;2土壤湿度除了受降水因子影响外,在未降水时段内还受气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因子的控制;3土壤温度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其季节变化趋势越来越平缓。在一天内,不同土层变化幅度以及出现极值的时间均不同,橘园出现极值的时间比花生地晚半到1 h;4影响土壤温度的环境因子有气温、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其中太阳辐射对花生地土壤温度的影响更大,且土壤表层最易受到气温、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庞渤景元书韩湘云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花生地环境因子
基于相似性分析及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双季稻面积估算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解决大范围水稻种植信息提取时的混合像元问题,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水稻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分析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复合的水稻提取业务化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4月15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MODIS合成地表反射率数据(MODIS09A1),计算出时间序列MODIS-EVI指数,运用Savizky-Golay滤波方法对其进行平滑处理减少云等噪声的影响。根据双季稻的生长规律,结合野外调查和HJ-1ACCD2影像,确定双季稻样点,提取出标准双季稻EVI生长变化曲线,构建图像像元相似性指数,然后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对疑似双季稻像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得江西省双季稻种植面积信息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提取的江西省双季稻种植分布情况与实际情况吻合,与江西省2010年统计年鉴中全省双季稻种植面积相比,提取精度为93%,精度较理想,与各地区统计面积相关性较好,R2=0.9659,可以为今后高精度水稻种植信息业务化的提取提供参考。
景元书李根黄文江
关键词:遥感图像处理双季稻混合像元分解面积提取
基于Priestley-Taylor模型的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Priestley-Taylor参考作物蒸散模型系数的本地化是提高区域蒸散模拟精度的关键。以江西省低丘红壤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孔径闪烁仪的观测数据,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农田不同时间尺度水热通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采用Priestley-Taylor模型模拟了红壤区作物蒸散,与实测蒸散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模型的系数进行了修正,评价了P-T1.26及P-T1.07模型在本地模拟蒸散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逐日尺度下农田水热通量变化曲线呈单峰形且受天气条件影响明显,逐月尺度下净辐射通量、潜热通量及土壤热通量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净辐射通量、空气温度及水汽压亏缺是影响潜热通量的主导因子,均对潜热交换有促进作用;P-T1.26模拟的蒸散比实测偏高13.77%,P-T1.07模拟的蒸散比实测偏低3.39%,参数修正后的P-T1.07模型模拟精度明显提高,α=1.07可以作为研究区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本地化适宜参数。
姚欢欢景元书韩丽娟
关键词: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通径分析
花生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动态与平衡特征研究
2015年
花生复合系统是促进低丘红壤区农业水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耕作方式,其在不同时段水分动态、水分平衡和利用过程差异值得进一步探索。土壤表层采用15bar的先进负压计监测,结合定位法于2001—2003年监测收集了花生生长季花生复合系统、花生单作田间土壤水分、地表径流、降雨资料,分析了花生复合系统对土壤水分动态、降雨影响和水分平衡各要素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壤10cm与60cm水分单作花生地与复合系统在雨季无明显差异,但受降雨过程影响。旱季单作花生10cm水势降到最低值-344.0kPa,复合系统水势最低值为-50.6kPa,60cm单作花生地水势数值也低于复合系统花生地,旱季复合系统能减少土壤表层的蒸发。3年土壤水分周期动态可分为3个阶段,即水分盈余期、水分消耗期、水分稳定期。花生复合系统旱季表现出较强的耗水作用,2001年7月贮水量减少108.8mm,2002年8月贮水量减少111.7mm,2003年7月贮水量减少105.5mm。花生复合系统平均渗漏量低于花生单作62.2mm,平均贮水量变化低于花生单作41.8mm。桔树与花生作物在旱季水分利用方面没有明显的竞争作用,花生复合系统系统的表土水分保持作用和生态效应明显。
黄鹤楼丁烨毅景元书陈昆蔡仕博
关键词:水分分布水分平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