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5575)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周佳霖罗仁忠黄振云陈倩温瑞金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损害
  • 2篇听觉
  • 2篇听觉障碍
  • 2篇听力学
  • 2篇脑干
  • 2篇耳声发射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筛查
  • 1篇声阻抗
  • 1篇声阻抗试验
  • 1篇听力评估
  • 1篇听力筛查
  • 1篇听力学特征
  • 1篇小儿
  • 1篇红素
  • 1篇耳蜗
  • 1篇高胆红素
  • 1篇高胆红素血症

机构

  • 3篇广州市儿童医...

作者

  • 3篇温瑞金
  • 3篇陈倩
  • 3篇黄振云
  • 3篇罗仁忠
  • 3篇周佳霖
  • 1篇王小亚
  • 1篇钟建文

传媒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与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干扰因素及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06年1月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妇幼保健院系统出生并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新生儿听力筛查,因二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本院的患儿,月龄2~6个月,共166例(315耳)。详细询问并登记病史,按其首次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分为2~3个月组和4~6个月组,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反射等客观听力测试。首次听力评估异常者,建议1~3个月后(以不超过6个月龄为限)进行第二次听力评估,比较前后两次 ABR、DPOAE、鼓室声导抗曲线和静态声顺值的转归情况,并确定诊断。结果①166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中,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史者比例最高(34例,20.5%);其次为有新生儿窒息史(10例,6.0%)。②4~6个月组鼓室声导抗 B 型曲线的比例(13例,17耳,17.9%)高于2~3个月组(11例,14耳,8.0%),X^2=26.22,P<0.01。③4~6个月组 ABR 正常的比例(24例,29耳,37.2%)明显高于2~3个月组(34例,45耳,23.4%),X^2=5.27,P<0.05;在有两次评估记录的受试者中(24例,45耳),第二次 ABR 测试结果较第一次测试结果好转的比例为56.0%(11例,14耳)。④4~6个月组 DPOAE 正常的比例(19例,31耳,39.7%)略低于2~3个月组(50例,81耳,42.2%),X^2=0.14,P>0.05;在有两次评估记录的受试者中(24例,45耳),第二次 DPOAE 测试结果较第一次好转的比例为32.0%(6例,8耳)。⑤166例听力筛查末通过受检者中,有4例(4耳)诊断为听神经病,均为单耳发病。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中,存在中耳因素对听力筛查结果和评估的影响,同时低月龄婴幼儿听觉神经系统存在发育完善的过程。对筛查和评估结果应作充分、恰当的解释,避免加重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
罗仁忠温瑞金黄振云周佳霖陈倩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耳声发射声阻抗试验
小儿蜗后听觉神经损害的临床与听力学特征及定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包含了听神经病在内的ABR严重异常、DPOAE正常为特征的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小儿的临床与听力学特征及其可能的病损部位。方法选取2002至2006年听力专科中ABR严重异常、DPOAE正常,排除中耳传导功能异常的患儿86例(165耳),年龄8d~7岁,平均1岁1个月,入选为本研究对象。选择ABR严重异常、DPOAE异常、排除中耳病变的听功能障碍26例(29耳)患儿作为蜗性病变对照组,选择健康同龄儿童86例(166耳)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蜗后病变、蜗性病变、正常听力3组间ABR波Ⅰ、波Ⅲ、波V潜伏期和振幅,以及Ⅰ~Ⅲ波间期等参数的异同。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86例蜗后听神经损害患儿中,51例(59.3%)的病例新生儿期有高胆红素血症史,其中40例血中间接胆红素水平达重度标准,11例为轻中度;在首次就诊的原因中,主诉运动障碍者40例(46.5%),听力言语障碍者10例(11.6%);在伴随的疾病中,32例(37.2%)确诊伴随有脑性瘫痪。在86例165耳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患耳中,103耳最大强度声刺激(103dB)ABR无波分化,27耳仅见波Ⅰ分化,19耳仅见波Ⅴ分化,13耳见波Ⅰ+Ⅲ分化,3耳见波Ⅰ+Ⅴ分化。仅见波Ⅰ分化耳,其波Ⅰ潜伏期较正常听力耳延长,振幅较正常听力耳低矮(t值分别为-6.75和2.58,P值均〈0.05);有波Ⅰ+Ⅲ分化耳,波Ⅰ潜伏期和振幅与正常听力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Ⅲ潜伏期则较正常听力耳延长,振幅较正常听力耳低矮(t值分别为-2.77和3.63,P值均〈0.05),Ⅰ~Ⅲ波间期较正常听力耳Ⅰ~Ⅲ波间期延长(t=-2.99。P〈0.05)。结论在蜗后听觉神经功能损害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为ABR从波Ⅰ开始就严重异常,即听神经病,其病变主要在第Ⅷ颅神经听支;仅见波Ⅰ分化耳,其病变�
罗仁忠温瑞金黄振云周佳霖王小亚陈倩
关键词:听觉障碍高胆红素血症
小儿蜗后听觉神经损害并耳蜗受损的听力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严重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轻微异常为特征的小儿蜗后听觉神经功能损害同时合并耳蜗功能受损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选取2002~2006年听力专科中ABR严重异常、最大强度声刺激(103dB nHL)时才出现波Ⅴ或无波分化、排除了中耳传导功能异常组,镫骨肌声反射消失、DPOAE轻微异常患儿30例(47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登记围产期病史,并与同龄听力正常对照组、蜗性病变听力损害组比较DPOAE幅值及引出率的异同。结果①30例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的患儿中,23例(76.67%)新生儿期有高胆红素血症病史,其中13例(56.52%)血中间接胆红素水平达重度标准,曾经"换血"治疗和/或遗留核黄胆所致脑性瘫痪;②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耳,DPOAE幅值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与ABR波V阈值为60dB nHL的蜗性病变耳DPOAE幅值相近;③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耳DPOAE幅值异常的频率点分布主要在F9、F10和F11三个频点。结论以蜗后病变为主的听力损害患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耳蜗同时受累现象,受累的部位主要在耳蜗的基底部,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致病因素。
罗仁忠温瑞金黄振云周佳霖陈倩钟建文
关键词:听觉障碍小儿耳声发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