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02121)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彭云黎明姚晓明林宝涛曾爱能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深圳市眼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眼前节
  • 2篇术后
  • 2篇全景
  • 2篇角膜
  • 2篇OCT
  • 1篇单抗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术
  • 1篇置管术后
  • 1篇烧伤
  • 1篇术后并发
  • 1篇兔角膜
  • 1篇内障
  • 1篇注射
  • 1篇黏膜
  • 1篇下注
  • 1篇显微镜
  • 1篇膜下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
  • 2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4篇姚晓明
  • 4篇彭云
  • 4篇黎明
  • 2篇曾爱能
  • 2篇林宝涛
  • 1篇严涛
  • 1篇曾琨
  • 1篇贺温玲
  • 1篇曹端荣
  • 1篇叶琳
  • 1篇于莉
  • 1篇张敬先
  • 1篇马大卉
  • 1篇姚媛媛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2014年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转归.方法 新西兰白兔54只,制成单眼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眼,A组碱烧伤后结膜下立即注射贝伐单抗2.5 mg(0.1 ml),B组碱烧伤后3d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2.5 mg(0.1 ml),C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为对照组.共观察28 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行眼前段照相并计算其面积,伤后7、14、28 d各组随机取6例角膜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 A、B及C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5.9+0.8)d、(3.5+0.6)d及(3.4+1.1)d,其中A组明显较C组延长(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8).伤后各时间点A、B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均明显较C组减少(P<0.05),A组与B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C组烧伤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而A组角膜炎性细胞较少,烧伤区无新生血管形成,B组见少量新生血管侵入烧伤区.3组基质层均可见纤维及瘢痕组织增生,其中治疗组纤维增生程度与瘢痕组织均较对照组轻.结论 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可抑制角膜炎性细胞形成,改善损伤角膜基质,促进角膜愈合,从而减少碱烧伤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在早期注射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姚晓明黎明曹端荣诸凤娇
关键词:贝伐单抗新生血管化学烧伤共焦显微镜
蚕蚀性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眼前节全景OCT研究蚕蚀性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蚕蚀性角膜溃疡,发现溃疡灶内口角膜组织缺损则定为隐匿性穿孔,并测量穿孔内径。结果眼前节全景OCT发现蚕蚀性角膜溃疡隐匿性穿孔的发生率为8.3%,穿孔内口直径最小为1.8mm,最大为4.5mm,平均为(3.1±0.97)mm。结论对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眼前节全景OCT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穿孔的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手术方案的设计有重要作用。
黎明姚晓明彭云林宝涛曾爱能
关键词:蚕蚀性角膜溃疡
兔鼻泪道置管术后的病理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逆行泪道置管术后不同时期的兔下段鼻泪管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4只新西兰大白兔,一侧鼻泪管制作成鼻泪管阻塞的模型,并行鼻泪道逆行置管术,常规光镜下观察术后2,4,6,8,10,12,14wk下段鼻泪管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对侧鼻泪道相比,泪道逆行置管术后的鼻泪管下段组织,在2,4wk可见炎性细胞,从术后12wk开始,鼻泪管组织切片中开始出现孤立性肉芽肿组织,术后12及14wk的切片中可观察到散在的肉芽肿样组织,从HE切片的对比发现,14wk肉芽肿的大小及其中类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密度均较12wk要高。结论:鼻泪道硅胶引流管可用于治疗鼻泪道阻塞,但如果留置时间过长(>12wk)会导致引流管留置区域肉芽肿的形成,进行性纤维化,并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可能引起鼻泪管的再次狭窄及阻塞,造成再次阻塞。
彭云叶琳张敬先马大卉曾琨
ICL-晶状体间距和虹膜张力对ICL术后并发白内障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ICL(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晶状体的距离以及虹膜张力在ICL并发白内障中的意义。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并发白内障患者ICL在后房的位置变化,并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与无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瞳孔散大后,ICL并发白内障患者的ICL周边部距晶状体前表面最小间距(D3值)为(77.75±8.70)μm,变化范围69.05~86.45μm;ICL合并正常晶状体患者的D3值为(145.68±28.88)μm,变化范围116.8-174.56μm,二者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L并发白内障患者D2-D1值(虹膜张力差)为(321±21.31)μm,变化范围299.69-342.31μm;ICL术后透明晶状体患者的D2-D1值为(286.32±60.46)μm,变化范围225.86-346.78μm,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L周边部距晶状体前表面的最小间距(D3值)和虹膜张力差(D2-D1值)在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D3值大于116.8μm是相对安全的间距,发生并发性白内障的几率较小;当D3小于86.45μm和D2-D1值大于299.69μm时,并发性白内障的几率增大。
于莉黎明彭云林宝涛贺温玲曾爱能姚晓明
关键词:ICL并发性白内障
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发生隐匿性穿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眼前节全景OCT分析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发生隐匿性穿孔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溃疡病灶,发现溃疡灶内口角膜组织缺损则定为隐匿性穿孔,并测量穿孔内径。结果眼前节全景OCT发现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隐匿性穿孔的发生率为22.2%(4/18),隐匿性穿孔内口直径最小为1.5mm,最大为4.3mm,平均为(3.1±1.3)mm。结论对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进行眼前节全景OCT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穿孔的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手术方案的设计有重要作用。
彭云严涛黎明姚晓明姚媛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