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IOZD054)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丁一兵钟阳刘璐赵宣凯傅缨捷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空间面板
  • 3篇空间溢出效应
  • 3篇货币
  • 2篇业内贸易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双边贸易
  • 2篇区位
  • 2篇区位分布
  • 2篇外部性
  • 2篇外汇
  • 2篇面板模型
  • 2篇内贸
  • 2篇空间面板模型
  • 2篇货币国际化
  • 2篇边贸
  • 2篇产业内贸易
  • 1篇动态面板
  • 1篇债券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0篇丁一兵
  • 7篇钟阳
  • 3篇刘璐
  • 2篇傅缨捷
  • 2篇赵宣凯
  • 1篇何彬

传媒

  • 2篇经济评论
  • 1篇经济问题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南方经济
  • 1篇上海金融
  • 1篇国际商务(对...
  • 1篇亚太经济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在东亚区域贸易中的地位变化与其经济结构调整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着重考察了近年来东亚区域贸易模式的变化,指出中国从其他东亚经济体进口资本品、零部件而向区域外出口最终消费品的贸易格局虽然在缓慢变化,但仍未发生质的改变。一方面,中国作为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从东亚区域产业内贸易结构看,"新三角贸易"模式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促进了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升级,但进入21世纪之后,却抑制了这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要促进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维持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将东亚区域贸易模式与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共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丁一兵刘璐傅缨捷
关键词:经济结构
东亚区域产业内贸易的“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SITC7类产品的经验研究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升级呈现放缓的趋势。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变动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中国与东亚国家间1992-2009年SITC7类产品的四位数贸易分类数据,通过对制成品和零部件的细分以及高、中、低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划分,引入相应权重,构造出产业内贸易优化指数。随后建立计量模型,检验FDI流入、高技术品出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对这一优化指数的影响情况,进而解释近年来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升级放缓乃至停滞的原因。
刘璐丁一兵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资本流动与惯性效应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流动活性和惯性效应在一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一国的投资流出或流入水平越高,该国的证券市场交易量越大,其金融市场越发达,该国越容易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反之,一国的资本流出或流入水平越低,其金融市场发展越迟缓,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难以形成和巩固。此外,前一期股票、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前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一国应该有效利用原有的金融基础,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惯性和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
钟阳
关键词: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中心
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货币的选择——基于OTC交易量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基于各货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OTC交易量对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们对其货币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发行国的GDP和人均GDP两变量是人们选择使用该国货币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二者均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或人均GDP水平越高,各国投资者越倾向于选择该国货币进行交易,在国际社会中该国货币越受到人们青睐,其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反之,一国的GDP或人均GDP水平越低,各国投资者使用该国货币的意愿越低,对其需求量越小。
丁一兵钟阳何彬
关键词:经济发展国际货币
中国在东亚区域贸易中的地位变化及其经济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在东亚区域贸易中的地位及其在近年来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对于中国在区域层面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作为区域内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在逐步提高,贸易结构逐渐改进,但与美日仍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从东亚区域产业内贸易结构看,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虽然在1990年促进了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升级,但进入21世纪之后,却抑制了这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要促进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维持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将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贸易模式的转变与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丁一兵刘璐傅缨捷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人民币国际化
美元区位分布的条件及空间溢出效应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运用扩展的空间计量模型,对美元区位分布的条件及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国(地区)的外汇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同美国的实际双边贸易额对美元在各国(地区)市场中的地位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一国(地区)外汇市场越发达或其同美国所进行的双边贸易规模越大,该国(地区)越偏好于使用美元。此外,同某国(地区)邻近的周边国家(地区)与美国的实际双边贸易额对其使用美元的偏好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反映出美元国际化过程中通过双边贸易而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在地区间形成了互补关系。最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邻国家(地区)使用美元交易与该国(地区)使用美元进行交易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丁一兵钟阳
关键词:双边贸易空间面板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货币国际化中国际贸易与债券市场发展的作用——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货币国际化中国际贸易与债券市场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因素都对货币国际化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一国的国际贸易相对水平越高或一国的债券交易额越大,该国货币越容易被接受,人们会增加对其的使用,进而增加对该货币的需求量;反之,一国的国际贸易相对水平越低或债券交易规模越小,其货币亦难以成为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货币,货币国际化难以顺利推进。
丁一兵钟阳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国际贸易债券交易
双边贸易、外汇市场规模、网络外部性与美元的国际地位——基于国别(地区)市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美元堪称世界的"霸权"货币,其地位的维持要借助在位货币的优势和外力支持,本文通过面板模型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静态面板模型中发现,一国(地区)同美国的实际进出口贸易额、一国(地区)外汇市场规模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均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这表明一国(地区)与美国的实际进出口贸易额越大或一国(地区)外汇市场越发达,该国(地区)对美元的需求量越大。随后的动态面板模型不仅支持了上述结论,而且发现前一期外汇市场的实际货币交易量也是影响美元充当主要国际货币的重要因素,一国(地区)前一期外汇市场的实际货币交易量越大,其越青睐于持有美元,美元在该国(地区)的地位就越高。这一结论证实了网络外部性效应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钟阳丁一兵
关键词:双边贸易网络外部性美元国际地位动态面板
日元国际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OTC交易量的空间面板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利用改进的空间面板模型对日元国际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国同日本的实际双边贸易额与一国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对其使用日元进行交易的意愿产生正向作用。此外,一国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会对相邻国家使用日元的偏好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这反映出日元国际化过程中通过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而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也就是金融市场越发达的国家在增加使用日元的同时可以带动周边国家对日元交易需求的提高。最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邻国家间在使用日元交易上也存在竞争效应。
丁一兵钟阳赵宣凯
关键词:外汇市场空间溢出效应
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外部性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涉及国际货币地位影响因素的相关应用研究很少,目前仅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也未充分论证货币国际化过程的内部机理。本文利用货币选择的一个微观经济学模型logit模型与联立方程模型并结合图形分析,对亚洲市场中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外部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利率和实际人均GDP是影响某一货币在亚洲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并且短期利率与货币持有量具有反向作用互为因果关系,继而证明了外部性的存在。
钟阳丁一兵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外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