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2133)

作品数:11 被引量:221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广子刘力曾刚熊德华王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银行
  • 5篇中小银行
  • 5篇小银行
  • 4篇绩效
  • 2篇信贷
  • 2篇企业
  • 2篇资本
  • 2篇跨区经营
  • 1篇贷款
  • 1篇贷款约束
  • 1篇多元化经营
  • 1篇信贷业务
  • 1篇信用
  • 1篇信用额
  • 1篇信用额度
  • 1篇信用卡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银行发展
  • 1篇银行绩效
  • 1篇银行经济

机构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民生银行

作者

  • 11篇李广子
  • 2篇刘力
  • 2篇曾刚
  • 1篇熊德华
  • 1篇周铭山
  • 1篇李玲
  • 1篇张翼
  • 1篇王健

传媒

  • 3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金融研究
  • 2篇金融评论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份制还是股份合作制——对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劣在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争议。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并存为我们比较这两种模式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机会。利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数据,本文首次对这两类机构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导致两类机构绩效存在差别的潜在影响因素。主要发现包括:(1)农商行的绩效优于农合行,考虑到样本初始条件差异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农商行的内部治理效率总体上优于农合行,而且,内部治理效率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不同组织模式所导致的公司治理效率的差异可能是两类金融机构绩效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李广子曾刚
关键词: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绩效
中小银行发展如何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兼析产生影响的多重中介效应被引量:68
2016年
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考察了中小银行发展是否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借款融资状况,并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对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借款融资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文发现,中小银行发展能够显著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借款融资上的差异,同时能够缓解紧缩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借款融资造成的负面冲击。进一步,本文从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优化银行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和比较了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借款融资的中介效应。本文发现,尽管通过优化银行业结构也对缓解中小企业借款融资困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中小银行发展更主要是通过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来改善中小企业借款融资状况。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广子熊德华刘力
关键词:中小银行金融发展银行业结构
社会目标、雇员规模与民营化定价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民营化样本,本文从控制权转让价格与民营化后公司雇员规模变化关系的角度考察了民营化中的定价问题。本文发现,民营化价格越高,民营化后上市公司雇员规模下降幅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并且,这种关系对于低素质雇员规模来说尤其明显,对于高素质雇员规模不明显。本文将其归结为原国有控股股东追求社会目标的结果,即原国有控股股东通过低价出售控制权,以换取新民营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民营化后增加雇员或减少裁员。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民营化改革的定价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广子刘力
关键词:社会目标
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新视角:控股股东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多元化经营在现实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吸引了大量研究探寻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企业本身多元化经营,忽略了控股股东因素,从而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不同于已有文献,基于手工搜集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说明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作为其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权益在其总资产中份额越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替代关系会越弱,说明那些有助于减轻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干预的因素将会弱化这种关系。本文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行为以及企业与其控股股东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广子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控股股东绩效
不良贷款约束下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被引量:8
2014年
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183家中小银行样本,本文系统考察了我国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其收敛性。主要发现包括:(1)2007-2009年间,我国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增长,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差异;(2)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受资产规模、资产增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3)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收敛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逐步缩小;此外,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不仅会收敛到自身的稳定增长水平,不同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收敛到相同的稳定增长速度。
李广子刘明磊李玲
关键词: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不良贷款
消费信贷如何影响消费行为?——来自信用卡信用额度调整的证据被引量:35
2017年
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已有文献主要基于宏观消费信贷数据不同,本文基于国内某银行信用卡中心信用额度调整这一独特样本,以信用额度的变化来衡量消费信贷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察消费信贷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人口特征如何影响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本文发现: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信用卡使用频率和交易金额;此外,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会促进消费者调整消费结构,减少日常性消费,增加经营性消费和耐用品消费;最后,消费者在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时还会更少地采取全额还款方式,并增加取现行为。从影响因素上看,消费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等因素会对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消费信贷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提供了微观证据。
李广子王健
关键词:消费信贷信用卡信用额度
管理创新与中小银行转型——新昌农村合作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案例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中小银行如何转型是近期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与现有研究较多地关注业务层面的创新不同,本文强调了管理创新对中小银行转型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新昌农合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为例,考察了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小银行如何进行管理创新。研究发现,中小银行能够创造条件,在当前相对落后的管理水平下,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实施有效的管理创新。通过实施管理创新,中小银行在业务结构、资产质量、经营风险和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因此,管理创新是中小银行实施转型的一种有效手段。此外,本文还对中小银行实施管理创新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其他银行通过管理创新实施转型的一些经验。本文的研究对促进中小银行转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李广子曾刚
关键词:管理创新经济资本管理中小银行EVA
衡量资本结构调整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资本结构调整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与已有实证文献建立在对目标资本结构估计的基础上不同,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考察实际资本结构变动是否超过一定临界值、超过临界值的方向以及超过临界值所需时间来分别定义资本结构是否调整、调整方向以及调整速度,从而不需要对目标资本结构进行估算,也避免了将资本结构在小范围内的正常波动作为资本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误差。基于这种方法,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10年数据,对资本结构的调整动因、调整方向及调整速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结构调整决策受初始债务水平、资产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抵押能力、非债务税盾、产品独特性、流动性、市值账面价值比等多种因素影响;(2)所有权性质对资本结构调整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民营公司对资本结构的调整更加频繁且调整速度更快,而国有公司向上调整资本结构的概率更大。
李广子周铭山
关键词:资本结构目标资本结构
中小银行跨区经营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149家银行样本,本文对我国中小银行跨区经营的现状、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包括:(1)跨区经营在中小银行中已较为普遍并呈逐年加快趋势,但真正实施跨省经营的还较少;(2)跨区设立分支行、跨区参股银行是中小银行实施跨区经营的主要模式;(3)经营状况好的中小银行实施跨区经营的可能性更高,本地区信贷资金需求不足是中小银行实施跨区经营的重要原因,跨区经营模式选择受改制时间、贷存比、银行类型等因素共同影响;(4)不同类型、不同行政层级中小银行在跨区经营步伐和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
李广子
关键词:中小银行跨区经营
非信贷业务与银行绩效被引量:20
2016年
通过发展非信贷业务实施业务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普遍做法。本文基于208家银行2008-2012年数据,从资产和收入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非信贷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主要发现包括:(1)无论是从资产还是从收入角度来看,非信贷业务总体上都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并加大银行的风险,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仍然成立。(2)较高的存贷款利差是导致非信贷业务降低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原因:存贷款利差越高,非信贷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负向作用越明显;随着存贷款利差的降低,非信贷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负向作用会减弱甚至出现逆转。(3)非信贷业务之所以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是由于非信贷业务本身较高的波动性所引起。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广子张翼
关键词:银行绩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