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1B052)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邹丽丹张卓付红珊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留学生文学
  • 1篇游子
  • 1篇找寻
  • 1篇制夷
  • 1篇中国情结
  • 1篇师夷
  • 1篇师夷长技
  • 1篇师夷长技以制...
  • 1篇情结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文化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发展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冲突
  • 1篇文化交流
  • 1篇文化融合
  • 1篇喜福会
  • 1篇解读《喜福会...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篇张卓
  • 2篇邹丽丹
  • 1篇付红珊

传媒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跨文化交流语境下留学生文学的“物质化”倾向
2012年
描写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生存困境和物质窘境,是新时期留学生文学的一大主题。本文在对此时期诉说打工之苦的留学生文学代表作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指出留学生为成为新移民而进行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和苦难史,是留学生们真实的生命轨迹的记录。而作为这种低劣生存状况的结果——物质生存压力下金钱观的异化,更成为了留学生文学作品独特的文化视角,为中国历史转型期人格的建构与重塑,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形象思考。
张卓邹丽丹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留学生文学打工文学
炽热的游子情怀——论留学生文学的“中国情结”
2013年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写过这样一首饱含深情的诗句:"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已经不在中国。"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20世纪初抱着救亡之志前往异国他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莘莘学子,还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涌出国门致力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异国丛林中的搏击者”,他们大都经历了弱国子民在强势的异国饱受物质上的困窘、精神上的屈辱、情感上的挫败和文化上的迷失之后民旗晴结的高涨过程,祖国成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的渴望,造就了他们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张卓付红珊
关键词:中国情结留学生文学师夷长技以制夷游子自我发展
自我的迷失与找寻——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喜福会》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2012年
本文运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对由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喜福会》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进行了解读,指出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东方信仰和西方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华裔在跨文化交流中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必然经历,而母女最终的互谅,展现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对自我生存状态以及文化共存、互融的反思。
张卓邹丽丹.邹丽丹
关键词:镜像理论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