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189)

作品数:11 被引量:132H指数:7
相关作者:曾京罗仁王忆佳吴娜滕万秀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车辆
  • 6篇车轮
  • 3篇轮轨
  • 3篇磨耗
  • 3篇高速车
  • 3篇高速车辆
  • 2篇动力学
  • 2篇踏面
  • 2篇铁道
  • 2篇铁道车辆
  • 2篇轮对
  • 2篇车轮磨耗
  • 2篇车轮踏面
  • 1篇等效锥度
  • 1篇定理
  • 1篇动车
  • 1篇动车组
  • 1篇动力学仿真
  • 1篇动态模型
  • 1篇短时傅里叶变...

机构

  • 10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曾京
  • 5篇罗仁
  • 2篇吴娜
  • 2篇戴焕云
  • 2篇王忆佳
  • 2篇滕万秀
  • 1篇池茂儒
  • 1篇高浩
  • 1篇贾璐
  • 1篇刘伟渭
  • 1篇董浩
  • 1篇张波
  • 1篇方松
  • 1篇李晓峰
  • 1篇干峰

传媒

  • 3篇铁道车辆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中国测试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化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13年
采用车轮圆周轮廓法建立比传统等效轨道激扰法更准确的车轮多边形化模型,假设车轮型面不发生变化,车轮半径沿圆周方向发生改变。只考虑车轮周期性多边形不圆顺,且同一轮对上的2个多边形车轮不存在幅值和相位的差异,建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高速运营状态下周期性多边形的车轮振动响应、轮轨垂向力等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化会使车体振动响应增大,影响乘坐舒适性;车轮多边形化还会引起较大的轮轨垂向力,甚至当不圆顺幅值为0.5 mm时,会出现轮轨相互瞬时脱离的现象,且同等条件下幅值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谐波阶数更为显著;针对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化的动态特征,提出轮轨垂向力来划定其安全区域。在京津实测线路上,得到不同车速下,1、2、3和4阶车轮多边形化的幅值限制值分别为1.0、0.4、0.4和0.3 mm。
王忆佳曾京罗仁高浩
关键词:动力学
高速动车组线路运行适应性被引量:14
2011年
建立了高速动车组车辆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结合线路实际运营情况,分别从车轮型面磨耗与轮轨关系匹配、一系定位刚度与等效锥度匹配角度,研究了高速动车组运动稳定性和线路运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匹配关系和车辆悬挂参数是影响高速动车组线路运行适应性最重要的2种因素;车轮踏面凹形磨耗比同等深度的均匀磨耗对稳定性的影响更大;一系定位刚度大的转向架易发生低锥度失稳,而一系定位刚度小的转向架在磨耗等效锥度变大时稳定性不足;在设计动车组时,需要根据运营线路对动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轮轨匹配关系和与之适应的悬挂参数;对一系定位刚度较小的转向架,可以采用初始锥度很小的LMA踏面;对一系定位刚度很大的转向架,需要采用等效锥度大于0.10的轮轨匹配;在动车组运营过程中,需要防止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并通过打磨等手段维护合理的钢轨型面。
罗仁曾京戴焕云滕万秀
关键词:动车组动力学轮轨匹配车轮踏面磨耗
Parametric analysis of wheel wear in high-speed vehicles
2014年
In order to reduce the wheel profile wear of highspeed trains and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wheels, a dynamic model for a high-speed vehicle was set up, in which the wheelset was regarded as flexible body, and the actual measured track irregularities and line conditions were considered.The wear depth of the wheel profile was calculated by the well-known Archard wear law. Through this model, the influence of the wheel profile, primary suspension stiffness,track gage, and rail cant on the wear of wheel profile were studied through multiple iterative calcula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e XP55 wheel profile has the smallest cumulative wear depth, and the type LM wheel profile has the largest wear depth. To reduce the wear of the wheel profile, the equivalent conicity of the wheel should not be too large or too small. On the other hand, a small primary vertical stiffness, a track gage around 1,435–1,438 mm, and a rail cant around 1:35–1:40 are beneficial for dynami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wheel wear alleviation.
Na WuJing Zeng
关键词:砂轮磨损高速车辆车轮踏面动态模型悬架刚度高速列车
弹性约束轮对系统的随机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和自身结构参数随机因素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了弹性约束轮对带Hamilton函数的伊藤随机微分方程组,根据拟不可积Hamilton系统的随机平均法把该方程组表示为一维扩散的平均伊藤随机微分方程。运用Oseledec乘性遍历定理求解了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并得到了系统的随机局部稳定性的条件;通过分析一维扩散奇异边界的性态得到了随机全局稳定性的条件。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由内在乘性激励控制,但又随着外在激励的改变而改变;不同随机强度下轮对系统有着不同的失稳临界速度,这和不能考虑随机因素作用下的确定性轮对系统只有一个确定的失稳临界速度有着本质区别。
刘伟渭戴焕云曾京
考虑车轮不圆的轮轨法向接触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建立了描述车轮不圆的轮轨三维模型,并假设切向接触对法向接触不产生影响,采用非赫兹接触理论探讨了车轮不圆对轮轨法向接触的影响。分析了正常情况下车轮横移量对轮轨法向接触的影响,并研究了车轮二阶不圆且滚动1/3周的轮轨法向接触变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接触斑外形可能有多种形状;车轮不圆会引起较大的接触应力。
李晓峰曾京罗仁
高速车辆车轮磨耗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根据线路实际测量的高速车辆车轮踏面外形,分析了不同磨耗里程下的S1002G踏面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1002G踏面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等效锥度逐渐增大,特别是在轮对横移量2mm以内表现最明显。随着轮对横移量的增加等效锥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说明S1002G踏面在京沪线实际运营过程中以凹形磨耗为主。通过建立高速动车组单车动力学模型,采用磨耗前后的轮轨型面,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转向架车辆模型的运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磨耗导致轮轨匹配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大大降低了车辆的临界速度;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无论是磨耗前还是磨耗后都会对车辆稳定性造成重要的影响,相对来说柔性转向架更有利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轨道参数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车辆稳定性问题必须要考虑轨道几何参数的作用。
王忆佳曾京罗仁吴娜
关键词:磨耗等效锥度接触角稳定性
车辆系统横向运动稳定性评判的数值仿真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极限环法、构架加速度幅值法、构架和轮对加速度均方根值法对车辆系统的横向运动稳定性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采用构架加速度幅值法评判得到的临界速度高于采用极限环法得到的,而采用构架和轮对加速度均方根值法评判得到的临界速度在速度高时往往要低于采用极限环法得到的。对于TSI L 84—2008标准规定的构架加速度幅值评判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建议将其滤波频率3Hz~9Hz改为2Hz~9Hz,以覆盖低于3Hz的蛇行失稳频率,使评判结果更加准确。最后,还对高速车辆蛇行失稳后的脱轨安全性和运行平稳性进行了分析。
贾璐曾京池茂儒
关键词:铁道车辆安全性运行平稳性
高速铁路客车振动特性时频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对于高速铁路车辆的振动试验,为克服传统傅里叶分析方法不具备时域信息的不足,引入分析非平稳数据的时频分析方法。针对轴箱和车体的垂向振动信号数据,分别采用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小波变换(WT)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对比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发现,HHT方法是应用于车辆振动信号处理中的最佳时频分析方法。
方松曾京
关键词:车辆工程时频分析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
非线性轮对陀螺系统的稳定性及分叉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轮对陀螺效应,运用能量法分析了轮对蛇形运动机理,建立了蛇形运动能量流;基于打靶法分析了非线性轮对陀螺系统的Hopf分叉,并对比分析了陀螺系统和非陀螺系统的分叉解;最后,引入稳定性系数和陀螺力贡献率,定量分析了陀螺力对蛇形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轮对陀螺系统中,陀螺力不做功,但具有增稳功能。陀螺力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速度的增大显著变大,当轮对高速运行时,陀螺力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高速列车稳定性分析中应将陀螺力作为一个重点分析对象。
张波曾京董浩
关键词:陀螺效应打靶法HOPF分叉
铁道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针对城市轨道车辆、高速动车组和铁道机车车辆,对比分析了采用CJJ 96—2003标准、UIC 505标准和动力学方法计算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异同。探讨了将动力学仿真结合CJJ 96—2003标准计算动态包络线的方法,分析了将UIC 505标准应用于一般铁路限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故障工况下的包络线计算方法。此外,还编制了限界计算软件,并给出了简单的算例。
罗仁滕万秀干峰
关键词: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