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03ZQ026-28)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汪铭书程安春郭宇飞陈孝跃文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病毒
  • 5篇鸭病
  • 5篇鸭病毒
  • 5篇鸭病毒性肠炎
  • 5篇鸭病毒性肠炎...
  • 5篇病毒性肠炎
  • 5篇肠炎
  • 5篇肠炎病毒
  • 4篇鸭胚
  • 4篇鸭胚成纤维细...
  • 4篇鸭瘟
  • 4篇强毒
  • 2篇毒株
  • 2篇鸭瘟病
  • 2篇鸭瘟病毒
  • 2篇弱毒
  • 2篇弱毒苗
  • 2篇探针
  • 2篇强毒感染
  • 2篇强毒株

机构

  • 10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动物疫病与人...
  • 1篇大理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0篇程安春
  • 10篇汪铭书
  • 8篇陈孝跃
  • 7篇郭宇飞
  • 5篇文明
  • 4篇周伟光
  • 4篇齐雪峰
  • 4篇贾仁勇
  • 4篇杨晓燕
  • 3篇袁桂萍
  • 2篇刘菲
  • 2篇廖永洪
  • 2篇丁轲
  • 2篇周毅
  • 2篇徐超
  • 1篇宋涌
  • 1篇韩晓英
  • 1篇韩小英

传媒

  • 4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第三届第八次...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养禽与禽病防...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致鸭胚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通过HE染色镜检发现,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可致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出现染色质颗粒化、细胞核变形等显著凋亡特征;TUNEL试验显示,接毒组细胞核内有多量棕黄色DAB显色颗粒,表明细胞出现了凋亡现象;DNALadder检测表明,接毒组细胞具有分子量分别为180~200bp及其整数倍的凋亡梯带电泳图谱特征;电镜观察发现,接毒组细胞具有染色质浓缩、边移,胞浆严重空泡化,细胞核严重变形,形成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特征。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具有显著的致鸭胚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
郭宇飞程安春汪铭书贾仁勇文明周伟光陈孝跃
关键词:鸭病毒性肠炎病毒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通过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DEV CH强毒株病毒核酸呈圆形颗粒状,直径35~45 nm,在胞核内常集中分布;病毒核衣壳呈圆形,直径90~100nm,在胞核和胞浆内都有分布;DEV核衣壳可根据所含核酸形态的差异分为空心核衣壳、内壁附有颗粒型核衣壳、同心圆形核衣壳和实心核衣壳;成熟的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和皮层结构,呈圆形,直径150~300nm,存在于胞浆空泡内;DEV可在DEF中分别形成胞浆内和胞核内包涵体结构;伴随子代病毒在细胞内的出现,胞浆内还出现豆荚状、马蹄形、半圆形、圆形、同心圆形等与病毒发生有关的电子致密结构.
郭宇飞程安春汪铭书周伟光文明贾仁勇袁桂萍徐超韩晓英廖永洪
应用TaqMan-MGB探针FQ-PCR探讨鸭瘟弱毒苗在鸭体内的分布及排泄规律被引量:8
2008年
用鸭瘟病毒(DPV)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免疫后10、30、609、0 min及12、24 h和6、9、12、21、366、0 d鸭的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回盲处、血液、气管、气管分泌液、食管及其分泌液、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肓肠、直肠及各肠段分泌液中DPV-DNA的拷贝数(以对数值表示)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0 min即可在胸腺和血液中检测到DPV-DNA;60 min肾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349);脾(9.932)、脑(9.791)、胸腺(9.736)、法氏囊(9.598)及哈德氏腺(8.135)中DPV-DNA拷贝数于90 min分别达到最高;12 h后所有受检样品中都能检测到DPV-DNA,其中心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818);肠道中DPV-DNA拷贝数在免疫后6~12 d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其中盲肠是DPV-DNA拷贝数(10.591)最高的受检样品,直肠分泌液中DPV-DNA最早于90 min检测到。研究表明,免疫鸭于免疫早期在包括主要免疫器官在内的各实质...
齐雪峰程安春汪铭书杨晓燕郭宇飞陈孝跃
关键词: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排泄规律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形态发生学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V-CHv吸附到DEF细胞上以后通过囊膜和细胞膜间发生融合的方式侵入宿主细胞;病毒在细胞核内完成病毒核酸的生成、核酸与衣壳的装配;病毒核衣壳通过核膜-内质网膜系统从细胞核转运到内质网池中并在内质网池中得到皮层结构;获得了皮层的DEV-CHv核衣壳通过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空泡内得到囊膜结构后成为成熟病毒;细胞空泡内的成熟DEV-CHv可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被释放到细胞外,或在空泡破裂时被释放到细胞外。
郭宇飞程安春汪铭书周毅袁桂萍
关键词:鸭病毒性肠炎病毒鸭胚成纤维细胞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的提纯及其结构蛋白SDS-PAGE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将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分离株SC-1经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增殖后,采用差速离心结合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提纯,获得多量、纯净的完整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主要位于40%~50%蔗糖层交界处,电镜下可观察到DE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特征,完整病毒粒子由囊膜、衣壳和核芯3个部分组成,直径为170~190nm。将纯化的DEV粒子经SDS—PAGE分析,发现其结构蛋白由11种多肽组成,即VP1(190000)、VP2(136000)、VP3(106000)、VP4(88000)、VP5(75000)、VP6(68000)、VP7(56000)、VP8(48000)、VP9(42000)、VP10(38000)和VP11(32000).其中VP1、VP2、VP3、VP6、VP8和VP9等6条蛋白区带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约占病毒结构蛋白总量的89.04%,为DEV的主要结构多肽。
文明程安春汪铭书周毅刘菲袁桂萍郭宇飞贾仁勇周伟光陈孝跃
关键词:提纯
间接酶免疫组化检测DPV在感染鸭体内细胞定位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20
2007年
以超速离心浓缩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鸭瘟病毒(DPV)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PV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edax-A-50离子交换柱层析提纯兔抗DPV IgG,建立了检测甲醛固定鸭体组织石蜡切片上DPV抗原的间接酶免疫组化法。该法能特异地检测出DPV感染鸭组织中的DPV而对鸭疫里默氏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5∶A)、鸭源大肠杆菌(O1)感染致死的鸭组织以及正常鸭组织呈阴性反应,检测DPV感染死亡鸭的肝、十二指肠、脑、脾和胸腺的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同。其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对DPV CH强毒株人工感染致死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可特异检测到肝、肺、肾、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法氏囊、脾脏、腺胃以及食管中的DPV。DPV主要分布于这些器官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1992—2004年经10%福尔马林保存的鸭瘟临床病例的肝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法可用于DPV感染鸭的诊断和定位检测,也可用于对甲醛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诊断检测。
徐超程安春汪铭书文明刘菲韩小英宋涌廖永洪陈孝跃
关键词:鸭瘟病毒抗原定位
鸭瘟病毒强毒感染鸭肠道菌群的分子解析
2009年
应用ERIC—PCR法对鸭瘟病毒强毒株经皮下和口服感染20日龄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h和口服48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h的鸭盲肠、口服感染72h的鸭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杆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杨晓燕程安春汪铭书齐雪峰丁轲陈孝跃
DPV强毒感染鸭肠道菌群的分子解析
应用ERIC-PCR法对DPV强毒株经不同途径感染20日龄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
杨晓燕程安春汪铭书齐雪峰丁轲陈孝跃
关键词:ERIC-PCR
文献传递
基于TaqMan-MGB 探针FQ-PCR对鸭瘟弱毒苗在皮下注射及其同居鸭体内侵染、增殖和排泄规律研究
鸭瘟病毒(DPV)Cha株弱毒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免疫鸭和同居鸭(第12h开始)第10min、30 min、60 min、90min及 12h、...
齐雪峰程安春汪铭书杨晓燕郭宇飞陈孝跃
关键词:TAQMAN-MGB探针
文献传递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适应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对分离自鸭体的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进行了适应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上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DEV-CHv病死鸭肝脏悬液以绒毛尿囊腔途径经10日龄鸭胚连续传代2次,取尿囊液接种细胞的方法可获得适应DEF生长的DEV-CHv,而肝组织内病毒直接接种在DEF上则不生长。DEV-CHv刚适应DEF时以细胞变圆、折光度增强为病变特征,而适应DEF后以细胞脱落和形成圆形蚀斑为特征。适应DEF的DEV-CHv通常30h左右使细胞脱落,36h左右在细胞单层上形成蚀斑,48h时细胞病变可达80%以上。
郭宇飞程安春汪铭书贾仁勇文明周伟光陈孝跃
关键词:鸭病毒性肠炎病毒鸭胚成纤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