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60142)

作品数:43 被引量:370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海林梁国栋冯云章域震王静林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大理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9篇病毒
  • 15篇乙型
  • 15篇脑炎
  • 14篇乙型脑炎
  • 13篇虫媒
  • 13篇虫媒病
  • 13篇虫媒病毒
  • 12篇流行性
  • 12篇流行性乙型脑...
  • 12篇脑炎病毒
  • 11篇流行病
  • 10篇乙型脑炎病毒
  • 10篇流行病学
  • 10篇流行性乙型脑...
  • 9篇基因
  • 7篇分子
  • 6篇生物学
  • 6篇蚊虫
  • 5篇基因型
  • 5篇基因组

机构

  • 46篇云南省地方病...
  • 24篇大理学院
  • 19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云南省寄生虫...
  • 2篇瑞丽市疾病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德宏州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西双版纳州疾...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45篇张海林
  • 17篇梁国栋
  • 15篇冯云
  • 10篇王静林
  • 10篇章域震
  • 9篇付士红
  • 9篇杨卫红
  • 6篇邓淑珍
  • 5篇杨杜鹃
  • 5篇李金梅
  • 4篇李铭华
  • 4篇王丕玉
  • 4篇王环宇
  • 4篇周涛
  • 3篇邓掌
  • 3篇袁军
  • 3篇孙玉杰
  • 2篇张娟
  • 2篇米竹青
  • 2篇刘永华

传媒

  • 10篇中国媒介生物...
  • 8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病毒学报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1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从节肢动物中新分离的虫媒病毒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分离到14种虫媒病毒,其中包括甲病毒(辛德毕斯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和罗斯河病毒)、黄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和蜱传脑炎病毒)、布尼安病毒...
冯云张海林梁国栋
关键词:虫媒病毒甲病毒黄病毒呼肠孤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国际上称为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该病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经蚊虫媒介叮咬传播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张海林邓淑珍梁国栋
文献传递
云南省弥勒县2009年蚊媒病毒分离和鉴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蚊虫中虫媒病毒的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7月在弥勒县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4400只和中华按蚊2200只中分离到9株阳性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7株分离物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2株分离物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首次在红河州弥勒县分离到乙脑病毒,从病原学证实弥勒县是乙脑流行区。流行株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证实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为滇东南地区首次分离。
冯云陈卫武杨卫红章域震杨杜鹃刘芬张娟王丕玉白鹏飞窦友剑李继辉张海林
关键词:蚊虫虫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黄病毒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包括70余种病毒,其中20多种病毒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登革、乙型脑炎、蜱媒脑炎、黄热、西尼罗、圣路易脑炎、库宁、墨累谷脑炎、罗西奥、波瓦生、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韦塞尔斯布朗病、跳跃病、伊利乌斯等黄病毒可引起人类脑炎和出血热等严重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仍属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黄病毒的分类、生物学特性、主要疾病及其分布、宿主、媒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邓掌张海林
关键词:虫媒病毒黄病毒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
云南新分离四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云南省2009年和2010年分离的4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阐明近期乙脑病毒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基因型。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ustal X、DNAstar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9年和2010年在云南省中部和西部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riorhynchus)中分离到4株乙脑病毒,其中YN09M57株基因组全长10 967 bp,DH10M865、DH10M978和DHL10M62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0 965 bp,均编码3432个氨基酸。这4株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9.9%和99.5%~99.9%,与来自Gen Bank的7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9.9%和99.7%~99.9%;与基因Ⅱ、Ⅲ、Ⅳ和Ⅴ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78.7%~89.7%和91.4%~98.4%;与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在E蛋白编码区有15个氨基酸位点差异,均位于抗原关键位点之外。基于E基因、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云南4株乙脑病毒均为基因Ⅰ型,并形成2个进化分支,分别与相邻省份和东南亚流行株进化关系较近。结论云南新分离4株乙脑病毒属基因Ⅰ型,虽然它们之间及其与该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存在某些差异,但决定病毒毒力和抗原性的关键位点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提示这些乙脑病毒流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和地域特征。
孙玉杰冯云章域震杨卫红张海林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
1976~2007年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制参考。方法收集全省乙脑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07年云南省共报告乙脑发病29693例,死亡3326例,年均发病率为2.4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9/10万,病死率为11.2%。发病率和病死率在20世纪70,80年代较高,90年代以来逐步下降,2007年发病率略有上升;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宏、大理、保山、文山、红河、曲靖、昭通和西双版纳州(市);全年均有发病,主要流行季节为7~10月,其中8月为高峰;报告病例中80.33%为≤15岁儿童。结论乙脑在云南省广泛分布,但主要流行地区为滇中、滇西和滇南地区;防制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应加强高发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蚊虫控制工作。
邓淑珍张海林刘晓强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
巴泰病毒云南株生物学性状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掌握巴泰(Batai)病毒生物学特性,为巴泰病毒的监测和调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离自云南省菲律宾按蚊(Anopheles philippinensis)的巴泰病毒LC92-4株,采用细胞培养、小白鼠感染、血凝抑制、间接免疫荧光、空斑试验以及病理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巴泰病毒可引起<4周龄小白鼠发病死亡。感染鼠脑病毒颅内、皮下和腹腔接种2周龄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5.67logLD50/0.025mL、5.3logLD50/0.03mL和4.5logLD50/0.03mL。感染病毒鼠的心、肝、脾、肺、肾病毒悬液颅内接种2周龄小白鼠,LD50分别为3.75、4.25、2.25、3.0、2.25logLD50/0.025mL。感染发病小白鼠脑、心、肝、脾、肺、肾均发现病理改变。感染鼠的脑组织经电镜检测发现圆形有包膜病毒颗粒,大小约82nm。巴泰病毒能在BHK21和Vero细胞产生明显病变,并可产生空斑;在BHK21细胞上,空斑滴度为6.04logPFU/mL;在C6/36细胞上不产生病变。感染病毒鼠脑接种BHK21和Vero细胞,TCID50分别为5.50logTCID50/0.025mL和5.00logTCID50/0.025mL。在pH5.75~7.0条件下,巴泰病毒不具有与鸽、鹅、鸡、鸭、人O型和绵羊红血球发生凝集的特性;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云南省357份人血清,阳性2份,中和抗体滴度均为1∶10。结论乳小白鼠和幼年小白鼠对巴泰病毒高度易感。BHK21和Vero细胞对巴泰病毒敏感,可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和空斑测定。建立的免疫荧光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具有特异性,可用于巴泰病毒抗体检测。应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章域震张海林杨卫红冯云
关键词:细胞敏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重要虫媒病毒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8年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一些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一群病毒。从1950年初期全世界只发现35种虫媒病毒到2002年在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的已达535种,其中128种证明对人致病[1,2]。虫媒病毒在自然界脊椎动物间的循环是靠节肢动物媒介来维持的,传播虫媒病毒的节肢动物主要有4类:蚊虫、白蛉、蠓和蜱。虫媒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但对节肢动物不致病,经过一定的内潜伏期,通过叮咬吸血又将病毒传给新宿主。虫媒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发热伴有出疹等、出血热和脑膜炎。同一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虫媒病毒的分布范围很广,世界五大洲都有,但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一个大陆或国家内,一种节肢动物对病毒的传播作用取决于传播媒介和宿主分布的地理气候划定的地区。可见节肢动物媒介在虫媒病毒的传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虫媒病毒传播媒介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现将近年来对重要虫媒病毒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冯云张海林
关键词:虫媒病毒传播媒介
西尼罗热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西尼罗病毒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它感染人类导致发展为西尼罗热。主要宿主动物为鸟类,蚊虫为传播媒介。该病在欧洲及中亚地区散发,小规模流行,于1999年在美国暴发流行及随后在北美的流行引起极大关注。另外,蚊虫叮咬以外的传播途径,如输血、器官移植、母婴传播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目前还没有预防该病的疫苗。该病具有传染性强,重症病例多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现就西尼罗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学、实验室诊断及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刘芬张海林
关键词: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
基孔肯雅病研究现状和防制对策被引量:14
2007年
张海林
关键词:基孔肯雅病防制公共卫生问题FEVER人兽共患病关节疼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