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

作品数:1,476 被引量:9,369H指数:33
相关作者:万德光由凤鸣裴瑾彭成张梅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8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16篇医药卫生
  • 35篇农业科学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生物学
  • 7篇化学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4篇中医
  • 98篇疗效
  • 94篇中药
  • 91篇细胞
  • 66篇慢性
  • 59篇中医药
  • 53篇针刺
  • 44篇骨折
  • 43篇小鼠
  • 41篇糖尿
  • 41篇糖尿病
  • 38篇针灸
  • 38篇疗效观察
  • 36篇综合征
  • 36篇关节
  • 35篇蛋白
  • 35篇术后
  • 34篇活血
  • 33篇中西医
  • 33篇肿瘤

机构

  • 571篇成都中医药大...
  • 265篇成都中医药大...
  • 73篇四川大学华西...
  • 66篇四川省骨科医...
  • 65篇西南医科大学...
  • 57篇西南交通大学
  • 53篇四川省中医药...
  • 53篇西南医科大学
  • 50篇四川大学
  • 46篇四川省中西医...
  • 41篇四川省人民医...
  • 30篇泸州医学院
  • 29篇成都医学院
  • 27篇成都大学
  • 27篇西南民族大学
  • 26篇川北医学院
  • 22篇南充市中心医...
  • 21篇四川省中医药...
  • 21篇泸州市中医医...
  • 19篇成都市中西医...

作者

  • 31篇裴瑾
  • 31篇万德光
  • 30篇由凤鸣
  • 22篇彭成
  • 20篇张梅
  • 19篇蒋运兰
  • 18篇胡荣
  • 17篇呼永河
  • 16篇谭睿
  • 16篇黄宗文
  • 14篇程宏斌
  • 14篇郭佳
  • 14篇黄勤挽
  • 14篇熊大经
  • 13篇薛平
  • 13篇黄娟
  • 13篇张庆莲
  • 13篇皮凤娟
  • 11篇宋红梅
  • 11篇张虹

传媒

  • 138篇成都中医药大...
  • 126篇四川中医
  • 4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9篇中药药理与临...
  • 27篇中国实验方剂...
  • 26篇中华中医药杂...
  • 26篇亚太传统医药
  • 25篇中草药
  • 25篇辽宁中医杂志
  • 24篇中药与临床
  • 22篇中成药
  • 19篇中国中药杂志
  • 19篇中国中医急症
  • 19篇成都医学院学...
  • 18篇华西药学杂志
  • 16篇陕西中医
  • 16篇西部医学
  • 15篇实用医院临床...
  • 13篇泸州医学院学...
  • 13篇云南中医中药...

年份

  • 87篇2023
  • 137篇2022
  • 100篇2021
  • 121篇2020
  • 118篇2019
  • 83篇2018
  • 99篇2017
  • 97篇2016
  • 84篇2015
  • 57篇2014
  • 49篇2013
  • 43篇2012
  • 49篇2011
  • 64篇2010
  • 48篇2009
  • 38篇2008
  • 30篇2007
  • 37篇2006
  • 45篇2005
  • 19篇2004
1,4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患者59例,男21例,女38例。年龄45~85岁,中位数65岁。内收型18例,外展型27例,后伸型14例。受伤原因:跌倒伤47例,车祸伤12例。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均无严重内科疾病。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1例复位10 d后骨折端移位,经重新复位及药物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疗效较差;1例大结节骨折复位后移位>1 cm,改为手术治疗。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15例,良37例,可5例,差2例。结论: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外固定稳固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荣霞虞亚明陈启仪任贵阳史梦龙董霞
关键词:肩骨折小夹板固定
中药炮天雄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炮天雄对腺嘌呤制备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胃腺嘌呤制备大鼠肾阳虚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炮天雄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肛温、饮水饮食量、脏器指数,测定血清中睾酮(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酐(Cr)、尿素氮(BUN)、免疫球蛋白G(IgG)等指标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肛温、饮食量均降低,饮水量增加;大鼠血清中cGMP、ACTH、TSH、BUN、Cr含量均升高,T、IgG含量和cAMP/cGMP比值均降低;肾、甲状腺、肾上腺等脏器指数升高,睾丸、附睾、胸腺、脾等脏器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说明腺嘌呤致肾阳虚大鼠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和肛温增加,T、IgG含量和cAMP/cGMP比值升高,cGMP、ACTH、TSH、BUN、Cr含量均降低,而cAM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肾、甲状腺、肾上腺等脏器指数均降低,睾丸、附睾、胸腺、脾等脏器指数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炮天雄低、中、高剂量组用药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有关。
范润勇王琳黄勤挽王瑾王瑾高永翔
关键词:腺嘌呤肾阳虚HPA轴免疫功能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证结合”评价量表效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初步考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证结合"评价量表的效度。方法:采用访谈式测量风寒湿阻型、瘀血阻滞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两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考察区分效度而设),以评价该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结果:共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0例。辨病量表因子分析所提取4个公因子、辨证量表提取3个公因子、整体指标量表提取的2个公因子中的条目都存在着量表本身内在逻辑关系,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分别为57.99%、72.98%、46.96%。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患者辨病分量表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显示,神经根型特征性条目得分、辨病量表总分与椎动脉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根型颈椎病四种证型受试者测评的辨证分量表得分、总量表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证结合"评价量表的效度总体满意。
严攀周建伟虞亚明李静皮燕谢慧君韩进涛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辨证量表
敦煌出土“五脏论类”文献中的肺脏理论探析
2023年
“五脏论类”是我国古代以脏腑学说为中心撰写的医书总称,但宋以后这类专书大多失传,因而敦煌出土的“五脏论类”文献对脏腑辨证体系的早期形成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通过整理发现,敦煌出土“五脏论类”文献在肺脏生理、病理等方面,提出许多《内经》等早期传世医籍之外的学术观点。如《明堂五脏论》中关于“肺风”“肺热”的论述,《五脏论》中关于“闻声诊病”理论的总结,《耆婆五脏论》中关于“五脏劳”理论以及“肺劳”症状的认识。“五脏论类”文献中的肺脏理论不仅对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浩叶桦栗林杰
关键词:出土文献
消肿止痛散对胫腓骨骨折肿胀消退的疗效评价
2021年
探讨消肿止痛散对胫腓骨骨折肿胀消退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胫腓骨骨折肿胀患者为试验对象,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是收治时间,选择单双号随机化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50例,分别选择何氏骨科中药消肿止痛散外敷患处治疗、冰块外敷及光子照射患处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经治疗1周后的肿胀程度评分、VAS评分、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胫腓骨骨折肿胀患者经消肿止痛散治疗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的肿胀程度评分、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患肢周径测量、IL-6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总有效率是92.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消肿止痛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消除肿胀情况,缓解疼痛,还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执行。
何剑
关键词:消肿止痛散胫腓骨骨折
冬虫夏草虫体部分性状与显微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冬虫夏草药材虫体部分进行形态、显微学研究,建立冬虫夏草虫体鉴别的形态显微特征规范。方法结合昆虫分类学对蝙蝠蛾科幼虫的性状描述,对药材虫体部分表面特征进行规范化描述;结合蝙蝠蛾科幼虫体表的显著特征(虫体体毛、气门、腹趾钩),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虫体组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形态描述"体表密被深黄色体毛,头部可见部位黄棕色或红棕色,胸部浅黄色,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部分3节,腹部分10节;胸足3对,呈节钩状,腹足4对突出,呈乳峰状,末端臀足1对。"显微特征"虫体体表密被深黄色体毛,深黄色毛片,中间毛窝边缘凸出,中部凹陷;气门椭圆形或肾形,密布气门孔。腹趾钩为多序全环型,从内到外5-8行,由内至外趾钩逐渐变短、数量增多。"结论规范了冬虫夏草药材虫体部分的形态学描述,完善了冬虫夏草显微学的鉴别项。
叶茂童芯锌任艳邱乙陈璐万德光彭成沈才洪国锦琳
关键词:冬虫夏草形态学显微特征
李培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浅析被引量:1
2016年
李培教授是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擅长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和内伤杂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培教授认为,本病以湿热内蕴,阴血亏虚为主要病机,以清热除湿,养血活血作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大法,临床疗效显著。将李培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吴海霞李双梅谢莉莉聂源李培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
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尿毒症的首要原因(占1/3)。糖尿病肾病进展快、疗效差,因此对有糖尿病并发症发展风险的个体进行早期诊断、预防进展及治疗指导极为重要。蛋白质组学在深入探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调控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有进展性肾脏疾病风险的个体和预期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目前已发现许多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但这些生物标志物大多反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疾病状态,缺乏早期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肾病潜在的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有肾脏疾病风险患者早期管理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判断疾病进程提供新的思路。
邓林王少清李萃萃陈利佳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
DNA甲基化、代谢调控与肿瘤及慢性疾病被引量:1
2017年
甲基化是烷基化反应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指在底物上增加甲基或者利用甲基取代一个氢原子或基团的过程。生物系统中的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一种反应,参与了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功能调节、RNA加工过程和重金属修饰等重要环节。因此对甲基化过程的认识和研究,广泛的应用于生命科学和疾病研究的诸领域,其中包括:癌症、产前诊断、感染性疾病及临床免疫、先天性疾病及获得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刘展周志远彭谨陈伟陈伟
关键词:甲基化癌症慢性疾病
余甘子加工沉淀固废物中活性成分鉴定与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组成与资源化物质鞣花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收集余甘子鲜汁沉淀物,采用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成分;以鞣花酸含量为指标,分别采用醇提法、酶提法、碱溶酸沉法对鞣花酸进行提取纯化,且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筛选提取工艺。结果:红外分析表明,余甘子鲜汁沉淀物具有C、O元素,苯环、酚羟基等基本结构;UPLC-Q-TOF-MS结果表明,沉淀物的主要成分为鞣花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且鞣花酸占比最高,为39.91%;提取工艺优化结果显示,碱溶酸沉法为较优工艺,进一步优化后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NaOH浓度2%、超声提取时间20 min,该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为47.38%,纯度为94.2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鞣花酸提取物粉末中有大量柱状结晶,推测为鞣花酸分子平面聚合形成。结论:余甘子鲜汁沉淀物中鞣花酸天然丰度高,可作为鞣花酸天然来源途径之一。所得到的鞣花酸提取纯化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含量及纯度较高,适宜用于余甘子鲜汁固废物中鞣花酸的富集。
李格菲谭庆刍林俊芝罗传红樊三虎曹志坚张定堃黄浩洲韩丽
关键词:固废物鞣花酸提取纯化质谱分析
共1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