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01L045)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景汉韩玮于洋庄远潘纪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3篇血液保存
  • 3篇红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有效期
  • 2篇输注
  • 2篇效期
  • 2篇储运
  • 1篇新鲜冰冻血浆
  • 1篇血浆
  • 1篇血疗
  • 1篇血小板保存
  • 1篇战时
  • 1篇溶血
  • 1篇输血
  • 1篇输血疗法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因子
  • 1篇浓缩红细胞
  • 1篇平均分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韩玮
  • 6篇刘景汉
  • 4篇于洋
  • 3篇庄远
  • 2篇潘纪春
  • 2篇毕蔚茹
  • 2篇骆群
  • 1篇欧阳锡林
  • 1篇林子林
  • 1篇李蕊
  • 1篇李卉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4℃条件延长红细胞保存有效期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有效延长非 4℃条件下红细胞保存有效期 ,提高战时血液保障能力。方法 采集 12名健康捐血者的血液各 40 0ml并制备浓缩红细胞 ,每袋平均分成 5袋 ,标记为联合组、新配方组、氨组、对照组和 4℃组 ,各组分别添加新保存液及氨、新保存液、氨、SAGM保存液、SAGM保存液 ,前四组置室温保存 ,每天取样 ,4℃组放入 4℃冰箱保存 ,在保存末期即 3 5d取样 ,分别测定红细胞ATP等保存指标。以 4℃组ATP为临界ATP ,观察各组达到临界ATP值的保存时间 ,确定各组保存有效期。取 6袋浓缩红细胞 ,按照联合组标准添加保存液 ,室温保存 12d后每袋平均分成 4袋 (组 )并分别洗涤 ,离心前分别平衡 0min、5min、10min和 15min ,监测残留NH4+ 和红细胞回收率。结果 联合组、配方组、NH4+ 组和SAGM组的保存有效期分别为 12、6、6和 5d ;若平衡 5min ,红细胞洗涤 4次可有效去除残留NH4+ ,平衡时间达到 10min或 15min洗涤 3次即可达到目的 ,洗涤 3次和 4次红细胞回收率分别达到88 5 %和 83 1%。结论 联合配方是常温下较为理想的红细胞保存液 ,使用生理盐水洗涤可有效地清除血氨。
刘景汉韩玮于洋庄远
关键词:浓缩红细胞有效期保存液血液平均分
非4℃条件储运后CPDA血液保存期的变化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为研究非 4℃条件储运不同时间后CPDA血液保存有效期的变化。方法 采集 10名健康献血者全血各 2 0 0ml ,每袋分出 5 0ml标记为对照组 ,其余标记为实验组 ;将对照组置于 4℃冰箱保存 ,于保存末期检测红细胞ATP含量为临界ATP ;将实验组置于 10℃保存 2 4h ,然后放入 4℃冰箱继续保存 ,每天测定ATP等指标 ,以临界ATP为指示点确定剩余保存有效期。重复上述方法 ,测定血液在不同温度保存 48h和 72h后的剩余保存有效期。结果 血液常温储存 2 4h保存有效期变化不明显 ,储存 48h以上则保存有效期明显缩短 ,温度越高剩余保存有效期越短。结论 血液在常温下储运 2 4h~ 72h ,入库 ( 4℃冰箱 )后应相应确定继续保存时间 ,以保证血液保存质量和输注疗效。
刘景汉韩玮潘纪春于洋庄远
关键词:血液保存有效期ATP输注
海藻糖在血液保存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海藻糖对优化血液保存、延长血液有效保存期的作用。方法配制含不同浓度海藻糖的MAP红细胞保存液,以不含海藻糖的MAP为对照,在常温下保存红细胞,观察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红细胞保存指标的作用。结果低浓度海藻糖起到稳定红细胞膜、减少溶血的作用,高浓度海藻糖可显著提高红细胞生物能量,将红细胞保存期延长至原来的2倍。结论海藻糖用于血液保存具有广阔的前景。
骆群韩玮刘景汉
关键词:海藻糖血液保存
两种血小板保存箱保存富血小板血浆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体外保存指标 ,验证国产血小板保存箱实际保存效果。方法 取新分离的富血小板血浆 (PRP) 12袋 ,每袋平均分成两袋 ,分别放入国产XHZ IA型血小板保存箱和进口FORMA 36 0 6型血小板保存箱中保存 5天 ,每天取样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低渗休克反应回复功能、CD6 2p表达率等体外保存指标。结果 两种保存箱保存PRP各项体外保存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 XHZ IA血小板保存箱与FORMA血小板保存箱保存PRP的实际保存效果无差别。
韩玮刘景汉欧阳锡林李蕊于洋
关键词:CD62P
临床大剂量输注两种不同红细胞悬液的疗效评估
2005年
目的评估红细胞悬液经滤除白细胞后降低输血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间148份大剂量输血的手术病历,记录红细胞悬液或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前、输注1d后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肌酐(Cr)、血糖(GLU)、血K和Ca离子浓度、pH值,并比较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率,分析两种成分输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结果在红细胞悬液输注组,术后GOT、ALT、Cr、WBC、GLU、IB、TB的增高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有关(P<0.05),血钾、钙离子浓度和pH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白细胞去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输注红细胞悬液组FNTHR发生率为75.6%。结论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大剂量输血中的应用,可有效防止FNTHR的发生,降低因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PLA)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
李卉刘景汉林子林
关键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高温天气血液保存及4℃再保存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高温天气条件下血液保存为战时血液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0名健康献血者全血各200ml,每袋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后平均分为3袋,分别标记为A组、B组和C组,A组置室外自然温度保存,B组同样条件保存3d后放入4℃冰箱继续保存,C组置4℃冰箱保存,分别监测ATP等保存指标,以C组保存末期(临界)ATP为指示点确定各组保存有效期。结果:悬浮红细胞可在室外26.2℃-36.3℃环境保存4d,若保存3d后再置于4℃条件可继续保存7d。结论:高温天气环境中红细胞可及时有效地进行储运,使伤员得到快速有效的输血救治。
骆群韩玮毕蔚茹
关键词:输血疗法高温血液保存
战时新鲜冰冻血浆及其与红细胞联合储运可行性研究
2005年
为研究无电力、无冷源条件下血浆制品及其与红细胞制品联合储运的技术,以新型智能储运血箱(IBBPT)为保存设备,装满新鲜冰冻血浆(FFP),监测其保存温度的变化及凝血因子的衰减,以新鲜血浆凝血因子初始活性70%为临界点确定FFP有效储运时间;将FFP与悬浮红细胞(RBC)按不同比例组合放入储运血箱,监测两种血液成分保存温度的变化及FFP凝血因子的衰减,以RBC温度不低于0℃来确定最佳比例。结果显示,采用IBBPT可有效保存FFP达93h;若FFP与RBC联合保存,其最佳体积比2:1,FFP可有效保存71h,悬浮红细胞可维持在8℃以内达56h,维持在低于室温5℃以下达88h。说明应用智能化储运血箱,可在无电力、无冷源条件下,实现FFP和RBC的储运,为战时成分输血提供有力的血液保障和技术支持。
毕蔚茹潘纪春韩玮于洋庄远刘景汉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凝血因子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