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422)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玉祥孔璐孙林李宝红尚宏伟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Egfr基因启动子区的DNaseⅠ高敏感位点定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用一种新方法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启动子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高敏感位点(DNaseⅠhypersensitive site,DHS),找出确切DNaseⅠ酶切位点,进而预测可能与DHS相结合的转录因子,探索egfr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宫颈癌细胞系HeLa(EGFR+)、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EGFR+)和阴性对照白血病细胞系K562(EGFR-)为模型,在用浓度为5kU/L、10kU/L DNaseⅠ消化细胞核中染色质后,采用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LM-PCR)的方法,检测出egfr基因启动子区DHS,并进行测序。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确定egfr基因启动子区DHS的具体位置。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DHS进行分析,预测与之结合的转录因子。结果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确切DNaseⅠ酶切位点。在egfr基因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DHS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300bp至500bp的启动子区内;而在egfr基因表达阴性的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未发现DHS。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用转录元件搜索软件(transcription element search software,TESS)对DHS进行分析,找到16个可能与egfr基因启动子区DHS序列相结合的转录因子。结论在egfr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系中,egfr基因启动子区存在DHS,可能是转录因子的结合区。这些实验结果为研究egfr基因启动子区空间构象、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 李珊珊李相辉李岩赵博张秀芳王泽生张玉祥
- 关键词:EGFR基因启动子
- 6种不同人类肿瘤细胞株pp60c-Src的活性及PP2抑制效应的差异
- 2008年
- 孔璐张玉祥孙林于培兰李宝红
- 关键词:肿瘤细胞株活性相对分子质量酪氨酸激酶结肠直肠癌
- 人胰腺癌细胞株HPAC和BxPC-3中Src/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pp60c-Src和pERK1/2表达的差异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HPAC和BxPC-3中Src/MAPK信号转导系统,探寻不同类型胰腺癌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为研究靶点药物提供基础。方法将1640培养的HPAC和BxPC-3经细胞计数相同后各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TGF-α组、TGF-α+PP2组和TGF-α+PD组。细胞贴壁并达70%融合后,换无血清培养48h。无血清处理作对照,用无血清培养基溶解终浓度为7nmol/L的TGF-α刺激TGF-α组2h,TGF-α+PP2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PP2刺激细胞20min后加入7nmol/L的TGF-α刺激2h,TGF-α+PD组先加入30μmol/L的PD98059刺激细胞20min后加入终浓度为7nmol/L的TGF-α刺激2h。用蛋白印迹方法分析HPAC和BxPC-3的4组细胞pp60c-Src和pERK1/2的表达。结果HPAC细胞pp60c-Src的表达:对照组显著高于TGF-α组、TGF-α+PD组(P<0.05)和TGF-α+PP2组(P<0.01);HPAC细胞pERK1/2的表达:TGF-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GF-α+PD组(P<0.01),与TGF-α+PP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xPC-3细胞pp60c-Src的表达:TGF-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TGF-α+PP2组(P<0.01),与TGF-α+PD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xPC-3细胞pERK1/2的表达:TGF-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α+PD组和TGF-α+PP2组(P<0.01)。结论HPAC和BxPC-3细胞中Src/MAPK信号途径存在差异。推测在BxPC-3细胞株中c-Src是活化Ras/Raf/MAPK途径的关键信号分子,应进一步研究在HPAC细胞株中c-Src的作用。
- 孔璐张玉祥孙林马慧苹贺旭谢千池李宝红
- 关键词: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SRCMAPK
- BALB/c裸小鼠人宫颈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采用在裸鼠腹部皮下移植人原代宫颈癌组织的方法,研究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并初步探讨此动物模型腹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宫颈癌组织接种于裸鼠腹部皮下建立人宫颈癌裸鼠模型,观察荷瘤鼠成瘤、一般特性和移植瘤生长情况。80d后处死裸鼠,取肿瘤块做病理切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肿瘤组织、外周血和肝、脾等脏器HPV DNA表达情况。结果接种后第42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第80天后肿瘤块平均表面积为(50.0±5.1)mm2,肿瘤移植平均成功率为90.5%。移植瘤生长以局部浸润为主,未见转移瘤。组织学检查结果示所有移植瘤与种植前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HPV DNA呈阳性,且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阳性。而外周血与肝、脾等脏器HPV DNA呈阴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组织模型成瘤率较高,操作简便,可保持人宫颈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工具。
- 张凯举赵艳忠尚宏伟孔璐张玉祥
- 关键词:模型动物宫颈癌裸鼠人乳头状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