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034)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7
相关作者:殷代印张承丽魏明国宋国亮周亚洲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油田
  • 8篇低渗
  • 8篇低渗透
  • 6篇低渗透油田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3篇三元复合驱
  • 3篇剩余油
  • 3篇复合驱
  • 3篇朝阳沟油田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模型
  • 2篇调剖
  • 2篇油层
  • 2篇增注
  • 2篇蒸汽驱
  • 2篇注水
  • 2篇活性剂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机构

  • 12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大庆石油管理...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作者

  • 9篇殷代印
  • 8篇张承丽
  • 5篇魏明国
  • 4篇宋国亮
  • 3篇周亚洲
  • 1篇欧志杰
  • 1篇韩福成
  • 1篇吴景春
  • 1篇盖德林
  • 1篇宋欣
  • 1篇焦天宇
  • 1篇张东
  • 1篇吕孝明

传媒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油田化学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外能源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驱后井网滞留区剩余油挖潜方式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试验区的动、静态数据,首先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试验区相控地质模型,然后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数值模拟,在水驱阶段和聚驱阶段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针对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驱井网分流线处的特征,选择组合轮换式周期注采方式,对分流线处的剩余油进行挖潜;设计了组合轮换式注采周期分别为4个月、6个月、8个月和10个月4种方案,对4种方案的剩余油挖潜效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驱井网分流线处,选择组合轮换式周期注采方式挖潜分流线处的剩余油,注采周期为6个月开采时,阶段采出程度为0.98%,净收益为1707.40万元,吨聚增油量为31.41t/t,投入与产出比为1∶2.29,通过开发指标对比和经济效果评价,确定此方案为最佳方案。
焦天宇
关键词:数值模拟采出程度
低渗透油田表面活性剂增注效果预测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低渗透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压力高、压力传导慢等问题,室内进行了表面活性剂相对渗透率和天然岩心降低注入压力等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天然岩心注入浓度为0.5%的NS—1表面活性剂后,后续水驱压力降低25%以上,降压效果明显。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水两相径向稳定渗流条件下,对表面活性剂增注效果、段塞尺寸与增注量的关系等进行了预测。
吴景春欧志杰吕孝明盖德林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表面活性剂增注
低渗透油田周期注水与调剖结合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改善低渗透油田措施挖潜剩余油的效果,在分析周期注水与深度调剖结合机理的基础上,利用Petrel软件进行精细地质建模,应用CMG软件中STARS模块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优化周期注水与深度调剖结合的参数。结果表明,经过深度调剖后,朝55区块周期注水的间注半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2个月,注水半周期内注水强度由2.0倍常规注水强度增大为2.5倍常规注水强度,周期注水与深度调剖结合较单一周期注水与深度调剖提高采收率0.55个百分点。周期注水与深度调剖结合可有效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为低渗透油田措施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殷代印宋欣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周期注水深度调剖数值模拟朝阳沟油田
低渗透油田不同渗透率条件下蒸汽驱受效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2011年
根据现场提供的朝阳沟油田蒸汽驱试验区的动、静态数据,首先用Petrel软件建立试验区相控地质模型,然后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层平均渗透分别为1×10-3μm2、2×10-3μm2、5×10-3μm2、8×10-3μm2、10×10-3μm2、15×10-3μm2、30×10-3μm2七种方案进行蒸汽驱开采时,蒸汽驱的受效规律。结果表明:水驱油藏转蒸汽驱开发的渗透率下限值为10×10-3μm2。采用连续注蒸汽驱三类区块开发效果最差,连续注蒸汽驱开发仅适用于朝阳沟油田的一类及二类区块。
张承丽韩福成魏明国殷代印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蒸汽驱地质模型数值模拟
水平井三元复合驱在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杏六区东部Ⅰ块葡Ⅰ332油层中上部由于侧积夹层遮挡,剩余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应用新井水淹资料对油层中上部剩余油进行分析,提出了水平井和三元复合驱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水平井与直井组合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平井注水平井采的井网组合方式开采效果最好,比直井注直井采的井网组合方式提高采收率5.95%,注入井距油层顶部h/5(h为油层厚度),采出井距油层顶部h/3能够减慢含水上升速度。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井三元复合驱效果显著,截至目前采出程度为27.30%。
周亚洲殷代印张承丽
关键词:水平井三元复合驱点坝
应用激光共聚焦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剩余油分布——以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为例被引量:5
2021年
目前对于特低渗透储层剩余油的研究,多数采用核磁共振方法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对微观剩余油分布位置及定量分析的较少。为了确定扶杨储层不同开发阶段微观剩余油分布类型和状态,采用激光共聚焦以及光刻玻璃模型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方法研究扶杨储层微观剩余油分布,采用光刻玻璃模型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研究扶杨油层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成因,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研究扶杨储层天然岩心不同开发阶段各类剩余油分布数量,并研究了不同挖潜措施对各类微观剩余油的动用效果。结果表明,扶杨储层微观剩余油分布以簇状为主,占60%以上,随着岩心含水率的升高,部分簇状剩余油被注入水驱替,变为分布更加零散的柱状、油滴状、膜状和盲端状。改变驱替方向、周期性注入方式使簇状和柱状剩余油得到动用;增大驱替压差可以使簇状和油滴状剩余油得到动用;增大驱替液黏度能够使这五种类型微观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
王文明衣晓东殷代印
关键词:榆树林油田微观剩余油激光共聚焦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以朝阳沟油田长10区块为例,研究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对脱气半径、原油黏度、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含水率、原油产量的影响;同时数值模拟超前注水对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减小脱气半径,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超前注水使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略有增加,含水率高于60%以后,无因次采液指数逐渐上升,最高达到1.3;超前注水后,相同采出程度情况下,含水率降低;实施超前注水后,如果平均地层压力从7.3 MPa升高到9.5 MPa,投产初期增产幅度为27.7%,提高采收率2.22%,有效动用系数增加0.079.
张承丽宋国亮魏明国殷代印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超前注水
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注入方案优选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首先进行三元复合驱室内岩心实验,对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段塞组合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然后用Petrel软件建立试验区相控地质模型,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对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不同段塞组合注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三类油层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研究表明,天然岩心中水驱最终采收率为45.32%。进行三元段塞组合驱油最终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12.48%。三类油层比一、二类油层更为均质,更适合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要机理的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4种三元复合驱段塞组合方案中,方案5的最终采收率为52.67%,最终采收率比不加密井网水驱开发提高了13.94%,比加密井网水驱开发提高了9.79%,综合含水率下降了9%左右,确定方案5为最佳的注入段塞组合方案。
宋国亮张承丽魏明国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三类油层岩心实验数值模拟
低渗透油田蒸汽驱油注采井距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注采井距蒸汽驱的受效规律。在大庆朝阳沟油田蒸汽驱试验区地质研究基础上,首先用Petrel软件建立试验区相控地质模型,然后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注采井距分别为106m、150 m、210 m、300 m3、30 m4、00 m六种方案进行蒸汽驱开采时,蒸汽驱的受效规律。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较高的油汽比和控制一定的采油速度,减少汽窜发生,提高蒸汽利用率,优化的最佳蒸汽驱注采井距为210 m。
宋国亮魏明国张承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数值模拟地质模型蒸汽驱注采井距
降低启动压力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朝阳沟油田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朝阳沟低渗透油田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欠注严重的问题,进行了朝阳沟油田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筛选工作,最终确定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配方为0.2%石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T702-40~#+0.5%Na_2CO_3。实验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间平衡界面张力能够达到2×10^(-2)mN/m,耐温、抗盐性好,与朝阳沟油田注入水和地层水配伍性好,能够使岩石的润湿性发生反转,比水驱提高采收率5%左右。该表面活性剂体系驱替计算得出的可流动渗透率值约比水驱可流动渗透率值大15%,具有明显的降低启动压力的作用,并进行了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启动压力的机理分析。朝阳沟油田朝82-152井区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体系能够降低启动压力,使油层吸水能力提高,使低渗透储层动用比例提高,7口油井累积增油1768t。
周亚洲殷代印张承丽
关键词:低渗透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