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597)

作品数:21 被引量:293H指数:8
相关作者:胡继宏贾佳顾志荣赵静苗王秋萍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骨髓间充质
  • 9篇骨髓间充质干...
  • 9篇干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5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心肌
  • 3篇向心
  • 3篇黄芪甲苷
  • 3篇活性
  • 3篇肌样细胞
  • 2篇多糖
  • 2篇用药规律
  • 2篇用药规律研究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中药
  • 2篇组织激肽释放...

机构

  • 20篇甘肃中医药大...
  • 7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甘肃省中医药...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西安海棠职业...
  • 1篇甘肃省药品检...

作者

  • 11篇胡继宏
  • 7篇贾佳
  • 7篇顾志荣
  • 7篇王秋萍
  • 7篇赵静苗
  • 6篇李芳
  • 6篇路娟
  • 5篇许爱霞
  • 5篇葛斌
  • 3篇祁梅
  • 2篇靳利梅
  • 2篇杨丽霞
  • 2篇赵翊
  • 2篇张瑛
  • 1篇侯茜
  • 1篇茹爱忠
  • 1篇吴国泰
  • 1篇金华
  • 1篇郑修丽
  • 1篇陈其章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激肽释放酶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病毒感染复数选择
2015年
背景:血管舒缓素即组织激肽释放酶1,是组织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研究表明血管舒缓素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抑制心肌炎症产生等发挥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但并未从干细胞诱导分化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实验利用已构建的腺病毒载体,将其携带的血管舒缓素基因转染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观察其是否成功转染及转染率如何。方法: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血管舒缓素转染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病毒对细胞的转染效果,以确定最佳的病毒感染复数。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腺病毒携带的血管舒缓素目的基因成功转染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染率跟病毒感染复数值的大小有关系,当病毒感染复数为150时,转染率为80.8%;四甲基偶氮唑盐法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复数为200时,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果证实,腺病毒介导的血管舒缓素能成功转染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且最佳的病毒感染复数为150。
贾佳靳利梅赵翊晏丽路娟王秋萍赵静苗胡继宏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质类血管舒缓素心肌样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
基于灰色-模糊系统的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灰色-模糊系统数学模型在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组方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为临床用药及同类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建库至2017年8月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中医治疗IPF相关文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聚类分析及模糊聚类分析等灰色-模糊系统数学模型,挖掘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结果纳入处方191首,涉及药物227味,使用频次>5%的药物有48味,包括黄芪、丹参、当归等;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灰色聚类分析均表明,补虚药(黄芪、冬虫夏草、北沙参、党参、白芍等)、化痰止咳平喘药(浙贝母、川贝母、桑白皮、紫菀等)及活血化瘀药(川芎、三七、红花、水蛭等)对中医治疗IPF的方剂评价系统的影响较大;模糊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组,新处方4首。结论中医治疗IPF用药以补虚、化痰止咳平喘及活血化瘀为主;采用基于灰色-模糊系统的数学模型可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其用药特点和规律。
顾志荣许爱霞陈其章萨日娜杨军彦李芳葛斌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灰色聚类模糊聚类用药规律
黄芪甲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对第2代BMSCs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T在24、48、72 h时对BMSCs的增殖作用。取第4代BMSCs分为BMSCs组、5-氮杂胞苷组(5-AZA组)和AST组,5-AZA组和AST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μmol/L的5-AZA和浓度为100μmol/L的AST诱导液进行诱导,采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Real-time q PCR法检测诱导后各组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肌钙蛋白I(cTnI)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肌钙蛋白T(cTnT)表达水平。结果 100μmol/L AST亚组孔72 h时BMSCs增殖情况好于24、48 h时及其他浓度AST亚组孔各时间点(P<0.05)。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AST体外诱导SD大鼠BMSCs形态分化类似心肌样细胞。5-AZA组、AST组Desmin、α-SCA、cTnI mRNA表达水平表达高于BMSCs组(P<0.05),且AST组以上蛋白mRNA表达水平高于5-AZA组(P<0.05)。与BMSCs组组比较,5-AZA组和AST组cTnT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5-AZA组比较,AST组cTnT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浓度为100μmol/L的AST作用72 h时能够在体外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但分化效果弱于5-AZA。
赵静苗胡继宏王秋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黄芪甲苷
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51
2017年
黄芪是药食两用的补气中药,黄芪多糖(APS)是其含量最高的生物活性成分。APS具有多重功效,近年来尤以免疫调节为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明,APS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不经仅对免疫抑制动物模型有明显作用,而且能增强正常动物的免疫作用。当前,对APS的研究多局限于其本身结构,主要作为免疫佐剂及动物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应用范围较狭窄,缺乏深度挖掘开发和科学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APS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有所拓宽,逐渐采用不同改性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并研究各种改性产物对机体免疫效果的影响机制及其量效关系,并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归纳了APS对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和胞内信使物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方面的作用,化学结构及分子修饰对APS免疫活性的作用,以及APS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等7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后,应加强对分离、纯化后的均一组分低分子量APS及APS结构特点与免疫调节作用的构效关系及作用靶点方面的研究,结合化学修饰探讨APS调节机体免疫的深刻机制,通过单体效价研究提高其有效摄入量,增强机体免疫的效果,加强APS作为人体免疫佐剂的潜力开发,推广其临床应用,将黄芪多糖的应用领域由现在的以兽药畜牧业为主逐渐拓宽至医药治疗方面。
李钦胡继宏高博李海东宋爽杨丽霞
关键词:黄芪多糖细胞免疫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基因调控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最新进展被引量:14
2019年
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所介导的具有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药非常广泛,但主要分布在补益药、清热药及活血药中,其中尤以补益类中药的苷类及多糖类成分、清热类中药的生物碱类成分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作用研究,为相关中枢神经保护剂及PI3K/Akt通路激活剂的开发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对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案与思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多数研究对PI3K/Akt通路的下游信号蛋白如Bcl-2,Bax,p21,p-mTOR,p53,Caspase-9,e NOS等关注较多,而对上游蛋白仅对PI3K,Akt,c AMP,PKA,p-PDK等有所研究,对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群等中药提取物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剂来保护中枢神经的相关研究较少。
顾志荣许爱霞李芳祁梅马天翔葛斌
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体外中药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2014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化学药物及中药干预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将其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为心脏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可在体内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还可通过影响体外微环境促进其功能的建立与存活。
路娟胡继宏
关键词: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分化
基于FTIR的黄芪药材产地鉴别及预测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采集12个主产县90批黄芪药材的FTIR指纹图谱,分析各产地药材的光谱特征,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其产地的快速鉴别及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芪药材FTIR指纹图谱及平均光谱均具有一定差异;所建OPLS-DA模型能够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进行较为明确的分类鉴别;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FTIR光谱差异主要分布在3400-2920、1650-1420、1370-1050、930-770 cm-1及590-520 cm-1波数范围;所建BP-ANN模型对测试集黄芪药材产地的预测准确率大于83%。因此,基于FTIR指纹图谱的OPLS-DA模型及BP-ANN模型能够用于黄芪药材的产地鉴别及预测。
李芳李钦顾志荣吴国泰胡继宏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黄芪及其药效成分干预肺纤维化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8年
黄芪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等多种药效成分。黄芪多糖(APS)、黄芪甲苷(AST)、环黄芪醇(CAG)、黄芪总皂苷(TSA)、黄芪黄酮(TFA)、黄芪水提物(WEA)等药效成分干预肺纤维化(PF)相关实验研究是黄芪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国内外研究从调节多种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分化关键因子及基因的表达,调节氧化应激(OS)反应,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组织形态学,端粒酶激活作用,调节细胞外基质(ECM)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多个方面,试图揭示黄芪及其药效成分干预PF的作用机制。但多数研究均探讨了单一因子或信号通路,而对于多种作用机制的网络调控关系缺少关注。基于多层次、多角度及系统生物学的思路研究黄芪及其药效成分干预PF的作用机制及治疗靶标应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顾志荣李芳葛斌
关键词:药效成分肺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钾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对心肌电生理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相关的研究甚少。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蛋白和心肌梗死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引起心律失常的相关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胞培养液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于建模成功15-20 min后在梗死区周围采用四点法注射100μ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含1×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100μL细胞培养液。细胞移植4周后获取心脏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梗死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并计算梗死面积,采用Westernn blot检测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蛋白Kv1.2和Kv1.5和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T的表达,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自噬因子Bcl-2和一氧化氮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cTnT、Kv1.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均提高(P<0.05),Caspase-3、Bcl-2和Kv1.2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2)与细胞培养液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cTnT、Kv1.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均提高(P<0.05),Caspase-3、Bcl-2和Kv1.2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3)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提高了心肌抗氧化能力,减少了细胞凋亡和自噬,促进钾离子通道蛋白Kv1.5的表达。
胡继宏赵静苗王秋萍贾佳路娟金华侯茜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
生物活性因子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基质中存在的非造血系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现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生物活性因子分布在人体各个组织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从BMSCs的含义、细胞特性、联合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及对组织的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贾佳胡继宏
关键词:生物活性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修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