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S004)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吴保传曾文芳刘哲郭妍利王雪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学更多>>
- 汉代古文经学及其批判意识
- 2009年
- 汉代古文经学是在与今文经学互争的态势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文经学不仅为收集、整理和注解古文献不遗余力,而且其长于训诂、注重史实及持论平实的品格与学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术的科学权威。此外,汉末古文经学家吸收道家的思想,这对扭转儒学神学化的倾向有积极贡献,而古文经学与道家思想的某些契合又预示着汉代学术转向的必然。本文从分析古文经学的特点和方法入手,试图揭示它在汉末思潮解放中的作用及其对新的学术转向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和特殊作用。
- 王雪
- 关键词:古文经学训诂道家天人感应
- 秦穆公称霸与秦文化的区域互动"被引量:4
- 2015年
- 与齐桓、晋文称霸中原不同,秦穆公只是称霸西戎地区。所以,古今学者普遍认为这只是"偏霸",《左传》的作者甚至彻底否定秦穆公的"盟主"身份。文章认为,秦穆公的霸业绝不能用"偏霸"简单概括,应该全面评价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他不仅对秦国的历史走势和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秦文化的区域互动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契机。
- 吴保传刘哲
- 关键词:秦穆公秦文化春秋五霸区域互动
- 从考古看区域文化互动与华夏族的形成被引量:1
- 2013年
- 不同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文化相互交流互动,凝聚融合,最终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考古证明,新石器时期至夏初,我国文化的互动表现越来越频繁,早期为点状,中期为片状,晚期则发展为典型的区域性文化。到夏朝初年,华夏民族因文化的高度凝聚而最终形成。
- 曾文芳郭妍利
- 关键词:文化互动民族发展新石器时期华夏族
- 齐桓公称霸与齐文化的区域互动被引量:1
- 2014年
- 春秋首霸齐桓公为了缔造霸业,高举"尊王攘夷"的争霸旗帜。"尊王攘夷"既是一种民族政策,也是一种民族思想。齐桓公以华夏文化的代表自居,不仅使得齐文化脱离东夷文化的窠臼,而且使得齐文化开始真正具备华夏文化的特质。这是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互动的结果。
- 吴保传
- 关键词:齐桓公春秋五霸齐文化区域互动
- 宋襄公称霸与宋文化的区域互动
- 2014年
- 宋国在春秋五霸时代最有特色的是,宋国并非一流强国,而能号称大国,称霸于春秋时代。从公元前1022年微子启建国到公元前286年齐、楚灭宋,历32代,享国736年,几乎与周朝相始终,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周初分封的诸侯当中,宋国在国力上仅能算是个二流国家,但其政治影响力却非同一般,春秋时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宋国都有参与并发挥作用,在政治上俨然具有大国风范。古人是如此评价宋国的:“中国唯宋爵尊国大”(《东周列国志》),“宋虽灭,本大国”(《汉书·地理志》)。
- 吴保传
- 关键词:区域互动宋襄公《东周列国志》政治影响力春秋五霸
- 先秦诸子道德修养论浅析
- 2013年
- 道德修养是先秦诸子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修养的标准多元,儒、墨、道、法、兵分别以"仁"、"义"、"道"、"法"、"武"为最高原则。在修养方法上,儒家主张"学"、"行"、"思"三结合;墨子重视经验积累,以"行"为本",学"、"行"统一;道家寻求"道法自然"的自化自正;法家力主以刑、势压服"自为心";兵家强调仁与诈的辩证施用。在修养目标上,各学派均主张从个体推广到政治,通过道德修养实现治世。他们的理论为我们提升个体修养、建设社会道德、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 曾文芳
- 关键词:先秦诸子道德修养论
- 《吕氏春秋》的军事思想浅析
- 2012年
-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最后一部综合性的文化会通成果,也是战国晚期秦文化的代表作,系统地总结、提升和创新了诸子百家的军事思想。其从治国立场出发,肯定了战争的作用,丰富完善了"义兵""义战"之说,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是对秦军事文化的总结和提升,也反映了秦文化尚武重功与融合会通的特点。
- 曾文芳
- 关键词:《吕氏春秋》军事思想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