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435)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樊赛军徐加英朱巍焦旸李新莉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细胞生长
  • 3篇转染
  • 3篇腺癌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稳定转染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宫颈癌HEL...
  • 2篇癌细胞
  • 1篇电离辐射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衍生物
  • 1篇抑制基因
  • 1篇乳癌
  • 1篇乳癌细胞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华盛顿特区乔...

作者

  • 9篇樊赛军
  • 6篇徐加英
  • 4篇焦旸
  • 4篇朱巍
  • 3篇李新莉
  • 2篇乔惠萍
  • 2篇朱然
  • 2篇胡旭东
  • 2篇曹建平
  • 1篇朱财英
  • 1篇车俊
  • 1篇王小玥
  • 1篇刘芬菊
  • 1篇秦立强
  • 1篇陈菊
  • 1篇季成
  • 1篇戈畅
  • 1篇杨国仁
  • 1篇杨倞
  • 1篇许志平

传媒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99)Tc^m-MIBI显像评价人肺腺癌荷瘤裸鼠多药耐药状态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采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显像技术在BALB/c裸鼠的SPCA-1人肺腺癌移植瘤模型上观察应用维拉帕米逆转前后的肿瘤细胞摄取显像剂的情况,以探讨应用该方法评价肿瘤多药耐药状态的可行性。方法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维拉帕米逆转组和对照组,在应用维拉帕米逆转前后分别进行99Tcm-MIBISPECT显像及感兴趣区(ROI)半定量分析,观察肿瘤多药耐药状态变化情况,并将其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与逆转组逆转后显像、逆转组逆转前显像与逆转后显像之间15、60、120min的肿瘤摄取比值(TUR)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逆转组滞留率(RI)均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P-gp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成负相关(P<0.05)。结论99Tcm-MIBI显像与SPCA-1人肺腺癌肿瘤细胞P-gp的表达成负相关,可以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多药耐药状态,同时也可动态监测维拉帕米对SPCA-1人肺腺癌多药耐药逆转的效果。
胡旭东季成王小玥徐加英杨国仁樊赛军
关键词:多药耐药P-GP流式细胞术
人UHRF1基因对乳腺肿瘤细胞BT-549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人UHRF1(hUHRF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BT-549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全长hUHRF1 cDN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通过脂质体介导办法转染入乳腺癌细胞BT-549,筛选出hUHRF1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株。采用MTT法测定hUHRF1基因转染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与BT-549母细胞和转染了pcDNA3"空"质粒的BT-549/pcDNA3对照细胞相比,hUHRF1基因高水平表达的BT-549/hUHRF1细胞生长明显加快。结论提高hUHRF1基因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细胞BT-549的生长,为研究hUHRF1作为乳腺癌新基因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李新莉朱然朱巍樊赛军
关键词:乳腺癌稳定转染细胞生长
BRMS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2010年
为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利用已建立的高表达BRMS1基因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研究了BRMS1基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浸润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表明:BRMS1基因通过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而对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浸润迁移能力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无影响.
朱巍徐加英朱然李新莉樊赛军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冈田酸诱导早熟染色体凝聚的辐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为研究冈田酸(Okadaic acid)诱导的染色体凝聚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采用不同剂量(0、0.5、1.0、2.0、3.0和5.0Gy)的X射线照射离体人外周血,培养48h,终止培养前2h加入Okadaic acid诱导早熟染色体的凝聚,观察分析其诱导的早熟凝聚染色体(Premature condensed chromosome,PCC)的断片率,并与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冈田酸诱导的早熟染色体凝聚方法与常规染色体法相比可获得更高的分裂指数,冈田酸法染色体凝聚断片率与外照射剂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朱巍刘芬菊曹建平朱财英樊赛军
关键词:冈田酸电离辐射生物剂量
增加UHRF1的表达降低乳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2008年
为了了解基因UHRF1(ubiquitin-like,containing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1)基因对乳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将全长UHRF1基因的cDN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乳癌细胞MDA-MB-231,筛选出UHRF1高表达的细胞株。借助生长曲线、集落形成实验,研究基因转染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通过γ射线辐照后的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基因转染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MDA-MB-231母细胞和转染了pcDNA3"空"质粒的MDA-MB-231/pcDNA3细胞相比,转染有UHRF1基因的MDA-MB-231/UHRF1细胞的生长率和克隆形成率都未有明显改变,但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明显降低,这些结果首次揭示人类UHRF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影响乳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和增殖能力,但可以调节其辐射敏感性,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新莉樊赛军
关键词:乳癌稳定转染细胞生长
吲哚-3-甲醇新衍生物I3C-6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吲哚-3-甲醇(I3C)的一种新衍生物I3C-6对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体外划痕法检测HeLa细胞的生长和浸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DNA梯带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I3C-6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IC50剂量约为10μmol/L。I3C-6处理HeLa细胞后出现显著的细胞凋亡峰(SubG1峰)。DNA凝胶电泳结果也提示I3C-6处理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DNA片段。I3C-6可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结论I3C-6可以抑制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这与其诱导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抑制以及凋亡蛋白调节有关。I3C-6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宫颈癌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
戈畅徐加英焦旸樊赛军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生长
GSTθ转染对HCT116细胞系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转染了GSTθ后HCT116细胞系的生长、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HCT116细胞系生长对血清浓度的依赖性。方法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质粒载体pcDNA3及pcDNA3-GSTθ分别转染HCT116细胞获得稳定转染株,通过RT-PCR检测GSTθ的表达,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对血清浓度的依赖。结果GSTθ转染后抑制了HCT116细胞的生长,并且是通过G2/M和S期阻滞而导致的,GSTθ还增加了HCT116细胞对血清的依赖性。结论GSTθ可降低HCT116细胞的恶性程度,使其对血清及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
乔惠萍焦旸徐加英樊赛军
关键词:HCT116细胞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转染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高水平表达抑制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转移和浸润
2009年
目的研究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宫颈癌细胞中的高表达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在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建立GSTπ基因高表达稳定转染株;采用细胞计数和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采用划痕法和Boyden小室法检查细胞的转移、浸润能力;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宫颈癌细胞中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GSTπ高表达和空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株;GSTπ基因高表达明显地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转移和浸润。结论GSTπ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转移和浸润,为GSTπ作为一种新的抑癌基因提供了临床前实验数据和依据。
杨倞乔惠萍焦旸徐加英樊赛军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宫颈癌
血根碱对人类宫颈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宫颈癌细胞株探讨血根碱(SAN)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克隆形成及细胞划痕试验研究不同浓度SAN对体外培养的人类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影响。结果经1.0μmol/L和5.0μmol/LSAN处理后,Siha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72%和10%(P<0.01),HeLa细胞比Siha细胞更敏感。用1.0μmol/LSAN处理后,HeLa和Siha细胞的克隆形成数从33个降低到14个和16个(P<0.05)。划痕试验显示培养48h后,HeLa细胞和Siha细胞的"细胞伤口"宽度对照组分别为(0.51±0.04)mm和(0.64±0.02)mm,而0.5μmol/LSAN处理组为(1.22±0.02)mm和(1.63±0.01)mm(分别P<0.01和P<0.05)。MTT、克隆形成及细胞划痕试验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SAN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该研究为SAN作为一种新药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徐加英焦旸陈菊车俊许志平胡旭东秦立强朱巍曹建平樊赛军
关键词: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