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6EB5030)
-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6
- 相关作者:何海霞周远大王永红杨红张仲妍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全隐患干预在神经内科干部病房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以降低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0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与200例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神经内科患者意外伤害以及误吸等安全隐患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杨红艳杨红
- 关键词:神经内科干部病房安全隐患护理
- 去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雌二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凋亡抑制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对去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ACO),分为4组,WT去势大鼠安慰剂组(A组)、苯甲酸雌二醇组(B组)、ERKO去势大鼠安慰剂组(C组)、苯甲酸雌二醇组(D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激光多普勒血流(LDF)仪、免疫组化和RT-PCRC等检测血浆E2水平、脑血流量的变化、促血管生成素-1(Ang-1)mRNA的表达、调亡指数以及bcl-2表达.结果:经E2处理的雌性野生(WT)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敲除(ERKO)去势大鼠,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变化幅度、脑组织中Ang-1mRNA表达和bcl-2的表达均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1).结论:E2介导的Ang-1mRNA和bcl-2表达的增加及其对微血管结构的稳定作用是脑缺性再灌注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
- 成小蔓曹洪王永红周远大何海霞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生成素凋亡
- 雌二醇对去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ng-1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去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ng-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6月龄健康Wistar's雌性野生(WT)去势大鼠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敲除(ERKO)去势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分为4组,WT去势大鼠安慰剂组(A组)、苯甲酸雌二醇组(B组);ERKO去势大鼠安慰剂组(C组)、苯甲酸雌二醇组(D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激光多普勒血流(LDF)仪、CD34血管内皮标记物免疫组化染色和mRNA的定量分析,分别对各组去势大鼠的血浆雌二醇水平、脑血流量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血管密度的改变以及Ang-1、Ang-2、Tie-2、VEGF、VEGFR-1、VEGFR-2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经雌二醇处理的WT和ERKO去势大鼠,其血浆雌二醇水平分别为198.13±87.50pg/ml和209.36±92.73pg/ml,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同时,经雌二醇处理的wtmaco去势大鼠,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变化幅度为42.4+13.9%;大脑基底核、顶叶皮层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38.3+12.5PU和41.9+14.1PU;脑组织中Ang-1mRNA呈6.1+1.8的高表达。这些结果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而在经雌二醇处理的ERKO大鼠中则未发现这些变化。结论Ang-1是雌激素保护、脑血流恢复、脑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等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修复诸多环节中的关键一环,Ang-1是雌二醇介导的神经保护的重要分子。
- 成小蔓王永红周远大何海霞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模型动物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清TNF-α和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不同时期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07-06/2009-06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患儿72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在病程急性期、病程1、3、6个月分别采集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血,健康对照组以同样方法采集静脉血,采用RIA检测TNF-α和ELISA检测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IM急性期血清中TNF-α和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程时间推移,TNF-α和IL-18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个病程时间点TNF-α和IL-18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45例轻症IM患儿与27例重症IM患儿相比较,重症IM患儿TNF-α,IL-18水平高于轻症IM患儿,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TNF-α和IL-18水平动态变化是判断IM患儿免疫状态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 刘朝宙王伟周远大何海霞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8
- 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研究观察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RURP)后尿路感染的疗效,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选择接受RURP术治疗13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后,在放置电切镜之前5min为观察组从患者的尿道口注进0.25%的聚维酮碘20ml,对照组注进生理盐水20ml,而后行RURP术,术后拔除尿管当日进行中段尿的细菌培养,对比两组术后尿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对比术前留置尿管者发生术后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占4.41%,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占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3,P=0.008);观察组术后白细胞升高及尿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16例术后感染患者共检测出28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2株,占42.86%,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28.57%;观察组术前留置尿管并发生术后尿路感染者的白细胞升高、发热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RP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利用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感染的疗效明显,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 刘学银苟欣张世全郑辉朱晓辉
- 关键词:聚维酮碘膀胱灌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尿路感染
-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的疗效。方法5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甲泼尼龙1000 mg/d静脉滴注3~5 d,冲击治疗结束后,予泼尼松60 mg,1次/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 mg/d,3~5 d后逐渐减量致停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7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49,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吴瑾王永红何海霞
- 关键词:甲泼尼龙急性脱髓鞘脑病冲击疗法
- 儿童喉乳头状瘤组织中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儿童喉乳头状瘤中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儿童喉乳头状瘤组织、儿童声带小结组织及正常的喉黏膜组织中survivin及caspase-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2例儿童喉乳头状瘤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57.14%,明显高于儿童声带小结组(P<0.01)和正常黏膜组(P<0.01);42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26.19%,显著高于儿童声带小结组和正常喉黏膜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喉乳头状瘤中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82,P<0.01)。结论:Survivin的高表达和caspase-3的低表达可能在儿童喉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汪武周远大何海霞
- 关键词:喉乳头状瘤CASPASESURVIVIN细胞凋亡
- 复方苦参液对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液对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情况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裸鼠建立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观察3组第3,7,14,21日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裸鼠体质量的变化;治疗结束时取肿瘤组织及心、肝、肺、肾等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4,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复方苦参液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瘤体质量明显降低、体积减小(P<0.05),坏死面积显著增加,细胞增殖降低(P<0.05),血管生成减少(P<0.05),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但对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心、肝、肺、肾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复方苦参液具有抑制人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徐月秦剑周远大何海霞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苦参碱增殖细胞核抗原
-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盐酸哌替啶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的效果评价及护理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盐酸哌替啶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应用中的效果,并研究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和B组(盐酸哌替啶组)各50例,后将2组患者的术后2,4,8,24,48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和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A组的术后2,4,8,24,48h的VAS评分均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手术后血清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应用中的效果更为稳定,广受患者好评,配合适当的护理效果明显。
- 黄敏杨红欧竹君林少霖
-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哌替啶恶性肿瘤术后镇痛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IIA)磺酸钠在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抗癌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高TanⅡA磺酸钠干预组,每组6只.干预组分别用TanⅡA磺酸钠1,5,10mg/kg,ip;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观察抑瘤率,TUNEL法测凋亡指数,CD34标记观察4组瘤块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组干预组凋亡指数明显上升(均P<0.05),中剂量组增殖减慢最明显,抑瘤率为(26.0±2.4)%.与对照相比,3组干预组MVD,VEGF表达上调,尤以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均P<0.05);3组干预组COX2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HIF1α在低剂量组表达略有下调,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中高剂量组表达则有明显上调(P<0.05).结论:TanⅡA体内的抗肿瘤效果在中剂量组中最显著,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上调缺氧诱导因子表达有关.
- 姜剩勇谷容王永红周远大何海霞
- 关键词:结肠肿瘤缺氧诱导因子环氧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