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SH015)

作品数:34 被引量:255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毅杰史秋霞栗治强王刘飞丁百仁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19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农民
  • 16篇农民工
  • 16篇民工
  • 7篇子女
  • 6篇农民工子女
  • 6篇民工子女
  • 6篇教育
  • 5篇社会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随迁子女
  • 3篇农民工随迁子...
  • 3篇公平
  • 3篇城市
  • 3篇城乡居民
  • 2篇学校教育
  • 2篇政治
  • 2篇社会比较
  • 2篇社会距离
  • 2篇社会融合
  • 2篇实证

机构

  • 25篇河海大学
  • 6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作者

  • 19篇王毅杰
  • 6篇史秋霞
  • 4篇栗治强
  • 3篇王刘飞
  • 2篇丁百仁
  • 2篇卢楠
  • 2篇范艳萍
  • 2篇乔文俊
  • 1篇王开庆
  • 1篇蔡文强
  • 1篇陈友华
  • 1篇苗国
  • 1篇杨菊华
  • 1篇刘传江
  • 1篇王春
  • 1篇贺寨平
  • 1篇汪毅
  • 1篇成萍
  • 1篇冯显杰

传媒

  • 5篇河海大学学报...
  • 4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社会发展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四川环境
  • 1篇经济问题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基础教育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幸福感——一项探索性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本文基于"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调查问卷"数据,从人的复杂性出发,采用综合解释框架,初步探讨了农民工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幸福感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仍有超过一成农民工表示"不幸福",而且其内部分化较为明显。经济维度的相对收入、收入公平感,职业维度的行业类型、权益保护、心理授权,人际交往维度的社会距离和自我实现维度的自我效能感共同形塑着农民工幸福感现状。此外,农民工幸福感也会因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不同而呈现个体差异。农民工幸福感是多元需求满足情况的综合反映,而非局限于单一经济诉求。因此,研究农民工幸福感需要关注个体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全面性。
王毅杰丁百仁
关键词:农民工幸福感城市化
农民工子女自我认同构成及其启示——基于1333份“WAI”陈述测验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1333份"WAI"陈述测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子女依次使用社会标签、我他关系与个人特征来认识自我,由社会标签、我他关系构成的社会认同所占比重要明显高于其个人认同。虽然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在其自我形象描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中的户籍身份子类并非居于核心地位。相对而言,就读民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对户籍身份更加敏感,随年级升高、年龄增长,农民工子女倾向于用其他类别的群体身份、关系或个人特性来代替户籍身份。
史秋霞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自我认同社会认同
农民工权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影响农民工权能感的因素及增强权能的途径。统计分析发现:农民工权能感较差,其中人际权能感尤为突出;显著影响权能感的因素有,个体的性别和经济状况、压力-去权维度中的工作压力、支持-增权维度中的环境公平和对同事、家庭、朋友、市民以及制度的资源动员能力;不同压力状态下农民工增强权能途径有所差异,在高压力群体中对宏观环境的创新与改革需求凸显,而在低压力中工作场景中管理公平的作用明显。因此,消减压力、构建公平公正的权力关系、加强资源动员能力,是增强农民工权能感的有效途径。
王毅杰栗治强
工作环境、相对剥夺与农民工工作倦怠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分析比较农民工与白领人群工作倦怠的差异,并从代际、工作环境、相对剥夺三个维度探讨了工作倦怠的成因。研究发现:与白领相比,农民工出现玩世不恭情绪更高;农民工代际间存在很大差别,新一代的工作倦怠程度比老一代要高;工作环境维度的工作时长、工作技术要求会增强工作倦怠,而工作自主性、人际支持、管理制度正式化、权益保护有助于缓解个体在工作中所出现的负面症状;相对剥夺感也会增强工作倦怠。防范和干预农民工的工作倦怠情绪,需要动员农民工群体工作场域中的支持力量,发挥农民工的自主性,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王毅杰卢楠
关键词:农民工工作倦怠工作环境
社会经济地位与城乡居民健康差异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讨了基于城乡不同制度安排下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回报。回归分析发现:尽管总体上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要好于农村居民,但在控制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农村居民要强于城市居民;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机制是存在差异的,教育、收入对农村居民的回报大于对城市居民。进而,添加年龄组后,发现经济社会地位对城乡居民健康影响在不同人群中也会有所不同。为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健康差异,应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王毅杰成萍
关键词:城乡比较
劳动、工作伦理与农民工的权能感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理论分析,劳动对权能感可能有重要影响,而工作伦理可调节二者关系。本文将劳动操作化为劳动收入、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控制、劳动技术和劳动体验六个维度,借助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对权能感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工作伦理的调节作用。本文认为,劳动对农民工的权能感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劳动控制越弱,劳动技术越低,劳动体验越差则权能感越低。另外,劳动对权能感的影响受到工作伦理的调节,工作伦理越强则劳动对权能感的影响越小。
栗治强王毅杰
关键词:异化工作伦理
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被引量:11
2016年
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民未来城镇定居意愿成为国家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国内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农民工群体,而对农村居民整体的城镇定居意愿分析较少。基于2010年CGSS调查数据,比较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并从教育水平、非农工作经历、出生队列、经济收入、农村政治参与等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民城镇定居意愿比较低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意愿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弱;进而,各因素影响存在差异,经济收入、教育水平和非农工作经历呈正向影响,而出生队列、政治参与呈负向影响。
王毅杰武蕊芯
关键词:经济收入出生队列
社会比较、成就归因与社会冲突感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2014年上半年在南京市进行的"城乡居民社会状况调查"数据,探讨客观阶层位置、主观阶层感知以及成就归因对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两类群体冲突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社会冲突感较缓和;影响城市居民冲突感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对社会成员获得成功方式的判断即成就归因,而影响农民工冲突感最重要的是客观阶层位置;主观阶层感知对两群体均有影响,但所选择的参照群体却不同,城市居民选择的是同等能力的人,而农民工则是范围更为广泛的老家和城市。
王刘飞
关键词:社会比较成就归因
转型期中国民众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分析CGSS2010全国性数据发现,民众的社会公平感不高。从分配结果、程序和主体三个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则发现:分配结果方面,阶层地位中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平感有"中庸"式影响,个人收入无显著作用,职业地位影响公平感,但不符合自利假设。社会比较中,主观社会地位和社会地位变化对民众公平感都有显著影响;而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民众公平感更高,社会医疗保障却对公平感有负向作用。分配程序上,民众越将不平等归因于能力,公平感越高,越将不平等归因于特权,公平感越低。分配主体方面,对公司企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信任度越高其公平感越高。
栗治强王毅杰
关键词:公平感阶层地位社会比较归因信任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双重户籍墙”情景下何以可为?被引量:41
2014年
社会融合是国际移民和国内移民(或流动人口)面临的共同问题。美国和欧盟对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高度重视,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概而言之,中国关于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折射出学界和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对“流动”这一人口现象、对“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的认识历程。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流动人口的总量、结构、特征、空间轨迹,以及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人口、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等宏观问题。19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近年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总体战略部署的推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逐渐提到研究日程,成为当前包括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在内的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
杨菊华王毅杰王刘飞刘传江陈友华苗国王谦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户籍国际移民时代烙印人口问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