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M7002)

作品数:14 被引量:103H指数:7
相关作者:刘伯权邢国华吴涛刘鸣陆本燕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钢筋
  • 9篇钢筋混凝
  • 9篇钢筋混凝土
  • 6篇抗震
  • 6篇混凝土
  • 5篇中节点
  • 4篇混凝土框架
  • 4篇钢筋混凝土框...
  • 3篇滞回
  • 3篇桥墩
  • 3篇抗剪
  • 3篇抗震设计
  • 3篇抗震性
  • 3篇抗震性能
  • 3篇混凝土桥
  • 3篇混凝土桥墩
  • 3篇钢筋混凝土桥
  • 3篇钢筋混凝土桥...
  • 2篇低周
  • 2篇低周疲劳

机构

  • 15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十九冶成都建...

作者

  • 15篇刘伯权
  • 12篇邢国华
  • 10篇吴涛
  • 6篇刘鸣
  • 5篇陆本燕
  • 2篇黄华
  • 2篇付国
  • 1篇潘元
  • 1篇白国良
  • 1篇侯建玲
  • 1篇张保亮

传媒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力学性能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在以往12根1/2比例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位移幅值下弯曲型破坏混凝土柱的累积损伤发展规律,重点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能量耗散等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破坏过程一般可分为损伤迅速发展、相持及破坏3个阶段;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与构件的损伤过程发展一致,导致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构件弹塑性性质及损伤的发展;构件破坏时滞回耗能随加载路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裂缝的开展和分布状态对构件耗能能力有明显的影响。
刘鸣刘伯权
关键词:低周疲劳
固角软化桁架模型在RC框架变梁中节点受剪分析的应用研究
2011年
固角软化桁架模型是在转角桁架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型,主要适用于软化桁架模型中旋转角α在45°±12°范围之外变化的结构混凝土的受剪分析。该文在以往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考虑左右梁高不等特性的中节点等效核心区在剪、压复合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应用固角软化桁架模型对10个钢筋混凝土变梁中节点试件进行受剪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固角软化桁架模型计算得到的节点剪应力-剪切变形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现行规范给出的半经验半理论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相比,固角软化桁架模型有明确的力学计算模型,可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剪设计提供参考。
刘鸣邢国华吴涛刘伯权
关键词:抗剪强度
转角软化桁架模型在RC变梁节点抗剪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在以往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考虑左、右梁高不等特性的中节点等效核心区在剪、压复合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应用转角软化桁架模型对10个钢筋混凝土变梁中节点试件进行受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转角软化桁架模型计算得到的节点剪应力-剪切变形曲线与试验曲线较吻合;与现行规范给出的半经验计算公式相比,转角软化桁架模型有明确的力学计算模型,可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
潘元邢国华吴涛刘伯权
关键词:抗剪强度
弯曲型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性能研究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破坏可以看作是屈服后大小不等的正反向位移幅值引起的累积损伤综合作用的后果。在以往12根1/2比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低周疲劳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不同位移幅值下弯曲型破坏混凝土柱的累积损伤...
邢国华刘伯权付国吴涛侯建玲
关键词:低周疲劳
文献传递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完成了10个1/3缩尺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变梁中节点的破坏形态、刚度退化和滞回耗能等力学性能,研究了梁柱尺寸变化、轴压比、配箍率等参数对该类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梁中节点初裂出现在小梁与上柱组成的小核心区,最终破坏区域主要发生在大梁与下柱组成的大核心区;变梁中节点通裂荷载与极限荷载比较接近,变梁中节点大、小梁端滞回曲线差别显著,大梁滞回曲线呈反S形,小梁滞回曲线呈较为饱满的弓形,小梁截面尺寸变化对试件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变梁中节点的强度衰减、刚度退化明显,耗能能力较差,按常规节点设计构造的变梁中节点不能满足刚性节点的要求。
吴涛邢国华刘伯权白国良黄华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滞回曲线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10个梁高不等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变梁中节点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重点研究左右梁高差对该类非常规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右梁高差变化对变梁中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左右梁高差增大,梁柱组合体的剪力逐渐增大至峰值后不断降低;当左右梁高差大于1倍柱验算截面高度时,组合体宜按中间层边节点分析。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节点区左、右梁高差变化与框架柱截面高度的相对关系,将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划分为两类,并提出计算两类变梁节点特性的建议公式。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陆本燕
关键词:中节点抗震性能特性计算
钢筋混凝土桥墩破坏模式识别方法被引量:17
2011年
鉴于破坏模式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加固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性能目标量化的重要性,根据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破坏特点和破坏模式,统计分析各国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试验资料。基于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需求和能力的关系,对混凝土强度f′c、纵筋配筋率ρl、体积配箍率ρv、规则化的纵筋配筋率、规则化的体积配箍率、轴压比、剪跨比a/h0和规则化的箍筋间距进行双参数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确定各因素与桥墩塑性铰区抗剪需求与能力比值Vp/Vn的相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以ρl≤2.173%、a/h0≥3.880、Vp/Vn=0.7作为钢筋混凝土桥墩弯曲破坏模式的判别条件,以Vp/Vn>1.0且a/h0≤1.865作为剪切破坏模式的判别条件,以1.865≤a/h0≤3.880作为弯剪破坏模式的判别条件是合理的。
刘鸣陆本燕刘伯权
关键词:桥梁工程钢筋混凝土桥墩
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指标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针对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水平相对单一且从E1地震到E2地震的重现期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出E1’地震作用水平和E2’地震作用水平,取其50年内的超越概率分别为40%和2%~3%;将桥梁结构划分为“五档”性能水平,结合4个地震作用水平,建立17个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四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建立桥梁构件对应其力学性能的“五档”性能水平,结合“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形成了C类桥梁结构对应于不同抗震设防目标的构件性能水平,完善了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基本框架。在分析国内外127个以发生弯曲破坏为主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桥墩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处于5个性能水平的量化指标。通过与新西兰、日本和美国加州等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文建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不同性能水平变形位移角限值是合理的,可用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时桥墩墩顶位移的确定。鉴于合理性能目标确定依赖于大量试验数据积累,建议统一性能目标试验数据记录模板。
陆本燕刘伯权邢国华吴涛
关键词: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目标性能水平钢筋混凝土桥墩位移角
“7.23”商洛特大暴雨山阳县校舍灾害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7.23"陕西省商洛市特大暴雨中山阳县校舍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造成校舍受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基础上,分析了洪水灾害引起校舍受损的原因。结果表明,特大暴雨是该县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也是部分滑坡转化为泥石流主要因素;建筑场地选择不合理是造成校舍受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关键因素;合理的结构构造是减少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陆本燕刘伯权吴涛邢国华
关键词:洪灾校舍暴雨泥石流
等效阻尼比对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等效阻尼比是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中确定等效周期的一个关键参数。通过对不同研究者提出的等效阻尼比模型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讨论了滞回模型、延性系数和等效周期对等效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等效阻尼比模型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滞回模型对等效阻尼比有很大影响,Ramberg-Osgood模型的等效阻尼比是Flagshaped模型的2.56倍;等效阻尼比随着延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在μ=2~4范围内变化幅度最大;短周期与中长周期等效阻尼比相差2倍多,故等效周期小于1 s时,必须考虑其对等效阻尼比的影响。
陆本燕刘伯权刘鸣邢国华
关键词:抗震设计等效阻尼比等效线性化滞回模型延性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