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48566)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相关作者:彭萍邓敏何桥梁国鲁李品武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ISSR标记
  • 3篇茶树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ISSR分析
  • 2篇茶树种质
  • 2篇茶树种质资源
  • 1篇多态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后代
  • 1篇分子标记
  • 1篇ISSR分子...
  • 1篇川渝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重庆市茶叶研...

作者

  • 3篇侯渝嘉
  • 3篇李品武
  • 3篇梁国鲁
  • 3篇何桥
  • 3篇邓敏
  • 3篇彭萍

传媒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茶树杂交后代的ISSR分析被引量:31
2006年
ISSR标记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十分有效的分子标记。采用ISSR技术利用筛选出的19个ISSR引物(ISSR primers)在9份茶树亲本及其杂交后代中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9份茶树间的GS值变化范围为0.594-0.797。其中蜀永307和蜀永906之间的GS值最大、遗传相似程度最高、遗传距离最近;云南大叶茶和四川中小叶种之间的GS值最小、遗传相似程度最低、遗传学差异最大。聚类分析将9个品种划分为3个大类,云南大茶树、蜀永1号为一类;黎儿茶为一较原始的材料,单独成一类;蜀永307、蜀永906、蜀永703、蜀永808、蜀永3号与四川中小叶种为一类,显示它们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据此认为,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对杂交后代进行“亲缘跟踪”和定向选择,为杂交育种提供分子依据。
侯渝嘉何桥梁国鲁李品武彭萍邓敏
关键词:茶树杂交后代ISSR标记聚类分析
川渝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ISSR分析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渝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渝茶树资源遗传多态性丰富,12条ISSR引物共产生100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 90条(占90.0%)。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
侯渝嘉何桥李品武梁国鲁彭萍邓敏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ISSR标记
文献传递
应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3
2007年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渝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渝茶树资源遗传多态性丰富,12条ISSR引物共产生100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占90.0%)。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41~0.87。通过类平均聚类(UPGMA)法,可将14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第1大类主要为保持了较多原始性状的乔木大叶型,第2大类又可分成4个亚类群,主要为小乔木或灌木中小叶型,多为川渝各地栽培的地方群体品种。由此认为: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茶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其系统学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侯渝嘉何桥李品武梁国鲁彭萍邓敏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ISSR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