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203)

作品数:30 被引量:212H指数:7
相关作者:吴祥云秦富仓潘德成吕刚姚云峰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土壤
  • 5篇沙地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小流域
  • 4篇农牧
  • 3篇植物
  • 2篇章古台
  • 2篇章古台沙地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植物多样性
  • 2篇生态学特性
  • 2篇水资源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土壤质量
  • 2篇农牧交错带
  • 2篇农牧交错区
  • 2篇排土

机构

  • 21篇辽宁工程技术...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辽宁省水土保...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固沙造...
  • 1篇朝阳市科学技...
  • 1篇阜新高等专科...
  • 1篇沈阳市环境卫...
  • 1篇桓仁满族自治...
  • 1篇通辽市水土保...
  • 1篇通辽市台河口...

作者

  • 14篇吴祥云
  • 6篇秦富仓
  • 4篇潘德成
  • 3篇姚云峰
  • 3篇赵军
  • 3篇吕刚
  • 2篇郑水林
  • 2篇陈建伟
  • 2篇李纯乾
  • 2篇孔涛
  • 2篇张丹丹
  • 2篇岳永杰
  • 2篇齐鹏春
  • 2篇王杨
  • 2篇孟宪华
  • 1篇高岗
  • 1篇刘殿军
  • 1篇李法云
  • 1篇王海旺
  • 1篇王红

传媒

  • 11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7篇2009
  • 5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峰市敖汉旗五种林分改造模式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的5种人工林改造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种模式的直径分布、大小差异、空间隔离度分布格局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留原有林的伐劣补灌的模式见效最快,短期内的效果最好;更新树种的针阔混交改造模式居中,短期效果不明显,但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更新树种的乔灌混交改造模式表现较差,树种空间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人工的抚育管理;未经改造的小叶杨纯林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因此必须进行更新改造,才会改善低功能林的现状。
张文娟姚云峰秦富仓王红霞刘殿君
关键词:空间结构角尺度混交度
东北农牧交错带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性状耦合关系研究
2010年
以通辽市巴尔敦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状况最好,林牧复合次之,林地和牧草地相差不大,农林复合最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孔隙度则呈下降趋势。(2)耕地0-80cm土层土壤平均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最大贮水量最高,农林复合和林地次之,相差不大,牧草地最低。(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元素含量综合而言:耕地最高,牧草地次之,农林复合居中,林牧复合略差,林地最低。(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速效元素含量综合而言:耕地最高,林地次之,林牧复合和牧草地差异不大,农林复合最低。(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含量牧草地和耕地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该小流域内耕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最好,农林复合类型的物理化学性质较差。
陈强秦富仓岳永杰
关键词:小流域土地利用土壤理化性状
菊芋菊糖最佳提取工艺被引量:7
2009年
菊芋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菊糖,菊糖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以菊芋块茎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与乙醇比4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芋菊糖热水浸提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温度90℃、浸提时间120 min、提取液与乙醇比1:4。
孔涛吴祥云刘璇张楠丁瑞军
关键词:菊芋菊糖热水浸提正交设计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章古台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遥感影像,借助于G 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章古台地区1988—2007年土地利用及水资源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年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2007年以林地和耕地为主;1988—2007年,草地面积减少了2 260.3 hm2,旱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 758.2、966.7 hm2,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了774.7 hm2。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1988—2007年总耗水量增加了2 235.8万m3,比1988年增加了19.3%;增量最大的是林地,达1 840.3万m3,其次是旱地,增加了850.0万m3;增幅最大的是沼泽地,其次为建设用地。1988—2007年,地表水面积减少了175.19 hm2,储量减少了350.38万m3;期间地下水位下降了1.90 m。
曲兆宇吴祥云郑水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资源储水量耗水量
赤峰市森林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角度出发,针对赤峰市森林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赤峰市森林资源系统1996—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其在10年内的发展动态分为差、中、良3个发展阶段,发现在评价期10年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趋势呈现提高或增强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系统运行稳定性差、环境容载力略有降低,森林资源承载力、经济支撑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增速缓慢,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吴丽芝姚云峰王雄李龙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沙区林农复合经营效果的试验研究
2009年
通过沙区林农复合经营连续4年的试验,得出林农复合系统能有效改善微生态环境,使系统内光、热、水资源得到重新分配,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资源共享增益和林木生长增益,系统内水分利用效率一般比旷野农田提高10.3%~15.0%。林农复合经营能满足社会的多样性要求,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增强抗灾能力。
谷杨丁瑞军赵军
关键词:沙区林农复合经营土地资源
阜新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阜新采矿活动及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对农田重金属的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采用土壤样品采集采用随机布点法,采集的土壤样品预处理后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As、Cd、Cu、Ni、Pb、Zn含量均严重偏高,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尤其应重视Cd的污染风险。采矿活动是农田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同时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可能对土壤中的Cu、Zn、As的增加有一定作用,当地农牧业生产和布局应适当考虑它们的土壤污染风险。
李丽华
关键词:重金属农田土壤污染评价
小流域防护林体系与土壤理化性质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2010年
本文以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小流域内的人工防护林——选择小流域内的典型林地,分别是小叶杨纯林、油松纯林、小叶杨柠条混交林、油松沙棘混交林和柠条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应用软件得到流域内防护林空间格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坡度和不同坡向下的典型林地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小流域典型林地合理的空间配置,旨在为该地区的人工生态林的营造和管理提供基础性的指导。
胡静波秦富仓郭成峰刘殿军
关键词: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流域
半干旱退化沙地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效应研究
2008年
以奈曼旗兴隆沼为研究对象,通过28年实地调查与观测,提出了半干旱退化沙地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恢复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退化沙地人工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恢复模式建成后,该地区控制流沙面积达1 806.7 hm2,农作物的光合利用率由原来0.41%(1977年),提高到0.77%(1989年),农田土壤风蚀模数减小了6.09倍,土壤养分损失量减少了74%,防风固沙效益提高了83.57%。
张春民吴文奇秦富仓
关键词:人工林
矿山复垦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对植被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以阜新煤矿区矸石山和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和有效水分参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土壤物质组成及形成方式的影响,矿区3个典型样地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和有效水分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并直接影响地上植被的生长。现有植被根系的分布对各层土壤水分尚未达到最佳利用效果。在生态重建时,排土场覆土平台应以草本和浅根灌木相结合为主,慎栽深根植物;排土场自然风化平台应以野草自然生长为主,并兼顾不同根深乔灌木混植方式;矸石山土壤水分因多处在迟效水或无效水范围,不利于植物生长,应以节水工程措施为主,以植被措施为辅加以治理。人工覆土措施可明显改善矿山复垦区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
潘德成邓春晖吴祥云宋品玉林玉友李纯乾屈文文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植被恢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