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349)

作品数:27 被引量:385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晓雷许百男王飞孙国臣赵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州军区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磁共振
  • 15篇术中磁共振
  • 12篇手术
  • 11篇胶质
  • 11篇胶质瘤
  • 10篇成像
  • 9篇外科
  • 9篇磁共振成像
  • 8篇神经导航
  • 8篇神经外科
  • 8篇高场强
  • 6篇语言
  • 5篇语言功能
  • 4篇神经胶质
  • 4篇神经胶质瘤
  • 4篇术中磁共振成...
  • 4篇肿瘤
  • 4篇锥体束
  • 4篇胶质瘤手术
  • 3篇导航技术

机构

  • 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商洛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军区卫生...

作者

  • 28篇陈晓雷
  • 27篇许百男
  • 12篇孙国臣
  • 12篇赵岩
  • 12篇王飞
  • 11篇宋志军
  • 10篇王宇博
  • 6篇孙正辉
  • 5篇张家墅
  • 4篇郑刚
  • 4篇侯远征
  • 4篇肖炳祥
  • 4篇余光宏
  • 4篇李晋江
  • 3篇周定标
  • 3篇李昉晔
  • 3篇张挺
  • 3篇王东
  • 2篇胡深
  • 2篇孟祥辉

传媒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8
  • 7篇2012
  • 14篇2011
  • 8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形束导航技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弓形束导航技术临床应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43例语言区病变,分别于手术前后重建弓形束并评价语言功能。术前记录病变至弓形束的最短距离D1与术前失语指数AQ1,术后记录残腔至弓形束的最短距离D2与术后失语指数AQ2,分析D1与AQ1以及D2与AQ2的相关关系。术后随访时,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结果 43例患者的弓形束均得到重建,不同操作者重建的同一患者的弓形束重复性良好。D1与AQ(1P<0.001),D2与AQ(2P=0.001)均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术后随访,仅2例(4.7%)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结论弓形束导航技术能够准确、可靠地重建和定位弓形束纤维,有助于保护语言功能。
张家墅陈晓雷赵岩李昉晔郑刚李晋江张挺胡深许百男
关键词:语言功能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对低级别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对低级别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影响。方法59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高场强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后计算肿瘤切除率和切除程度。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iMRI与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发现术者对21例(35.6%)肿瘤的全切率发生误判。首次iMRI发现17例(28.8%)肿瘤残留,继续切除使8例(13.6%)得到全切。iMRI使切除程度从首次扫描后的(90±15)%提高到末次扫描后的(94±12)%(P〈0.01)。在肿瘤继续切除的17例患者中,切除程度从(78±17)%提高至(91±12)%(P〈0.01)。3个月随访时2例(3.4%)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结论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低级别胶质瘤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
张家墅陈晓雷李昉晔李晋江郑刚张挺胡深许百男
关键词:神经导航神经胶质瘤
初级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可视化研究及应用
目的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脑功能区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功能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初级运动皮层及锥体束附近病变278例。术前应用血氧水平...
王宇博陈晓雷王飞赵岩宋志军孙国臣许百男
文献传递
精准神经外科:微侵袭神经外科新理念被引量:14
2011年
近10年来,随着神经导航和术中成像技术的发展,微侵袭神经外科的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借助于多模态脑功能导航和术中磁共振等技术,神经外科尤其是脑实质内病变的手术方式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精准神经外科理念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理念的合理发展和延伸。精准神经外科利用术中磁共振技术进行病变的最大化切除,同时利用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可以标记并在术中保护脑重要功能结构,以最大化地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效延长患者术后存活时间。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精准神经外科的理念,对于改善脑重要功能区手术的疗效,减少并发症,保持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许百男陈晓雷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性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导航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在胶质瘤术中应用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在胶质瘤手术中判断肿瘤残余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的胶质瘤患者131例,其中男69例,女62例,年龄779岁,平均39.6岁,均于常规导航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切除满意后行高场强iMRI检查,将术者在显微镜下难以判断但磁共振影像上显示为肿瘤残余的部分切除并单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而iMRI显示无残余肿瘤者术后早期复查高场强MRI,评价iMRI对残余肿瘤的检测能力。结果应用高场强iMRI可获得高质量的术中影像;剔除28例判定有肿瘤残余但因贴近功能区未继续切除的患者,结合术中切除组织病理检查与术后早期MRI复查结果,iMRI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98.0%(49/50),特异性为94.3%(50/53),诊断正确率为96.1%(99/103)。结论 iMRI能获得高质量的术中影像,可作为脑胶质瘤术中判断肿瘤残余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宋志军陈晓雷孙正辉许百男赵岩孙国臣王飞王宇博丁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
初级皮质运动区和锥体束的可视化研究及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脑功能区进行显微镜下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2月-2010年7月初级运动皮质及锥体束附近病变患者278例,男156例,女122例,年龄40.7±15.9(779)岁。278例中胶质瘤231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3例,淋巴细胞瘤2例,均在功能神经导航下行手术切除。术前应用BOLD-fMRI及DTI技术进行扫描,通过导航工作站重建手运动区和锥体束并将导航影像投射至手术显微镜,用于镜下导航。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肌力、运动功能及KPS评分,并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78例患者中217例(78.1%)病变切除≥95%,246例(88.5%)病变切除≥90%,259例(93.2%)病变切除≥80%;术后1周内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率为22.3%(62/278),随访16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8%(19/278)。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fMRI及DTI结合功能神经导航对脑功能区进行显微镜下可视化是可行的,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王宇博陈晓雷王飞赵岩宋志军孙国臣许百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运动皮质锥体束神经外科手术
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中锥体束移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索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中锥体束的移位情况及解决方法。方法 选择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额、颞、岛叶胶质瘤的患者63例,手术采用仰卧位下额颞入路,术前及术中应用MR 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并进行锥体束的追踪描计,对比术前及术中锥体束的位置。结果 锥体束在前后方向上18例发生向前移位,移位距离从0.9 mm至11.4 mm,42例发生向后移位,移位距离从1.7 mm至10.4 mm,3例无移位;锥体束在左右方向上31例发生向外移位,移位距离从1.5 mm至11.2 mm,30例发生向内,移位距离从1.3 mm至8.1 mm,2例无移位。结论 锥体束的移位的方向和距离具有不可预测性,最佳解决方案是通过术中影像及神经导航的实时更新并予以保护。
王宇博陈晓雷许百男马晓东孙国臣赵岩王飞宋志军赵溪
关键词:锥体束脑移位术中磁共振胶质瘤
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索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中央区胶质瘤病例,患者均接受1.5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22例中6例肿瘤的切除程度发生误判。术中扫描使12例残余肿瘤得到进一步切除。术后三周,15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7例神经功能下降,功能下降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均大于60,生活能够自理。结论对于中央区胶质瘤患者,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张家墅陈晓雷侯远征孙国臣李方晔郑刚李晋江许百男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中央区胶质瘤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被引量:211
2012年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n=38)和利培酮治疗组(n=38)。分别于基线和治疗8周后进行血压、脉率、体重测量,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algary de 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a,CDSS)评定临床疗效,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impson extrapyramidal scale,SEPS)评定锥体外系副反应,并进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浆泌乳素测定和心电图检查。随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掊2=0.701,P﹥0.05),氨磺必利组PANSS阴性量表减分[(8.2±5.1)vs(5.6±5.0),P<0.05]和CDSS减分[(6.4±1.6)vs(5.2±2.5),P<0.05]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氨磺必利组血压异常率[1(2.8%)vs 6(17.6%),P﹤0.05]、脉率异常率[3(8.3%)vs 9(26.5%),P﹤0.05]、QTc延长>60 ms(或QTc≥450 ms)的比率[0(0%)vs4(11.8%),P﹤0.05]和QTc增加值[(0.1±4.1)ms vs(3.9±12.2)ms,P﹤0.05]均小于利培酮组,体重增加值[(0.6±1.3)kg vs(1.5±2.1)kg,P<0.05]、空腹血糖增加值[(0.1±0.8)mmol/L vs(0.5±0.7)mmol/L,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值[(1.6±1.5)vs(3.3±3.8),P﹤0.05]、空腹血糖异常率[2(5.6%)vs 8(23.5%),P﹤0.05]小于利培酮组,EPS发生率[1(2.8%)vs 10(14.3%),P﹤0.01]和EPS增分值[(0.4±0.9)vs(1.2±1.7),P﹤0.05]小于利培酮组,泌乳素升高发生率[9(25.0%)vs 17(50.0%),P﹤0.05]小于利培酮组。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总体疗效相似,对阴性症状、抑郁症状疗效更好,对心血管、糖代谢、EPS、泌乳素的影响更小。
刘林晶刘家洪唐伟陈大春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弓形束成像技术在语言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2012年
一、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以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为基础的纤维束重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各个体素中水分子的主要弥散方向,判断最小弥散阻抗的传导路径,达到重建白质纤维通路的目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目前显示活体脑白质结构的唯一方法[1],该方法能够高度可重复地重建出与解剖结构一致的白质结构。
张家墅陈晓雷许百男
关键词:语言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