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08GWZX0101)

作品数:10 被引量:9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燕婷袁政安黎健徐仁权冷培恩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伊蚊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肝炎
  • 2篇白纹伊蚊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乙肝
  • 1篇乙肝免疫
  • 1篇乙肝免疫球蛋...
  • 1篇乙肝母婴传播
  • 1篇乙型脑炎
  • 1篇疫苗
  • 1篇羽化
  • 1篇羽化率
  • 1篇增殖

机构

  • 10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长宁区疾病预...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市奉贤区...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市南汇区...

作者

  • 7篇李燕婷
  • 6篇袁政安
  • 4篇黎健
  • 3篇冷培恩
  • 3篇顾宝柯
  • 3篇徐仁权
  • 3篇吴寰宇
  • 2篇任宏
  • 2篇王晔
  • 2篇刘洪霞
  • 1篇张建明
  • 1篇朱兆奎
  • 1篇孙晓冬
  • 1篇潘浩
  • 1篇胡家瑜
  • 1篇蔡恩茂
  • 1篇任文军
  • 1篇张家琪
  • 1篇郑雅旭
  • 1篇朱奕奕

传媒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0.5%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控制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探索0.5%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为上海世博会期间蚊虫控制做好药物和技术储备。方法采用幼虫浸液法,观察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条件下不同药剂浓度对幼虫的致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并观察在0.06、0.08mg/L浓度下其对不同龄期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居民区现场用吡丙醚处理白纹伊蚊孳生地(雨水井和其他水体),用叮刺法测定成蚊密度。从现场孳生地中取回含有蚊幼虫的水体,进一步观察蚊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 (1)0.06~0.12mg/L浓度梯度下,实验室内幼虫的致死率为25.75%~49.00%,化蛹率为31.19%~40.25%,未出现羽化的成蚊;对照组化蛹率为99.25%,羽化率为95.47%。(2)0.06、0.08mg/L浓度下对不同龄期幼虫具有抑制其化蛹和羽化的能力,且呈现出浓度增加,化蛹率降低的趋势。(3)在模拟现场向阳和背阳环境下,使用浓度在0.5mg/L以上时,吡丙醚能有效抑制蚊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4)吡丙醚颗粒剂施用于现场蚊虫孳生地后,按蚊虫孳生地阳性率和成蚊叮刺法调查,蚊幼虫以及成蚊密度均有明显下降。从水系中采回的蚊幼虫,仅0.24%~0.71%发育为成蚊。结论吡丙醚具有抑制白纹伊蚊幼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可将1mg/L的吡丙醚直接应用于孳生地控制蚊虫。
徐仁权刘洪霞冷培恩孙春卫蔡恩茂费胜军
关键词:吡丙醚白纹伊蚊致死率化蛹率羽化率
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启示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2009年上海市首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详细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提高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现场处置能力、积累经验。方法通过知情人访谈和现场调查重现病例暴露环境及发病时间序列,并分析病例的临床和血象变化,同时采集病例和外环境标本开展A/H5N1禽流感病毒等检测。结果病例发病前对活鸡具有3次较高程度的暴露,但患者咽拭子、禽类和外环境标本均未检测出H5N1病毒,48名密切接触者一周观察期后均健康。病例肺部炎症进展较缓并迅速吸收。结论病例为上海市2009年首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排除禽流感H5N1感染。对不明原因肺炎进行快速、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利于核实诊断和疫情控制。
潘浩袁政安顾宝柯李燕婷郑雅旭黎健毛智盛孙晓冬
关键词:不明原因肺炎流行病学禽流感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病毒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综合评价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病毒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为制定重点人群的乙肝免疫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实验组干预措施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病毒疫苗;对照组干预措施仅为新生儿注射乙肝病毒疫苗。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各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较小。Meta分析显示实验组母婴传播率(6.01%)低于对照组(16.37%),χ^2=7.02,P〈0.001;合并RR为0.37,95%可信区间为0.28-0.48,敏感性分析提示模型稳定性较好。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对于单纯HBsAg阳性还是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或者不管是以新生儿出生24h内乙肝感染标志阳性或是以出生后12个月乙肝感染标志阳性为标准,实验组的母婴传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病毒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黎健李燕婷顾宝柯吴寰宇袁政安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META分析
3种蜚蠊密度检查方法比较试验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现场探索3种蜚蠊密度测定方法之间在同一个单位内的有效性和可比性,以便积累数据,为统一蜚蠊密度监测、蜚蠊控制效果检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种蜚蠊侵害程度不同的单位,分别运用3种常用的蜚蠊密度监测和密度测定方法,在同一现场按照先目测、后粘捕、最后药激的程序同步进行比较试验。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和one way ANOVA处理。结果(1)31家试验场所用3种方法同时检测,除3家未发现蜚蠊外,其他28家均不同程度地检测到蜚蠊侵害。(2)目测、粘捕和药激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8.82%、46.08%和48.44%,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6,P≥0.05),密度指数分别为9.65只/间、7.04只/张和13.57只/间。(3)侵害程度无论高、中或低,3种方法检测获得的蜚蠊阳性率和密度指数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使用的3种监测方法均可用于密度监测和调查以及效果评价,但无论采用哪一种监测或调查方法,样本量的大小、监测人员的责任心和规范的实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阳性率和密度指数的高低,建议进一步研究建立粘蟑纸法的指标值。
徐仁权任文军陈仁潮顾文祥冷培恩
关键词:阳性率
上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掌握上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上海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健康人群抗体水平、中间宿主猪的感染状况等。结果上海市2006年乙脑发病率为0.129/10万,2007年为0.077/10万;流行前期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0.39%,流行后期为85.44%。中间宿主3月龄肉猪IgG抗体抗体阳性率为26.92%;上市屠宰肉猪抗体阳性率为14.86%。媒介蚊中检测到的乙脑病毒为基因1型。结论上海市乙脑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中间宿主猪中存在乙脑病毒感染,蚊虫乙脑病毒基因分型为1型。
李燕婷朱奕奕金必红朱兆奎张建明赵明张家琪李颖袁政安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
上海市痢疾发病率预测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构建并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上海市痢疾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基于1990--2007年上海的逐月痢疾发病率,采用非条件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按照残差不相关原则与简洁原则确定模型结构,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及许瓦兹贝叶斯准则(Schwarz Bayesianc riterion,SBC)确定模型的拟合优度,建立预测上海痢疾发病率的最优ARIMA模型。用所得模型预测上海2008年的痢疾发病率,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再以1990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数据构建模型预测上海2010年的痢疾发病率。结果模型ARIMA(1,1,1)(0,1,2)。:较好拟合了既往时间段痢疾发病率的时间序列,模型自回归参数(ARI=0.443)、移动平均参数(MA1=0.806)与季节移动平均参数(SMA1=0.543、SMA2=0.32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IC值=2.878,SBC值=16.131,模型残差为白噪声,模型数学函数式为(1—0.443B)(1-B)(1-B^12)Zt=(1—0.806B)(1—0.543B^12)(1—0.321B^2×12)μ。2008年逐月痢疾发病率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值的变动趋势,全年发病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率为6.78%。预测2010年上海市痢疾发病率为9.390/10万。结论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上海市痢疾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可用于预测未来的痢疾发病率,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黎健吴寰宇李燕婷金汇明顾宝柯袁政安
关键词:痢疾发病率
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发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技术,探讨其在传染病现场调查处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典的潜伏期分析理论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以ArcGIS Engine Developer Kit9.3为建模平台,融合地址匹配、最短路径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技术,使用VisualC++语言进行编程,构建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软件模型。以2003年上海市全部8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患者为原型,建立测试案例A—H,电子地图和人口密度数据分别来源于上海市测绘院和2003年上海市统计年鉴,使用单病例和多病例分析模块对测试病例传播轨迹长度,缓冲区面积和区域内重点单位等参数进行计算和探测。结果单病例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显示,病例A在2003年4月25—29日期间的传播轨迹总长度为129.89km,共涉及12个轨迹点和108名密切接触者,缓冲区总面积为7.11km2,缓冲区内共有81个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重点单位,分别为72所学校、6家托幼机构和3家敬老院。多病例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显示,8例患者共呈现5条潜伏期传播轨迹,彼此不存在潜伏期时间交集,但存在长度为1.42km,面积为0.60km。的空间交集,交集内未探测到重点单位。结论潜伏期传播轨迹分析技术对于追溯传染源、分析传播轨迹、设置隔离缓冲区和探测重点地理位置均具有辅助价值。
任宏袁政安顾卓然胡家瑜王晔李燕婷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传播病毒潜伏期
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与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种群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变化。方法实验室内观察2个蚊虫品系的繁殖、发育、吸血等生物学特性,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的孵化率、蛹化率以及羽化率分别比敏感品系低16.67%、8.92%和0.44%,除羽化率外,上述指标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性品系的吸血率及单雌产雌数均比敏感品系低。前者的净增值率和内禀增殖率分别为151.86和0.16,后者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值率分别为177.18和0.20。结论白纹伊蚊抗性品系已表现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和繁殖不利性的影响。
刘洪霞冷培恩徐仁权
关键词:白纹伊蚊生物学特性
上海市2004至2008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8年乙肝疫情和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上海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组发病率均有下降,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下降明显。郊区(县)发病高于市中心区。发病构成以工人、农民、民工最高,约占乙肝发病总数的45.38%。发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人均月收入(OR=4.073)、静脉输液(注射)史(OR=139.096)、乙肝患者接触史(OR=6.989)和火锅食用史(OR=2.338)是上海市成人感染急性乙肝的重大危险因素,餐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OR=0.064)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乙肝免疫接种取得明显成效,但成人发病危险因素仍存在,加强乙肝疫情监测和开展成人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今后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
王晔李燕婷
关键词:乙型肝炎
上海市599名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影响上海市15岁以下儿童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儿童乙肝免疫预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海现场的599名1—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感染HBV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果全部调查对象中感染HBV的儿童共有15例,感染率为2.50%。经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母亲怀孕时HBsAg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出生地点是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P〈0.05),0月值分别为母亲HBsAg阳性者5.338,未接种乙肝疫苗者42.118,在家出生者12.239。结论进一步降低上海市儿童HBV感染率,免疫预防的干预重点应为外来流动孕产妇和HBsAg阳性孕产妇,并应改进乡镇级医院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条件。
黎健李燕婷吴寰宇任宏袁政安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