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作品数:326 被引量:1,696H指数:17
相关作者:丁捷何江红黎云祥黄益前肖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2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51篇农业科学
  • 4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2篇天文地球
  • 20篇生物学
  • 18篇理学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建筑科学
  • 11篇机械工程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电气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5篇青稞
  • 13篇基因
  • 12篇蛋白
  • 10篇血管
  • 9篇色谱
  • 9篇速冻
  • 8篇相色谱
  • 8篇免疫
  • 7篇淫羊藿
  • 7篇山羊
  • 7篇黄酮
  • 7篇建昌黑山羊
  • 7篇黑山羊
  • 6篇凋亡
  • 6篇风味
  • 6篇川西北高原
  • 5篇肿瘤
  • 4篇液相
  • 4篇液相色谱

机构

  • 36篇四川农业大学
  • 3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8篇四川大学
  • 27篇成都中医药大...
  • 27篇西南科技大学
  • 24篇四川旅游学院
  • 17篇成都大学
  • 16篇西南石油大学
  • 15篇成都医学院第...
  • 1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1篇西昌学院
  • 1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0篇西南医科大学
  • 9篇西南交通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成都医学院
  • 8篇成都中医药大...
  • 7篇中国石油
  • 6篇四川省草原科...

作者

  • 15篇何江红
  • 15篇丁捷
  • 12篇黎云祥
  • 9篇周鹏
  • 9篇黄益前
  • 9篇肖猛
  • 8篇黄业传
  • 8篇王沛坚
  • 8篇孙付春
  • 8篇褚云朋
  • 8篇闫建平
  • 7篇鄢家俊
  • 7篇白史且
  • 6篇杨子松
  • 6篇张建波
  • 6篇赵雪梅
  • 5篇马啸
  • 5篇曾锐
  • 5篇裴瑾
  • 5篇闫婕

传媒

  • 1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0篇西华师范大学...
  • 9篇中药与临床
  • 7篇成都医学院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4篇粮食与油脂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世界科技研究...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中国调味品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食品科技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中草药
  • 3篇中国畜牧杂志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9篇2023
  • 28篇2022
  • 35篇2021
  • 21篇2020
  • 23篇2019
  • 29篇2018
  • 29篇2017
  • 22篇2016
  • 18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14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15篇2008
  • 21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3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北高原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基于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方法分析了川西北高原老芒麦8个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程度。16对随机引物共扩增出384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4条,占86.98%。研究表明,老芒麦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条带比...
鄢家俊白史且张新全曾怡张昌兵游明鸿
文献传递
基于精神影像和人工智能的抑郁症客观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9年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上造成首要危害且病因和病理机制最为复杂的精神疾病之一,寻找抑郁症的客观生物学标志物一直是精神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点和难点,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中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进展的客观生物学标志物.然而,当前基于精神影像学的潜在抑郁症客观生物学标志物还未得到一致结论 .本文从精神影像学和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角度,首次从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等三大临床实践环节对抑郁症辅助诊疗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发现:a.具有诊断价值的脑区主要集中在楔前叶、扣带回、顶下缘角回、脑岛、丘脑以及海马等;b.具有预防价值的脑区主要集中在楔前叶、中央后回、背外侧前额叶、眶额叶、颞中回等;c.具有预测治疗反应价值的脑区主要集中在楔前叶、扣带回、顶下缘角回、额中回、枕中回、枕下回、舌回等.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多中心协作和数据变换提高样本量,同时将多元化的非影像学数据应用于数据挖掘,这将有利于提高人工智能模型的辅助分类能力,为探寻抑郁症的精神影像学客观生物学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证据和参考依据.
孙也婷陈桃林何度董再全程勃超王淞汤万杰况伟宏龚启勇
关键词:抑郁症脑成像人工智能生物学标志物
IL-1β和IL-6在建昌黑山羊睾丸和附睾中的分布与发育性表达
2015年
【目的】研究IL-1β和IL-6在建昌黑山羊的睾丸、附睾头和附睾尾中的分布和发育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55、104、300和1 140日龄建昌黑山羊睾丸、附睾头和附睾尾中IL-1β和IL-6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在各个日龄睾丸的曲精细管的精原细胞中检测到IL-1β和IL-6,在55和104日龄睾丸结缔组织中检测到IL-1β,以及300和1 140日龄睾丸曲精细管基膜中检测到IL-6;在附睾头、尾生殖管道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基膜细胞中均检测到IL-1β和IL-6。相同组织不同日龄IL-1β、IL-6比较分析表明:IL-1β、IL-6的表达从55到300日龄在精原细胞表达逐渐降低,而在睾丸结缔组织和曲精细管基膜层中,随日龄增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附睾头部,IL-1β、IL-6随发育日龄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在附睾头部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中,IL-1β在300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55和104日龄(P<0.05),IL-6在104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55日龄(P<0.05)。【结论】IL-1β和IL-6在建昌黑山羊的睾丸和附睾中均检测到,而且在睾丸和附睾尾部的表达与发育日龄有关。
张谊李丹丹刘华西罗启华代兴霞
关键词:山羊睾丸附睾IL-1Β
湖相泥页岩地球化学参数测井计算方法及应用——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为例被引量:11
2017年
地球化学指标是烃源岩及非常规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参数,该类型参数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估及储层有效性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assey经典公式计算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 s_3)湖相泥页岩地层总有机碳含量(TOC)时误差较大,通过重新分析TOC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TOC与三孔隙度曲线的相关性较好。在此基础上,先分岩性(油泥岩、泥岩和油页岩)建立TOC计算模型,计算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再根据TOC和深度(D)间接建立热解烃(S_2)、氢指数(HI)及最高裂解温度(T_(max))等参数的计算模型,利用解释出的连续HI,T_(max)及TOC等数据,定量评价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丰度;最终结合由测井资料计算而得到的矿物组分、物性参数等信息,有效地识别出地层剖面中富含的Ⅰ型和Ⅱ1型有机质泥页岩岩相。该研究成果为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湖相泥页岩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闫建平梁强耿斌冯春珍寇小攀扈勇
关键词:测井计算地球化学参数沾化凹陷
碎屑岩阿尔奇公式岩电参数与地层水电阻率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以当前油气勘探开发关注的复杂孔隙结构低渗透、致密碎屑岩储层为例,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碎屑岩岩电参数及地层水电阻率的确定方法,探讨了其相关影响因素,从阿尔奇公式满足的地层条件及公式本质出发,结合量纲分析,探讨了岩电参数的物理意义及饱和度评价中着重考虑的因素,对阿尔奇公式中的岩电参数及Rw进行了深入的再理解与分析,使阿尔奇公式进一步有效应用于复杂储层饱和度评价,提高测井解释精度。
张帆闫建平李尊芝耿斌寇小攀郜志平
关键词:阿尔奇公式岩电参数地层水电阻率低渗透致密碎屑岩
穿心莲内酯的协同抗菌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左氧氟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抗菌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用铜绿假单胞菌PAO1复制小鼠腹腔菌感染模型,考察穿心莲内酯对左氧氟沙星的协同抗菌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考察穿心莲内酯在100μg/ml、1μg/ml、0.01μg/ml剂量下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群体感应系统(QS)系统中lasR、rhlR和pvd Q基因mRNA在24h内表达量的影响,分析药物协同抗菌作用的机制;考察穿心莲内酯在100μg/ml、1μg/ml、0.01μg/ml剂量下对PAO1胞内总蛋白和己糖激酶(HK)活性的影响作用。结果:体内抗感染保护性实验显示,左氧氟沙星和穿心莲内酯配比中剂量组(1∶0.1587)和低剂量组(1∶0.0373),感染动物24h^72h死亡率明显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提示其保护性作用明显加强;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不同剂量对PAO1 lasR、rhlR和pvd Q基因mRNA的表达均呈现相似的先抑制后加强再抑制的动态调控趋势;在各剂量穿心莲内酯影响下,PAO1胞内总蛋白量未见明显变化,但己糖激酶活力降低明显,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穿心莲内酯对左氧氟沙星呈现体内的协同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而且对PAO1 QS系统相关基因存在规律性调控,同时这一调节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菌胞内己糖激酶活性存在关联。
王丽娟谌立巍何巧金典王玲刘佳玲陈思敏
关键词:穿心莲内酯总蛋白己糖激酶
转基因玉米抗性愈伤再生植株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再生植株的培养是玉米转基因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比较了基本培养基、愈伤组织大小、继代次数、激素添加物对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和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6为基本培养基有利于抗性愈伤组织分化;抗性愈伤组织大小在2.5-3.5mm之间、继代2-3次的分化率最高;再生培养基中添加ABT 0.5 mg·L^-1和S3307 0.25 mg·L^-1能促进生根壮苗。本研究为转基因玉米再生体系建立提供了依据。
张志勇李晚忱付凤玲
关键词:玉米转基因农杆菌培养基再生植株
猪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5年
本文重点介绍伪狂犬病病毒(PRV)中最主要的免疫糖蛋白的编码基因gD基因,对其在PRV基因结构中的位置,病毒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利用其生物学特性在疫苗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许雁峰郭万柱石谦阳爱国杨爱明
关键词:GD基因
建昌黑山羊类固醇21-羟化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研究
2018年
本试验以建昌黑山羊母羊血液DNA为样本,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类固醇21-羟化酶基因第八外显子在建昌黑山羊中是否具有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联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的电泳图像呈现三根条带,各样本之间图像无变化。初步表明该基因外显子在建昌黑山羊中不存在多态性,与母羊的产羔数也没有直接关联。
王慧宇赵龙范中涛吕珽
关键词:建昌黑山羊PCR-SSCP产羔数
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钢框架混合结构的推覆性能分析
2021年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钢框架多层混合结构上下层墙体间及墙体与框架间传力均不连续,是抗震的薄弱部位。提出一种层间加强连接部件,以提高墙体与框架的协同工作能力。对层间加强部件进行竖向轴压试验及水平荷载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加强部件的承载能力及性能最优部件,同时建立了4~6层加入层间加强部件的基于墙体简化力学模型的混合结构,并对其进行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1)层间加强部件中的GHJ系列试件的竖向及水平承载力均略高于GHJB系列试件,破坏前有较大的变形,属于延性破坏,且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2)多层混合结构Pushover分析表明结构在多遇地震以及7,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均满足限值要求,位移角超过限值时也无倒塌现象,结构进入中等破坏后,在地震持续作用下需经损伤积累才发生倒塌等严重破坏。
褚云朋钟燕伏金蓉侯鸿杰
关键词:PUSHOVER分析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