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7G046)

作品数:35 被引量:213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俊飞童小东曾俊铖涂永明张继文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4篇地基
  • 23篇复合地基
  • 23篇CFG桩
  • 22篇铁路
  • 21篇高速铁路
  • 13篇沉降
  • 11篇桩网复合地基
  • 10篇CFG桩复合...
  • 7篇京沪高速
  • 6篇路基
  • 6篇京沪高速铁路
  • 5篇应力
  • 4篇荷载
  • 4篇刚性桩
  • 3篇软土
  • 3篇松软土
  • 3篇模型试验
  • 3篇荷载分担
  • 3篇荷载分担比
  • 3篇分担比

机构

  • 10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东南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5篇中国铁道科学...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中铁第四勘察...
  • 2篇中国铁路设计...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西安铁路职业...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中铁十二局集...
  • 1篇工程质量监督...
  • 1篇中铁十七局集...
  • 1篇中铁四局集团...

作者

  • 8篇刘俊飞
  • 6篇张继文
  • 6篇涂永明
  • 6篇曾俊铖
  • 6篇童小东
  • 5篇王炳龙
  • 5篇马建林
  • 4篇蔡德钩
  • 4篇周顺华
  • 4篇叶阳升
  • 4篇张千里
  • 4篇刘升传
  • 3篇丁桂伶
  • 3篇王连俊
  • 3篇闫宏业
  • 3篇李化建
  • 3篇赵国堂
  • 2篇王长丹
  • 2篇宫全美
  • 2篇谢永江

传媒

  • 24篇铁道建筑
  • 5篇铁道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路基工程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高速铁路技术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1
  • 2篇2010
  • 26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路堤填筑工艺及质量控制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填筑工艺试验研究,提出路基填料、施工工艺参数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分析孔隙率指标作为评价粗粒土填筑密实度指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采用Ev2/Ev1比值作为评定压实质量辅助检测指标的合理性,提出加快进行压实系数评定粗粒土压实质量相关试验研究的建议。
黄直久王勇范廉明卫建雷张玉民苟云龙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堤填筑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应力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重点开展CFG桩+桩帽+加筋垫层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地基试验。实测路堤填筑堆载过程中及堆载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桩帽、桩间土压力及相应褥垫层顶面的土压力;分析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帽顶水平面应力、褥垫层顶面应力及桩土应力分担比随填筑高度和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桩帽顶水平面与褥垫层顶面应力在路堤横断面的分布特征;探讨土拱效应形成条件及作用范围。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处理提供参考。
曾俊铖张继文童小东涂永明
关键词: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土拱效应
桩筏复合地基负摩阻段分析及桩土应力比计算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对桩筏复合地基桩顶负摩阻段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得到桩顶负摩阻段桩间土中附加应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簧组模型对桩筏复合地基桩-土-垫层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桩顶处桩和桩间土竖向有效应力及桩顶刺入变形计算方法。分析垫层对应力调节、沉降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桩与桩间土间摩擦力作用下,桩间土竖向有效应力随深度增加衰减,并在某一深度衰减到较小水平,可不考虑该位置以下桩土相互作用对桩顶处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垫层模量对桩顶处桩、土应力调节起重要作用,并对桩顶上刺量影响显著。垫层模量越小刺入量越大,且随模量减小刺入量增长速度加快。
刘俊飞赵国堂马建林
关键词:负摩阻力桩土应力比附加应力
动荷载下路桥过渡段双线路基动力响应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双线路基整体三维模型,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双线路基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发现:相向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横向上各点的位移曲线呈"W"形状,路基左右两侧荷载作用面积中心下的位移最大;路基左侧最大位移要大于右侧最大位移,点离荷载中心越近,该点位移波动变化越剧烈。结果表明:荷载除对其作用一侧的路基位移有影响外,又加剧了路基另一侧位移;沿深度方向,荷载对路基位移的影响逐渐减弱。
刘升传吴立坚宋二祥
关键词: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柔性载荷试验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高速铁路路基基础有两种形式: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但目前对于CFG桩复合地基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为刚性承压板载荷试验,这种检测方法对于柔性基础来说是存在缺陷的.本文给出一种适合于高速铁路柔性基础作用原理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方法,模拟高速铁路柔性加载的特性.通过对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其沉降变形和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丁桂伶王连俊刘升传陈祥
关键词: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荷载分担比
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桩顶段桩间土附加应力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结合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进行桩网复合地基桩顶段桩间土附加应力分析。试验表明,在路堤填土荷载作用下,桩顶段桩间土压力仅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有所增加,并且桩间土附加应力随深度迅速衰减,而桩顶段桩身轴力随深度增大。采用轴对称圆柱坐标系,针对有无桩帽的刚性桩复合地基,选取单桩处理面积范围内土体进行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得出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顶段桩间土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桩间土内部的剪切力和桩与土间摩擦力的作用下,桩和桩间土所承担的荷载在桩顶段重新分配,使桩间土所承担的荷载减小,而桩身所承担的荷载增加。桩土间黏聚力和摩擦角越大,桩间土中附加应力衰减的速度越快。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计算方法可靠。
刘俊飞赵健赵国堂马建林李化建
关键词:桩网复合地基桩间土附加应力负摩阻力
高速铁路刚性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为研究适合高速铁路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桩间土的附加应力,根据e-lgp曲线法计算地基沉降的方法对高速铁路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进行沉降计算,并与现有复合地基计算方法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研究分析表明:现有规范采用方法对高速铁路路基荷载作用下刚性桩网复合地基,及超固结或结构性较强的地基土体沉降计算有所局限;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间土的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符合实际工程分布情况;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附加应力并根据e-lgp曲线法计算地基沉降方法的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较接近,并能考虑刚性桩复合地基设置参数情况及地基土应力历史等影响因素。
王长丹王炳龙周顺华邹春华
关键词:沉降计算刚性桩
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低矮路基动静荷载传递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在某高速铁路低矮路基DK849+557和DK849+575断面(路基高度3.0m和3.2m)进行了路基填筑试验和现场原位1∶1动载模拟试验。路基填筑试验表明,静态填筑荷载应力基本符合半球形理论假设,桩间土应力实测值与计算结果较为一致。550万次模拟动载试验表明,整个过程中路基不同深度处静态应力、动态应力和动变形水平略有波动,土拱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动应力在路基土拱中基本按照均质体进行传递;提出了路基面动荷载引起CFG桩桩网复合地基桩间土应力采用Boussinesq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叶阳升张千里蔡德钩陈锋
关键词: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荷载传递
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稳定性计算理论被引量:7
2009年
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目前普遍是借鉴柔性桩的复合抗剪强度法进行计算,然而是否合理却值得商榷。结合某高速铁路CFG桩桩网复合结构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复合抗剪强度法和英国规范中关于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差异。
孙晓科王炳龙周顺华
关键词: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稳定性
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模型试验方法被引量:8
2009年
针对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结合相似理论,建立了几何相似比为1∶6、应力比为1∶1的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相似条件、模型箱、试验材料、加载系统和传感器等内容。重点解决了试验中遇到的难点,包括格栅边界条件处理、格栅拉力和沉降测试方法以及加筋网垫变形形状的测试方法等问题。试验方法的建立为开展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模型试验奠定了基础。
叶阳升蔡德钩闫宏业张千里
关键词:模型试验格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