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354)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桂莉郑健田洪段炜陈康宁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腺苷
  • 4篇谷氨酸
  • 4篇氨酸
  • 3篇再灌注
  • 3篇受体
  • 3篇灌注
  • 2篇毒性
  • 2篇兴奋性
  • 2篇兴奋性毒性
  • 2篇中动脉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转运体
  • 2篇微透析
  • 2篇小鼠
  • 2篇脑缺血
  • 2篇谷氨酸转运
  • 2篇谷氨酸转运体
  • 2篇GLT-1
  • 2篇大脑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桂莉
  • 4篇郑健
  • 3篇段炜
  • 3篇田洪
  • 2篇陈康宁
  • 2篇刘斌
  • 2篇王皓香
  • 1篇叶枫
  • 1篇迟路湘
  • 1篇李露斯
  • 1篇范文辉
  • 1篇张艳玲
  • 1篇罗春霞
  • 1篇李传明
  • 1篇张映琦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腺苷A_(2A)受体在小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阻断腺苷A2A受体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A2ARKO)小鼠24只及同窝野生型(A2ARWT)小鼠24只分为A2ARKO组和A2ARWT组,每组下设脑缺血2h(各6只)、脑缺血后再灌注22h(各6只)和脑缺血后再灌注46h(各12只)3个时相点,另外9只A2ARWT小鼠设为假手术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脑组织切片甲酚紫染色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AQP4)。结果在脑缺血2h、脑缺血后再灌注22h和脑缺血后再灌注46h,测定A2ARKO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A2ARWT组的梗死体积;与A2ARWT组比较,A2ARKO组脑内CB表达较多,AQP4表达较少,脑含水量较低。结论阻断腺苷A2A受体对脑缺血急性期和再灌注期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并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可能与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和AQP4的表达有关。
田洪段炜桂莉郑健
关键词:腺苷基因敲除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纹状体区谷氨酸释放特点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采用微透析技术动态观察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期缺血中心区谷氨酸释放特点,以期了解谷氨酸过度释放与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比较小鼠在缺血2h、缺血2h/再灌注22h小鼠神经系统功能与脑梗死体积;在缺血前、缺血中、再灌注后用微透析技术动态收集小鼠在急性脑缺血与再灌注过程中纹状体区细胞外液,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微透析液中谷氨酸(glut mate,Glu)的含量。结果缺血2h后能观察到脑梗死的发生,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明显扩大。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缺血中心区细胞外液中Glu呈"双峰"释放,与脑梗死进程一致。结论谷氨酸过度释放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是导致急性缺血期和再灌注期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桂莉段炜田洪李传明郑健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微透析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技术建立一种稳定的用于测定脑组织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方法。方法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小鼠脑组织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微透析液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兴奋性Asp、Glu及抑制性Gly、GABA在18 min内完全分离,在0.625~5μ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HPLC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
桂莉田洪郑健段炜叶枫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微透析神经递质
腺苷A_(2A)受体与神经元缺血性损伤被引量:2
2010年
桂莉郑健
关键词:腺苷A2A受体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阻断腺苷A2a受体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区谷氨酸转运体GLT-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腺苷受体A2 a拮抗剂对大鼠MCAO模型纹状体中谷氨酸转运体GLT-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缺血性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在雄性SD大鼠脑缺血2 h、缺血2 h再灌注22 h给予腺苷受体A2 a拮抗剂SCH-58261,采用RT-PCR、WB方法检测纹状体区GLT-1的表达,同时观察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2 h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缺血2 h再灌注22 h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1.67±0.52)与对照组(2.50±0.5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2 h干预组梗死体积(23.63±3.89),比对照组缩小了16%(P<0.05)。缺血2 h再灌注22 h干预组梗死体积(95.12±18.22),比对照组缩小了33%(P<0.01);给予SCH-58261后,MCAO大鼠在急性缺血期和缺血再灌注期纹状体中GLT-1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初步证明阻断腺苷受体A2 a对脑缺血产生的保护作用与增强了GLT-1的功能有关。
刘斌陈康宁王皓香桂莉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腺苷谷氨酸转运体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脑缺血后可导致运动功能损伤。文中旨在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定量评估脑缺血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组,MCAO第7、14和21 d,在硬脑膜直接引导测量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改变,并与动物运动行为和脑梗死体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EP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结果:硬脑膜直接测量能引导出较稳定的MEP。大鼠MCAO后MEP潜伏期显著延长,以缺血第7 d最为明显,各时相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MEP潜伏期有所恢复,但直至21 d仍未正常。比较各组的MEP波幅无统计学意义。MEP中的D波潜伏期与脑梗死体积(r=0.883,P<0.01)及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12,P<0.01)。结论:直接硬脑膜测量法是研究皮层运动诱发电位较可靠的方法;测定MEP潜伏期能提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损伤和恢复的量化信息。
罗春霞桂莉张映琦张艳玲迟路湘李露斯陈康宁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运动诱发电位
腺苷受体A_1与A_(2A)相互作用对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区谷氨酸转运体GLT-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A1受体活性状态下,腺苷A2A受体缺失对脑缺血/再灌注区GLT-1D的影响,并探讨其产生的缺血性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A2AR/KO)与野生型小鼠(A2AR/WT)制作成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分别给予腺苷A1受体激动剂CPA及拮抗剂DPCPX,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区(纹状体区)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对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结果缺血2h/再灌注22 h后,KO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轻于同样干预的WT小鼠(P<0.05),使用A1受体拮抗剂后,小鼠的神经缺损程度较非干预组明显加重,而使用A1受体激动剂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干预组明显减轻;KO小鼠的梗死体积均明显小于同样干预的WT小鼠(P<0.01),A2AR-KO/A1拮抗剂组小鼠梗死体积较非干预小鼠明显增大,而A2AR-KO/A1激动剂组小鼠的梗死体积则明显缩小。在缺血/再灌注区,A1R激动剂CPA使小鼠的GLT-1表达明显高于非干预组,其中A2AR/KO小鼠的增加更为明显;而使用A1R拮抗剂DPCPX后,局部GLT-1的表达与非干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初步证明A2AR缺失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与A1受体功能激活,进而促进缺血/再灌注区GLT-1的表达增加有关。抑制A2AR,同时激活A1R能加强缺血性脑保护作用。
王皓香范文辉刘斌桂莉
关键词:腺苷受体大脑中动脉谷氨酸转运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