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473)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忠新黄流清尹又李澎庄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睡眠
  • 4篇睡眠障碍
  • 4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药物
  • 2篇睡眠剥夺
  • 2篇细胞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道睡眠描记...
  • 1篇心理学特征
  • 1篇信号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认知障...
  • 1篇眼球运动
  • 1篇药物干预
  • 1篇叶酸
  • 1篇遗传基因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赵忠新
  • 5篇尹又
  • 5篇黄流清
  • 4篇李澎
  • 4篇庄建华
  • 2篇黄树其
  • 2篇贺斌
  • 2篇潘霄
  • 2篇王文昭
  • 2篇吴惠涓
  • 2篇李雁鹏
  • 2篇张琳
  • 2篇陈睿
  • 2篇张鹏
  • 1篇熊建美
  • 1篇向正华
  • 1篇张照环
  • 1篇李振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医学争鸣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AD相关睡眠障碍可能与BF区胆碱能对腺苷的负性调控有关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中普遍存在,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同时大量研究发现胆碱能与腺苷在睡眠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探讨,认为AD患者相关睡眠障碍可能与基底前脑(BF)区胆碱能对腺苷的负性调控有关。并进一步提出胆碱能-NTPDase3-腺苷-睡眠和胆碱能-NF-κB-腺苷A1R-睡眠两条调控通路。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能为AD相关睡眠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舒文锐潘霄赵忠新尹又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睡眠障碍腺苷负性调控
睡眠与睡眠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睡眠的普遍性及影响睡眠的基因在不同生物物种间的保守性,表明睡眠是生物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遗传学的发展开启了一种新的方法以研究睡眠在细胞水平上的功能机制,使我们对睡眠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我们将对不同生物物种与睡眠相关的基因以及睡眠障碍与遗传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熊建美张照环赵忠新
关键词:睡眠障碍遗传学遗传基因细胞水平睡眠相关保守性
5-羟色胺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意义及相关药物研发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5-羟色胺(5-HT)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A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通过调节胆碱能和谷氨酸能神经传递,改变认知能力,调节学习记忆功能。AD患者常伴发抑郁、淡漠等情绪问题和无节制饮食等临床表现,上述症状均与5-HT受体介导的功能有关。增强5-HT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及研发增加突触间5-HT浓度的药物,已作为新的延缓AD疾病进展的治疗策略。本文以5-HT转导通路为目标的AD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孙海涛巨淑慧庄建华李澎马天君毛蕾赵忠新尹又
关键词:5-HT受体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食欲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近年来对于阿尔茨海默患者睡眠障碍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研究都提及到食欲素(orexin)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食欲素与睡眠的关系,以及食欲素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关系进行探索,综述了食欲素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中的研究现状。
舒文锐潘霄赵忠新庄建华李澎黄流清尹又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剥夺及γ-氨基丁酸能药物干预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建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剥夺和下丘脑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大鼠模型,研究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和恢复对SD大鼠认知功能、下丘脑泌素(Hcrt)能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EM睡眠剥夺组,REM睡眠剥夺组又分非手术对照组(nonOP)、假手术对照组(Sham)、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组(SR)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组(NO)。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M)建立REM睡眠剥夺SD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在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下丘脑Herr神经元数量形态和原癌基因(Fos)表达、下丘脑GABA的A型受体α1(GABAARα1)亚单位表达累积吸光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下丘脑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建立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SD大鼠模型,观察GABAA受体拮抗剂SR-95531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REM睡眠剥夺导致nonOP组和Sham组SD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os—Hcrt双阳性细胞(F^+&H^+)数量增加、下丘脑GABA含量和GABAARα1表达增加,且变化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上述指标的变化都能够在不同程度睡眠恢复后得以修正。NO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9.56、12.14、10.12,P〈0.05),且增加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睡眠恢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睡眠恢复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12.03、11.38、8.36,均P〈0.05)。SR组GABA含量和GABAARα1表达在全部5个时间点均明显�
李振赵忠新黄流清向正华张琳张鹏李雁鹏吴惠涓庄建华王文昭贺斌
关键词:睡眠剥夺Γ-氨基丁酸神经肽类细胞内信号肽和蛋白质类
小血管病性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系列神经心理学测试对小血管病性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VCIND-SVD)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寻找适用于VCIND-SVD患者的敏感且简捷的神经心理评估工具。方法VCIND-SVD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MMSE及多个包括5个认知域在内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确定VCIND-SVD患者受损的认知域,筛选出识别能力较好的单项测试,检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以便临床使用。结果VCIND-SVD患者为多个认知域损害,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功能、视空间结构技能及执行功能均有损害;即刻逻辑记忆测试、积木测试、伦敦塔完成时间及计划时间等检测项目能敏感反映这些损害。结论各单项测试的综合对VCIND-SVD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澎赵忠新黄树其尹又陈睿黄流清
关键词:神经心理学测试
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而血清载脂蛋白E4及外界因素等可能是AD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AD睡眠障碍的特点包括片段化睡眠,夜间睡眠时间减少,日间思睡,严重的甚至表现为昼夜节律颠倒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等。AD睡眠障碍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以及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褪黑素、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在内的药物治疗。本文主要综述AD睡眠障碍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李澎黄流清庄建华赵忠新尹又
关键词: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营养因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障碍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轻中度AD52例、轻度认知障碍(MCI)51例,相匹配的正常人群5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一般情况量表、营养调查表;测评MMSE、ADL量表。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水平。结果 AD的体质量指数(20.33±5.07)明显低于MCI(23.54±4.42)、对照组(24.68±4.36)(P<0.05),其他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AD组叶酸、VitB12水平[(17.5±5.3)nmol/L,(302.3±210.5)pmol/L]明显低于MCI[(23.3±6.7)nmol/L,(399.6±197.8)pmol/L]及对照组[(24.2±5.4)nmol/L,(421.8±235.4)pmol/L](P<0.05);AD和MCI组的血清叶酸、Vit B12水平均与MMSE、ADL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者存在身体营养障碍,其中体质量指数较敏感;AD患者存在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但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AD的严重程度无关。
尹又黄流清李澎陈睿黄树其赵忠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营养叶酸维生素B12
全睡眠剥夺30小时后不同时长恢复性小睡对青年男性睡眠惯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全睡眠剥夺(30h)后不同时长恢复性小睡的睡眠结构差异以及对随后睡眠惯性期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0.8±2.1)岁,进行自身前后对照I生试验研究。试验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0h全睡眠剥夺后进行20min小睡(20min小睡组),第二阶段为30h睡眠剥夺后进行2h小睡(2h小睡组),两个阶段试验之间正常作息1周。小睡期间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观察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分别在唤醒后5、30、50min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包括持续注意试验、Stroop词色干扰试验、数字相加试验。结果(1)睡眠剥夺后,两组均可见睡眠潜伏期缩短。20min小睡组的睡眠结构主要为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中的1期和2期;而与健康人睡眠结构比较,2h小睡组睡眠结构中慢波睡眠比例增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比例减少。(2)睡眠惯性对认知行为学的影响:与基线值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长恢复性小睡后睡眠惯性期均出现持续注意力、选择注意力、计算力的下降[CPT正确反应数(次/3min):371.8±21.3与334.4±22.4、373.2±19.0与323.7±23.8,t=10.443、7.774,均P〈0.01;Stroop词色干扰试验干扰分(分):20.3±1.5与17.3±1.0、21.5±0.8与16.1-1-1.4,t=8.478、4.934,均P〈0.05;数字相加试验完成时间(s):222.2±13.2与266.6±23.7、226.3±10.9与267.6±23.4,t=5.748、6.685,均P〈0.01]。与20min小睡组比较,2h小睡组虽然在睡眠惯性早期(唤醒后5rain)认知功能受损更重,但恢复更快(唤醒后30min即完全恢复)。结论(1)青年男性在经历30h全睡眠剥夺后不同时长的恢复性小睡,在其睡眠结构、唤醒时的睡眠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恢复性小睡后睡眠惯性对持续注意力、选择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产生负性影
常大川赵忠新张鹏张琳李雁鹏吴惠涓庄建华王文昭贺斌包旭芳郑良成
关键词:睡眠剥夺昼夜节律性觉醒状态多道睡眠描记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