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C-04-04)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齐庆杰岑可法刘建忠周俊虎于贵生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煤燃烧
  • 2篇动力学
  • 2篇烟气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燃烧
  • 2篇煤燃烧过程
  • 2篇
  • 2篇
  • 2篇值模拟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循环流化床锅...
  • 1篇烟塔合一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射流
  • 1篇石膏法
  • 1篇石灰
  • 1篇石灰石
  • 1篇排放限值
  • 1篇排烟冷却塔

机构

  • 9篇辽宁工程技术...
  • 6篇浙江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齐庆杰
  • 7篇刘建忠
  • 7篇岑可法
  • 5篇周俊虎
  • 3篇于贵生
  • 3篇吴宪
  • 2篇杨硕
  • 2篇郝宇
  • 2篇张慧
  • 1篇李芳玮
  • 1篇杨新乐
  • 1篇董子文
  • 1篇郭仁宁
  • 1篇武芳冰
  • 1篇孟凡英
  • 1篇黄声和
  • 1篇曹欣玉
  • 1篇王冉

传媒

  • 4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煤炭转化
  • 1篇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煤中氟的无机/有机亲和性与洗选特性被引量:9
2006年
为了有效脱除煤中微量有害元素氟,采用浮沉试验、煤中氟质量分数测定技术研究了中国煤中氟的无机/有机亲和性与洗选特性。研究内容包括:煤中氟与灰分、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煤中氟的有机亲和性与可选性;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灰分质量分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中国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灰分之间存在以下指数增长关系;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煤中矿物质的成分有关;煤中氟属“中等无机型”元素,无机亲和力较强,有机亲和力较弱;煤中氟以无机氟为主,有机氟为辅的方式赋存;原煤洗选是脱除煤中氟的一种可行的技术措施。
齐庆杰于贵生李芳玮刘建忠岑可法
关键词:微量元素浮沉试验可选性
煤燃烧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机理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机理,在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含氟矿物的热分解特性和煤的燃烧过程,通过固定床管式炉燃煤氟析出等温动力学实验建立了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反应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依赖于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和热稳定性,对于实验煤种A在12.5~46.0 min-1,E在28.0~65.1kJ·mol-1。研究结果对揭示不同燃烧设备条件下煤中氟的燃烧转化规律、进行燃煤大气氟污染治理有理论指导意义。
齐庆杰杨新华张慧刘建忠王冉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煤燃烧气态氟化物燃烧试验动力学
褐煤煤粉干燥立管提质干燥的流动特性研究
2013年
通过实验研究褐煤煤粉在提质干燥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利用FLUENT6.3.26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温度、速度和压力场的数值模拟(气固两相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和FLU-ENT6.3.26的数值模拟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褐煤煤粉在低气固比(体积比)进行提质干燥时,褐煤煤粉微粒的湿度有很大变化,提质干燥效果理想;在褐煤煤粉提质干燥过程中提高入口烟气温度,煤粉的干燥效果有很大提高;褐煤煤粉在提质干燥过程中烟气速度对褐煤粉颗粒湿度的影响很小.
齐庆杰黄声和杨硕郭仁宁董子文
关键词:褐煤数值模拟
一种新型排烟冷却塔的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首先,根据结构参数在GAMBIT2.3中建立新型排烟冷却塔的三维模型并设置边界条件。在完成塔内汽水换热,抽力及阻力计算的基础上。应用FLUENT6.3计算平台,结合自编程序,模拟发现:新型排烟冷却塔能有效避免因常规烟塔烟道布置产生的射流卷吸负压;降低烟气对烟塔的腐蚀作用;使烟气与热湿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抬升性能得到改善。对优化排烟冷却塔结构,进行合理的烟道布置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杨硕齐庆杰孟凡英杨新乐吴宪
关键词:自然通风冷却塔烟塔合一射流数值模拟
煤燃烧过程中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固氟实验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开发高效燃烧固氟剂,通过实验研究了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燃烧固氟效果。结果表明:ⅡA族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对煤中氟的析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固定作用,且随ⅡA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化合物的固氟效果越好。根据廉价易得、广泛可取的原则,吸收剂的选取以钙基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最为合适。燃烧温度和停留时间对钙基吸收剂固氟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燃烧固氟实际中,应针对不同燃烧方式选用相应类型的钙基固氟剂或开发耐高温固氟剂。
齐庆杰于贵生张慧刘建忠岑可法
关键词:煤燃烧燃烧实验碱土金属化合物固氟剂
关于我国煤中氟燃烧排放限值与标准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大样本测试与统计,得到了我国煤中氟含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典型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流化床锅炉的煤、飞灰、底灰样品的采样测定,提出了煤中氟在燃烧产物中的总量分配模式,得到我国不同炉型燃煤氟排放基本特征;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初步得到了我国燃煤氟化物排放限值和超标煤种的比例。结果表明: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对氟化物排放限值的规定,我国煤在各种燃烧设备的燃烧过程中,大部分煤种的氟含量是超标的,若在燃烧过程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氟污染。
齐庆杰郝宇刘建忠吴宪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煤燃烧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固氟技术的应用研究
2009年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先进燃烧设备,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具有煤种适用性广和燃烧稳定的特点,广泛用于燃烧劣质煤、石煤和煤矸石,因此,二氧化硫和氟化物排放污染控制问题不容忽视.75 t/h和200 t/h循环流化床燃烧固氟技术应用表明,流化床燃烧燃烧温度十分适合石灰石燃烧固硫固氟的要求,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时添加石灰石可显著降低锅炉出口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具有同时脱出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武芳冰齐庆杰刘建忠曹欣玉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煤燃烧循环流化床
煤燃烧氟析出特性与影响因素试验研究(Ⅱ)被引量:7
2005年
为了有效治理燃煤造成的大气氟污染,必须了解煤燃烧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固定床管式炉煤粉燃烧试验,研究了煤种特性因素对燃煤氟析出影响规律与氟析出特性,其中包括煤种、氟含量、粒度、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及煤中矿物成分等对燃煤氟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氟析出率均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与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相似性表明燃煤氟析出过程可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差异性表明燃煤氟析出过程受煤中氟化物赋存形态与物理化学转化过程的影响。在炉内停留初期煤的粒度对氟的分解与析出影响较大,而在炉内停留的后期煤的粒度对氟的分解与析出影响则较小;燃煤水分及烟气中水蒸气的存在可明显促进煤中氟的析出;煤中二氧化硅会促进煤中氟的析出。
齐庆杰吴宪刘建忠郝宇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煤燃烧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氟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氟反应过程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基于双膜理论的CaCO3-HF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F气相分压、Ca/F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颗粒的转化率和脱氟率随着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F气相分压的增加而增加,Ca/F摩尔比对脱氟率有重要影响,双膜理论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石灰石/石膏湿法脱氟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对于典型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气态氟化物的脱除机理研究和为开发统一的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齐庆杰于贵生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