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200910)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蒋义芳刘安宁吴海英李进喜尹东屏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天气
  • 2篇多普勒天气雷...
  • 2篇特大暴雨
  • 2篇天气雷达
  • 2篇雷达
  • 2篇暴雨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大暴雨
  • 2篇大暴雨过程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辐合
  • 1篇特大暴雨过程
  • 1篇暖平流
  • 1篇气旋
  • 1篇气旋性环流
  • 1篇雷达资料
  • 1篇雷达资料分析

机构

  • 3篇江苏省气象局

作者

  • 3篇刘安宁
  • 3篇蒋义芳
  • 2篇吴海英
  • 1篇曹璐
  • 1篇尹东屏
  • 1篇金小霞
  • 1篇王啸华
  • 1篇王卫芳
  • 1篇李进喜
  • 1篇李超

传媒

  • 3篇气象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1—2日上午发生在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特大暴雨是由台风减弱演变为深厚低压系统所引发,暴雨区域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西南低空急流强盛,同时中层冷空气侵入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特大暴雨的发生与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多次发展以及长时间维持密切相关,中尺度云团的最冷云区亮温和面积决定了暴雨强度;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内部有多个尺度不等的的对流回波相继经过暴雨发生地形成"列车效应",从而造成持续性暴雨,暴雨回波的强回波核总是位于云体的中下部,这是暴雨回波的典型特征;特大暴雨发生阶段,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厚度增加,强度增强,同时低层(2 km以下)伴随下沉运动,2 km以上则为上升运动。
蒋义芳尹东屏刘安宁李进喜吴海英
关键词:特大暴雨低空急流多普勒天气雷达
热带低压倒槽引发江苏东北部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加密自动观测站资料、连云港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10日江苏东北部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海葵"登陆后在安徽东南部减弱成热带低压,北伸的低压倒槽与高空低槽的结合,是产生这次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特大暴雨发生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区域,同时具有水汽强辐合,对流层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环境场特征。散度场的垂直分布特征变化先于降水强度的变化;冷空气从低层开始入侵,并向中高层渗透,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是这次特大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平均径向速度产品揭示的风向风速辐合、气旋性环流、低空急流及暖平流等的环境场特征,为短临预报中判断强降水发生及维持提供了依据。
蒋义芳李超曹璐刘安宁金小霞
关键词:特大暴雨水汽辐合气旋性环流多普勒天气雷达
暴雪过程中多普勒雷达速度产品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强度、径向速度、风廓线产品及衍生产品对2008年1月25—29日南京持续性暴雪天气回波的演变过程以及回波不同阶段风场垂直结构及其动力条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持续的低空东北气流以及风向垂直切变的风场结构是这次暴雪天气产生的主要环境特征,暖平流和中层强西南急流有利于产生持续的暴雪,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较大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任意高度出现西北风,可以作为强降雪将会趋于减弱的临近预报指标。
蒋义芳吴海英王卫芳刘安宁王啸华
关键词:暴雪暖平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