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2JJY3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肖波杨晓苏罗新明吴海香张丽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肌萎缩
  • 8篇肌萎缩症
  • 7篇性肌萎缩
  • 7篇神经元
  • 7篇髓性
  • 7篇基因
  • 7篇脊髓性
  • 7篇脊髓性肌萎缩
  • 7篇脊髓性肌萎缩...
  • 5篇神经元样
  • 5篇神经元样细胞
  • 5篇细胞
  • 4篇儿童
  • 3篇运动神经
  • 3篇运动神经元
  • 3篇间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质
  • 3篇骨髓间质干细...
  • 3篇儿童型
  • 3篇儿童型脊髓性...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0篇杨晓苏
  • 10篇肖波
  • 4篇罗新明
  • 2篇吴海香
  • 2篇邓益东
  • 2篇丁华新
  • 2篇吴志国
  • 2篇张丽芳
  • 1篇李新中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而 PCR定性无运动神经元生存 (survival motor neuron,SMN )基因 T拷贝 (SMN - T)缺失患者的遗传基础 ;并探索 SMA表型与SMN基因 C(SMN- C)拷贝数的关系及 SMA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和正常人 SMN基因拷贝数的分布。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诊断为 SMA ~ 型及少见型 4 5例患者、2 5名表型正常的 SMA直系亲属进行 SMN- T和SMN- C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 ,并与 3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 ;所有对象均已经 PCR Dra 酶切法定性检测SMN基因 ,其中 ~ 型的 7例和 型的 2例为 SMN- T纯合缺失 ,余者无缺失。建立 SMN- T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内标 ,所有标本进行非放射性、非荧光标记的多重竞争性 PCR,根据产物 SMN- T/ CFTR和 SMN- C/ CFTR比值 ,计算 SMN- T和SMN - C拷贝数。结果  7例 ~ 型 SMN - T拷贝数均为 0 ; 型 2例拷贝数为 0 ,2例为 1个拷贝数 ,系杂合缺失 ,4例为 2个拷贝 ; 型及其他型患者均为 2个拷贝 ;直系亲属中 9例为 1个拷贝 ,系杂合缺失 ,其余及正常对照组均为 2个拷贝。SMN - C拷贝数在 SMA 型为≤ 2 , ~ 型为≤ 3, 型及其它型 SMA、直系亲属和正常对照组均为 0~ 3。
丁华新杨晓苏肖波吴志国张丽芳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基因拷贝数
儿童型脊肌萎缩症SMN基因缺失与微突变检测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儿童型脊肌萎缩症(SMA)患者中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与微突变情况。方法收集经临床和肌肉活检确诊的SMA I^III型25例,其中I型5例,II型3例,III 17例及直系亲属24例。采用PCR-RFLP检测SMNt缺失情况,对无SMNt缺失的患者及SMA直系亲属,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SMN基因微突变分析。结果5例I型和3例II型SMA患者均见SMNt缺失,缺失率100%,6例III型见缺失,缺失率35%(6/17)。11例无缺失的SMA III型患者的gDNA编码区域未发现微突变;24例SMA的直系亲属中未发现SMN基因缺失及突变。结论①检测到SMNt外显子7缺失可作为SMA的确诊手段,有望替代肌电图和肌活检等有创检查;②对无SMNt外显子7缺失的III型SMA患者,要结合临床进行诊断;③该组无SMNt缺失的III型患者未发现微突变,提示存在遗传异质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489-492]
杨晓苏邓益东肖波罗新明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儿童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SMN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坏死,引起肢体近端肌肉无力和肌萎缩。该病至今无有效治疗,干细胞治疗可望给患者带来福音。该研究拟探讨SMA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能否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为SMA的干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PCR-RFLP的方法对SMA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分离和纯化患者的(MSCs),在bFGF预诱导后,再用黄芩甙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标志物NSE和NF鉴定诱导的神经元样细胞。上述研究均与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PCR-RFLP证实所选患者SMN1基因外显子7缺失,而对照者无缺失;SMA患者和对照者的MSCs形态相同,增殖速度相似;两组MSCs经黄芩甙诱导6d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有长的突起,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状。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两组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NSE和NF均为阳性。结论SMN1基因缺失不影响MSCs的增殖和分化,SMA患者的MSCs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杨晓苏罗新明肖波李新中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骨髓间质干细胞黄芩甙神经元样细胞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定向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的运动神经元生存(SMN)基因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方法 分离和纯化hMSC;在体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子预诱导hMSC,再用二甲基亚砜和丁化羟基苯甲醚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前后的细胞是否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稀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以及SMN蛋白;用RT- PCR检测诱导前hMSC及诱导后神经元样细胞SM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hMSC诱导3h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有长的突起,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状。NSE、NF进行鉴定,结果显示NSE、NF呈阳性。诱导前的hMSC及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均可见SMN基因mRNA表达,但诱导后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诱导后神经元样细胞SMN蛋白表达为阳性。结论 hMSC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志物。hMSC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既能高表达SMN基因的mRNA,也表达SMN蛋白。
杨晓苏吴海香肖波
关键词:神经元样细胞间质干细胞分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基因MRNA表达SMN基因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观察其传导功能。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1.007g/L)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进行培养扩增,丁化羟基苯甲醚和二甲基亚砜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突触素蛋白,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果:加入诱导剂3h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有长的突起,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状,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5.0±6.5)%、神经丝蛋白阳性率为(68.0±4.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25.0±6.4)%,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较前两者弱(P<0.05)。神经元细胞胞体表达突触素蛋白,突起未见表达。结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其突起不具备传导功能。
杨晓苏吴海香肖波邓益东
关键词:骨髓细胞干细胞细胞分化神经元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丁华新杨晓苏肖波
关键词: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
丙戊酸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SMA患者进行基因诊断。诱导患者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测序检测SMN2基因转录产物,半定量RT-PCR检测VPA干预前后SMN2mRNA的表达。结果RT-PCR扩增出266bp和212bp两条带,分别为全长转录产物(fl-SMNmRNA)和转录时跳过外显子7的产物(SMNΔ7mRNA);VPA干预后,fl-SMNmRNA和SMNΔ7mRNA表达均比干预前明显增加,有量效关系(干预前以及1、2、5、10mmol/LVPA干预后fl-SMNmRNA和SMNΔ7mRNA的表达分别为0·210±0·035、0·282±0·041、0·351±0·020、0·450±0·052、0·553±0·035,P<0·05和0·670±0·026、0·703±0·050、0·750±0·024、0·807±0·042、0·870±0·034,P<0·05);且fl-SMNmRNA增加的幅度大于SMNΔ7mRNA,fl-SMNmRNA/SMNΔ7mRNA的比值也逐渐增大。结论SMA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存在选择性剪接,VPA可能抑制选择性剪接并改善SMN2的转录,从而有望成为治疗SMA的药物。
罗新明杨晓苏肖波
关键词:肌萎缩脊髓性神经元丙戊酸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SMN已被克隆,该基因有两个几乎相同的拷贝SMN-T(端粒侧SMN)和SMN-C(着丝粒侧SMN)。目前,有关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SMN-T基因缺失或点突变是导致发病的决定性因素,SMN-T的突变方式及基因型、SMN-C拷贝数及NAIP的功能和缺失与否与表型有关。
杨晓苏丁华新肖波
关键词: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表型关系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mRNA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检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神经元样细胞 SMN2基因 mRNA 的表达。方法用 PCR-RFLP 的方法对 SMA 患者进行基因诊断,诱导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RT-PCR 和测序检测该细胞 SMN 2基因 mRNA 的表达,所有过程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MN2基因的扩增产物为全长转录产物 fl-SMN mRNA(266 bp)和转录时跳过外显子7的产物 SMN△7mRNA(212 bp,经测序证实缺少的54 bp 为外显子7的序列);SMA 患者 fl-SMN mRNA 的表达占总表达量的23.2%,远低于对照者(占总表达量的82.0%);而 SMN△7 mRNA 表达占总表达量的76.8%,高于对照者的18.0%。结论 SMA 患者神经元样细胞的 SMN2基因转录时存在选择性剪接,即剪接时跳过外显子7,是导致其全长 SMN 蛋白不足的原因之一。
罗新明杨晓苏肖波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N-T和SMN-C拷贝数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杨晓苏丁华新肖波吴志国张丽芳
关键词: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