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09)
- 作品数:27 被引量:233H指数:9
- 相关作者:姚文清李佳萌李力吕莉琨赵卓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辽宁省2007~2012年流行风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为了解辽宁省2007~2012年流行性风疹病毒基因特征,本研究用Vero/Slam细胞从辽宁省2007~2012年风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45株风疹病毒(Rubella,RV),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RV分离株E1基因的945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将辽宁省145株RV与世界卫生组织(WHO)RV13个基因型的32株参考株基于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定型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提示,辽宁省2007-2012年145株RV分离株均属于1E基因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0%和97.6%~100.0%。与2株wHO1E基因型参考株(Rvi/Dezhou.CHN/02,RVi/MYS/01)序列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9.2%和98.2%~100.0%.除RVi/Shenyang.Liaoning.CHN/13.n/13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46位发生了突变(Val246-Ala246);RVi/Shenyang.Liaoning.CHN/13.11/4和RVi/Liaoyang.Liaoning.CHN/26.11/2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62发生相同突变(Asp262-Asn262)外,其他毒株在N-型糖基化位、血凝抑制位点和中和位点等重要抗原位点均未发生变化,抗原性稳定。辽宁省所有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的第338位氨基酸发生相同突变(Leu338-Phe338)。本研究证实1E基因型为辽宁省RV的优势基因型,近6年来辽宁省风疹疫情是由1E基因型RV的多个传播链引起。
- 王艳马艳徐晓婷范雪松林茜隋丹尹晔吴凤彤潘百灵刘光远王继健韩悦郭军巧赵卓
-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特征基因型
- 辽宁省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征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副溶血弧菌腹泻病例分离株的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辽宁地区101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对其进行tlh、tdh和trh毒力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1株副溶血弧菌分属于25种血清型,其中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37.62%(38/101);对磺胺甲恶唑、链霉素、氨苄西林产生耐药;对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头孢吡肟、甲氧苄啶、亚胺培南、头孢曲松钠等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全部菌株tlh基因阳性;tdh存在于大部分菌株中,所占比例为84.16%(85/101);全部菌株trh基因阴性;O3:K6型菌株tdh基因阳性率100%,明显高于非O3:K6型菌株(76.19%,77/101)(P=0.000 81)。101株副溶血弧菌分成63种型别,38株O3:K6型菌株分成19种型别,带型分散,无明显聚集性。结论辽宁省感染性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以O3:K6型为主;毒力基因tlh和tdh携带率高,且O3:K6型临床分离株毒力更强;副溶血弧菌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敏感性;PFGE结果提示辽宁地区流行的副溶血弧菌存在多克隆来源。
- 雷露毛玲玲刘学升刘敏田疆姚文清
- 关键词: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荧光定量RT-PCR检测柯萨奇病毒A组6和10型的方法建立及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Coxsackievirus A6,CVA6)和10型(CVA10)的SYBR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进行评价及初步应用.方法 根据GenBank上的CVA6和CVA10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体系,并分别进行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检测,然后利用该方法对649份2014年天津市未明确分型的肠道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CVA6和CVA10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及定量标准曲线,其检出限均为101 copies/μL,重复性实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特异性强,与柯萨奇病毒(A组2、4、5、16型)、肠道病毒EV71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麻疹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检测649份未分型标本,发现136份为CVA6阳性和174份为CVA10阳性,分别占未分型阳性标本的20.96%和26.8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检测CVA6和CVA10荧光定量RT-PCR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应用于2014年天津市手足口病监测,发现C VA6和CVA10已成为优势型病原体.
- 苏旭吕莉琨李力杨东靖李佳萌谭昭麟
- 关键词:手足口病荧光定量RT-PCR
- 辽宁省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感染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呼吸道感染状况,探讨辽宁省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特征。方法收集辽宁省内2012-2014年11家监测哨点医院纳入的呼吸道综合征的患者信息,对采集的样本开展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冠状病毒、人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检测。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患者692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143例,总阳性检出率20.66%,未检测到人博卡病毒。门急诊患者64例(44.76%),住院患者79例(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0)。单一病原阳性140例,混合感染3例。发热和咳嗽为最主要的临床症状。病毒阳性患者中头痛(χ^2=16.01,P=0.01);腹痛(χ^2=13.14,P=0.04)和肺部听诊异常(χ^2=12.89,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水平与是否病毒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89)。结论辽宁省呼吸道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发热为第一位,咳嗽为第二位。流感病毒是辽宁省呼吸道综合征检出的优势病原。
- 孙佰红毛玲玲姚文清
- 关键词: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感染临床症状
- 2013年辽宁省手足口病病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深入分析2013年辽宁省手足口病例的病原监测资料,掌握本地区病原分布特征及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方法收集辽宁地区手足口病例样本的核酸检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地区分布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根据离差平方和法进行判定。结果 2013年辽宁省手足口病的病原分布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病原谱具有地区差异。1~6岁年龄组的病原构成决定本地区的病原谱。在采样至检测时间〉28d的条件下,发病至采样时间与样本阳性检出率呈负相关(r=-0.770,P〈0.05)。结论手足口病病原监测以1~6岁年龄组为主要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采集病例发病7d内的样本,采样至检测的时间〈28d的阳性检出效果较好。
- 王伶于伟张倩康瑞琪姚文清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
- 我国沈阳一起GⅡ.17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分子病原学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明确沈阳地区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和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2015年12月沈阳地区某高校暴发疫情中的学生和食堂从业人员病例肛拭子标本共计15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传统RT-PCR方法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确定12份标本为诺如病毒阳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2个毒株均为GⅡ.17基因型,与引起我国2014-2015年流行的GⅡ.17新变异株KR020503株同源性为99%以上.结论 引起我国2014-2015年流行的GⅡ.17新变异株是引起此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并且GⅡ.17型诺如病毒为东北地区首次检出.
- 王冰张春青王萍张眉眉连志勇
-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 天津市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及基因特征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对天津市2013年手足口病(HFMD)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引起HFMD的病原体进行基因特征分析,为天津市HFMD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对HFMD疑似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病毒分离株进行分型鉴定和种系发生进化分析。结果 2013年共检测HFM D疑似病例1 728例,其中检出阳性1 390例,总阳性率为80.44%(EV71占16.38%,CVA16占11.46%,CVA6占43.92%,CVA10占1.56%,其他占7.12%);病毒分离株分型鉴定结果显示,获得的12个基因型别分别属于A、B两组肠道病毒;种系发生树分析显示在各基因型中,天津分离株与中国大陆或周边国家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2013年天津市HFMD流行的病原谱构成呈现多样性,CVA6是优势病原体。
- 吕莉琨李力杨东靖李佳萌董晓春苏旭
- 关键词:病原谱
- 辽宁省首次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轮状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辽宁省沈阳、大连、丹东、阜新4个市门诊及住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3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和VP4基因,RT-PCR产物进行核苷酸碱基序列的测定和比对,并构建VP7基因遗传进化树。结果 13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21份;A组轮状病毒G基因分型:G9型15株,G3型2株,G2型1株,G1型1株,未分型2株;P基因型分型:P[8]型20株,P[4]型1株;G/P基因型组合以G9P[8]为主共15株,G3P[8]2株,G1P[8]1株,G2P[4]1株,G/P[8]2株。结论辽宁省首次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G/P基因型组合为G9P[8]。
- 任毅姚文清韩悦王作虪赵卓
-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
-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肾脏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感染小鼠肾脏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变化,探究宿主早期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方法 2013年8月分别利用UPEC132菌株和磷酸缓冲液(PBS)经尿道逆行感染小鼠各20只,感染后于4和8h处死并解剖取其肾脏,随机取两组中4和8h各2只小鼠单侧肾,提取其RNA,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UPEC感染组小鼠肾脏在4和8h分别有204个和1 323个基因差异表达,KEGG通路分析共有59个差异表达基因直接与宿主细胞的6条炎症和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包括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抗原加工与呈递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信号通路及自然杀伤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信号通路。结论利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得到的59个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研究宿主早期免疫防御UPEC感染的潜在目的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宿主与UPEC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杨东靖董杰张力张维李力吕莉琨郭丽茹苏旭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基因表达谱
- 天津市儿童流感样病例变化趋势与呼吸道病毒病原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天津市儿童流感样病例(ILI)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构成,分析ILI变化趋势以及引起ILI动态变化主要的病原。方法每周统计天津市儿童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据,并采集部分流感样病例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流感病毒(Flu)、鼻病毒(Rhin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肠道病毒(HEV)以及博卡病毒(HBoV)。分别对流感季与非流感季每周检出的病毒病原数与ILI数据做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呼吸道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56.49%,其中Flu占比最高39.15%,流感季的周ILI%变化与Flu的关联度最大(γ=0.871);非流感季与周ILI%关联度最大的是全部病毒阳性数(γ=0.884)。结论天津市儿童流感样病例中多种病毒均有检出,流感病毒仍是引起流感季ILI%变化的主要病毒病原。
- 董晓春李琳徐文体
- 关键词:病毒病原流感样病例灰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