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31)

作品数:177 被引量:3,005H指数:30
相关作者:黄希庭郑涌廖全明钱铭怡苏丹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北京大学长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3篇哲学宗教
  • 34篇医药卫生
  • 29篇文化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2篇心理健康
  • 37篇心理
  • 23篇大学生
  • 17篇心理健康服务
  • 16篇教育
  • 13篇心理咨询
  • 13篇自我
  • 11篇学生心理
  • 10篇心理健康教育
  • 9篇心理治疗
  • 8篇生心
  • 8篇小学生
  • 7篇心理学
  • 7篇心理咨询与治...
  • 7篇抑郁
  • 7篇中学生
  • 7篇文化
  • 7篇健康
  • 6篇社会
  • 6篇高校

机构

  • 147篇西南大学
  • 16篇北京大学
  • 8篇长江师范学院
  • 7篇山东理工大学
  • 5篇漳州师范学院
  • 5篇云南民族大学
  • 5篇四川司法警官...
  • 4篇广东商学院
  • 4篇西藏大学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郑州师范学院
  • 3篇韶关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作者

  • 71篇黄希庭
  • 19篇郑涌
  • 13篇廖全明
  • 12篇钱铭怡
  • 11篇苏丹
  • 10篇张大均
  • 9篇罗鸣春
  • 8篇张爱莲
  • 8篇王晓刚
  • 8篇岳彩镇
  • 8篇陈红
  • 7篇夏凌翔
  • 7篇毕重增
  • 7篇杨帅
  • 6篇尹天子
  • 6篇程蕾
  • 6篇姚萍
  • 6篇尹可丽
  • 5篇张智丰
  • 5篇廖翌凯

传媒

  • 38篇心理科学
  • 37篇西南大学学报...
  • 14篇心理科学进展
  • 14篇保健医学研究...
  • 12篇中国心理卫生...
  • 6篇中国学校卫生
  • 5篇心理学探新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高等教育研究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学报
  • 2篇教育研究与实...
  • 2篇中小学教师培...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教育科学研究
  • 2篇中小学心理健...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心理与行为研...
  • 2篇社会工作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18篇2011
  • 24篇2010
  • 39篇2009
  • 37篇2008
  • 29篇2007
  • 10篇2006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师心理健康福利外包模式的创新及建构被引量:4
2010年
教师心理健康福利外包已成为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心理健康福利外包的优势分析、风险防范、实施路径、预期效果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建立并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心理健康福利外包模式,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制度化、专业化、综合性的预防和干预,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李雪平李鹏
关键词:心理健康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内涵、模式及路径被引量:2
2010年
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内涵分析为切入点,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目标导向、队伍培养、评价设计等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立体多维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模式,明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的实施路径,进而增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李鹏李雪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福利模式
大学生心理档案建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为探索大学生心理症状的预测因素,确定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构成,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西南某大学7 961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及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调查,对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在专业、性别、地区、民族、是否师范、是否受灾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性别、地区、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神经质和心理症状具有显著高相关,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神经质解释了大部分的变异.结论:心理健康档案建构宜于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叶海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档案问卷调查
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普通中学生与少年犯攻击行为及敌意归因偏向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重庆市某未教所少年犯198名和某中学学生170名,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及敌意归因偏向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少年犯的攻击和敌意归因偏向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采用回归分析,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生源地影响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被试对攻击行为具有独立预测作用;去除中学生样本,敌意归因偏向对攻击行为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少年犯拥有较高的攻击性和敌意归因偏向。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攻击性的敌意归因偏向。
李静华申田郑涌
关键词:敌意精神卫生青少年犯罪
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中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198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胡胜利调查出的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26项原因进行了施测,用比率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有10.6%的高中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71.2%有轻度的不良反应。男女生在SCL-90各项目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4个因素中,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的影响更大,而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高中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以往有所下降,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女生多。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
邱成平吴晨曦唐立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高中生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证据、质疑和展望被引量:15
2012年
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是解释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所有的自我控制行为依赖一种共同且有限的能量,执行自我控制会消耗这种能量,导致自我损耗效应的产生,但能量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得以恢复和提升。该模型得到大量行为和生理层面研究的支持,但也有研究者从疲劳、情绪、动机、血糖指标、时间知觉等方面提出质疑。未来研究可从自我能量的性质、总量等角度进一步完善能量模型,同时结合我国文化探讨理想、信念、价值观对提升我国国民意志力的作用。
高科李琼黄希庭
关键词:自我控制信念价值观
灾难性创伤事件后青少年危机应对问卷的编制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以"5.12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在文献综述、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个案分析以及专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灾难性创伤事件后青少年危机应对的理论构想,并形成了初始问卷;随后对位于极重灾区的1 000名青少年进行预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项目和结构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实证模型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
王卫红王琳
关键词:青少年问卷编制验证性因素分析
怀旧心理研究述评被引量:96
2011年
怀旧是一种思念过去时复杂的情绪状态,它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还可以是苦乐参半的。可以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对怀旧进行分类。怀旧具有储藏正性情绪、维持和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联系、使人具有存在感、统一自我等功能。目前,对怀旧的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法和实验法。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市场营销、旅游开发以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历史特点深入开展怀旧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薛婧黄希庭
关键词:怀旧社会联结
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特点与结构初探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在中国文化情境下,探索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特点与结构。方法: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首先将国内有抑郁症病史者作为中国抑郁易感个体的典型代表,以临床咨询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探索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原始项目,在一般大学生和有抑郁症病史者被试基础上探索并验证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结构;最后对一般大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初步考察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与压力交互作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是一个5因素结构,具体包括敏感好胜、封闭防御、自我专注、严谨认真和退让顺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问卷的5因素模型拟合较好;总量表及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0.78之间;量表总体及其各维度可以有效区分有抑郁病史大学生和无抑郁病史大学生,它们与应激的交互作用能有效预测大学生三个月后的抑郁症状。结论: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是一个五因素结构,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能够有效筛查中国抑郁易感个体。
徐华春黄希庭陈传锋胡珍玉
关键词:人格抑郁中国人大学生
阶段性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团体辅导的干预方式及效果,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基于认知-行为模型的阶段性团体辅导,最终完成实验学生14名,以23名同质学生为对照组。利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量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网络使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内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阶段性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明显干预效果,能增强积极人格特征,削弱消极人格特征,以及减轻自觉症状等。
陈真真汤永隆张喜淋徐展郑涌
关键词: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成瘾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