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1106)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4
相关作者:樊耀亭侯红卫任保增孙学习金秋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中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发酵
  • 4篇制氢
  • 4篇配合物
  • 4篇秸秆
  • 3篇厌氧
  • 3篇生物制氢
  • 3篇链状
  • 3篇参数优化
  • 3篇产氢
  • 2篇性能研究
  • 2篇厌氧发酵
  • 2篇生物预处理
  • 2篇生物质
  • 2篇铁磁
  • 2篇配位
  • 2篇配位聚合
  • 2篇配位聚合物
  • 2篇微生物
  • 2篇离子
  • 2篇离子交换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州大学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作者

  • 13篇樊耀亭
  • 10篇侯红卫
  • 5篇楚文娟
  • 3篇刘淑敏
  • 3篇何勇
  • 2篇谢普会
  • 2篇谢黎霞
  • 2篇苏惠
  • 2篇金秋
  • 2篇孙学习
  • 2篇任保增
  • 2篇代阳
  • 2篇李小虎
  • 1篇徐琰
  • 1篇桂晓伟
  • 1篇潘春梅
  • 1篇尹明彩
  • 1篇曾召刚
  • 1篇杏艳
  • 1篇白艳霞

传媒

  • 2篇河南科学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化学研究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Scienc...
  • 1篇河南省化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2
  • 8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四核铜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链状化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质
<正>以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配位聚合物可通过氧心金属簇和羧酸基团或者由吡啶类配体通过自组装得到,也可以通过引入-OH基团和羧酸基团得到。本文以双(4-氨基-5-羧甲巯基-1,2,4-三氮
楚文娟樊耀亭侯红卫
关键词:反铁磁离子交换
文献传递
基于四唑乙酸的二维Ce(II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四唑乙酸(Htza)与Ce(NO3)3·6H2O在少量三乙胺存在的CH3OH溶剂中,室温挥发的方法培养出无色配合物[Ce(tza)(3CH3OH)(H2O)]n.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Ce(III)中心采取十配位的畸变双加冠四方反棱柱构型.四唑乙酸配体存在双齿桥联和双齿螯合桥联两种配位模式,通过羧酸上氧原子与铈配位形成一维的配位聚合物.链与链通过氮原子和配位水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最终的二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谢黎霞金秋苏惠谢普会
关键词:铈配合物晶体结构
基于邻菲罗啉并咪唑衍生物的新型有机-无机光敏配合物及其在光催化制氢中的应用
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在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TiO能够作为光催化剂用于光解水制氢,但由于其禁带较宽(E=3.2eV),仅能响应波长较短(λ<387nm)的太阳光,对太阳能的实际利用率(300~400nm)只有到达...
何勇刘淑敏楚文娟樊耀亭侯红卫
关键词:光催化清洁能源
文献传递
Cellulose-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corn stalk biomass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被引量:4
2009年
Cellulose-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corn stalk by lesser panda manure was carried out in batch tests and a 5 L scale-up continuously stirred anaerobic bioreactor(CSABR),respectively.The bio-pretreatment of corn stalk was found most effective at 25℃ using microbe additive of 7.5 g/kg,in which the yields of soluble saccharides(SS) and lactic acid were 212 mg/g-TS and 21 mg/g-TS,respectively.The maximum cumulative H2 yield(176 ml/g-TS) and H2 production rate(14.5 ml/g-TS h-1) were obtained at pH 5.5,36℃ by treating a substrate of 15 g/L.The hydrogen content in biogas was 57.2%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methane gas observed.During the optimal period of H2 production,the ORP values stayed in the lower level ranging from -445 mV to -455 mV.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o-pretreatment of the raw material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effective conversion of corn stalk into cellulose-hydrogen by mixed culture.
XING Yan MA HongCui FAN YaoTing HOU HongWei CHEN JingRun
关键词:厌氧生物反应器生物预处理微生物添加剂
以四核铜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链状化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质
以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配位聚合物可通过氧心金属簇和羧酸基团或者由吡啶类配体通过自组装得到,也可以通过引入-OH基团和羧酸基团得到。本文以双(4-氨基-5-羧甲巯基-1,2,4-三氮唑)(H2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以四核铜簇...
楚文娟何勇樊耀亭侯红卫
关键词:反铁磁离子交换
文献传递
基于4H-1,2,4-三氮唑-4-乙酸配体的两个新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上的两个氮原子和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每个羧基以二齿桥联方式连接两个Co原子,形成1D链,这些一维链进一步与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2D层状结构。在2中,中心Ni(II)离子采用同样的配位模式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与1不同的是:来自两个配体阴离子(trza)上的两个羧基氧原子分别被两个配位水分子所取代,且配体上的羧基氧原子采用的是单齿配位模式。化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了金属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此外,两个配位聚合物的IR光谱、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1的磁性质也被测定。
张茂林安彦彦尹明彩樊耀亭侯红卫
关键词: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磁性质
微生物发酵产氢过程的化学计量学及热力学分析
在以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法制取氢气的研究中,通过提高底物浓度,可以减少废液排出量,从而使整个过程更加经济可行。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发酵产氢过程中,当底物浓度小于20g/l时,可获得最大的累积氢产量。当底物...
王玉波李炜炜樊耀亭侯红卫
文献传递
具有[2Fe2S]簇模拟氢化酶活性中心结构的配合物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生物制氢的核心是由于产氢微生物中氢化酶催化质子的还原这一可逆化学反应,研究[2Fe2S]簇氢化酶活性中心单元模型化合物的调控合成规律,揭示其结构、谱学性质与光催化析氢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对微生物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制氢...
楚文娟刘淑敏何勇樊耀亭侯红卫
关键词:电化学性质
秸秆类生物质发酵法生物产氢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玉米秸秆发酵生物产氢为目标,在考察小熊猫粪产氢特性基础上,在批式实验条件下系统考察了预处理方法对底物糖化效率和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在5LCSABR反应器中完成了秸秆发酵产氢的验证实验.研究表明:以7.5g/kg微贮剂糖化水解秸秆最有效,秸秆经预处理后可溶性糖和乳酸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212mg/g-TS和21mg/g-TS;在最佳发酵产氢条件下,玉米秸秆的累积氢产量、产氢速率和氢浓度分别为176mL/g-TS,14.5mL/g-TS.h-1和57.2%.反应器中主要的液相发酵副产物为丁酸、乙酸和乙醇(丁醇),没有检测到甲烷气体存在.在最佳的产氢周期,ORP值维持在-445^-455mV的较低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底物的生物预处理在秸秆的发酵产氢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杏艳马红翠樊耀亭侯红卫陈景润
关键词:生物预处理厌氧发酵
秸秆两步水解和暗发酵纤维素产氢过程的参数优化
秸秆类生物质的生物制氢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用响应面方法(RSM)研究和优化了玉米秸秆通过稀酸和酶的两步水解和暗发酵生产纤维素氢的过程参数。在1.5%H2SO4,121 oC和60 min条件下秸秆的酸解...
潘春梅桂晓伟樊耀亭侯红卫任保增
关键词:秸秆类生物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