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210300)

作品数:7 被引量:110H指数:5
相关作者:耿增超佘雕姜林李珊珊张强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林区
  • 2篇土壤剖面
  • 2篇林区土壤
  • 2篇肥力
  • 1篇氮素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质地貌
  • 1篇地质地貌特征
  • 1篇盐基离子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 1篇有机质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碳氮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肥力状况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安市长安区...

作者

  • 6篇佘雕
  • 6篇耿增超
  • 4篇姜林
  • 3篇李珊珊
  • 3篇张强
  • 1篇崔乐乐
  • 1篇王宏翔
  • 1篇林云
  • 1篇何绪生
  • 1篇张雯
  • 1篇梁策
  • 1篇郭永利
  • 1篇陈心想
  • 1篇李浩宏
  • 1篇朱盼盼
  • 1篇程苗苗
  • 1篇罗志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剖面碳氮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探讨了火地塘林区土壤碳、氮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碳、氮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层的碳、氮含量比B、C层高,且差异显著,A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68.10 g.kg-1,而C层最低,只有2.61 g.kg-1;同一剖面随着深度的增加,A层碳、氮含量最高,而B、C层之间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性明显减小;土壤碳氮比均小于25∶1,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气候特征、林分类型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层间差异显著,显著性沿剖面减小。
李珊珊耿增超姜林佘雕罗志伟
关键词:火地塘林区全氮铵态氮
太白山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状况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秦岭太白山地区以槲栎、橿子栎、榆树、臭椿、辽东栎和栾树等为优势树种的6种林分林下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因子的比较研究,反映了不同林分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不同。槲栎林和臭椿林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榆树林土壤的速效磷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树种,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为12.69 mg.kg-1。臭椿林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159.42 g.kg-1)和阳离子交换量(51.54 cmol.kg-1)最高。
佘雕朱盼盼程苗苗李浩宏耿增超
关键词:不同林分土壤肥力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及地貌特征,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其资源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根据调查分析并参考有关文献,对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构造、地层与地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该区的地层主体部分是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Ⅶ)南秦岭地层分区(Ⅶ2)宁陕-白河地层小区(Ⅶ23)的一部分,其地貌属于秦岭山地区、秦岭南坡中山亚区的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花岗岩中山地貌;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山岭系统和沟谷系统,中、小型地貌甚为发育。【结论】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构造为冒地槽褶皱带,地貌类型比较简单。
佘雕耿增超
关键词:地质地貌特征
祁连山西水林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盐基离子的剖面分布被引量:47
2012年
以祁连山西水林区分布的棕钙土、灰褐土、栗钙土和高山草甸土为对象,研究了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离子(K+、Na+、Ca2+、Mg2+)的剖面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介于4.80—48.10 cmol/kg)和盐基总量(TEB,介于4.67—21.34 cmol/kg)随剖面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不同土壤类型的大小顺序为:灰褐土>高山草甸土>栗钙土>棕钙土;土壤盐基组成以Ca2+、Mg2+为主(占TEB的比例平均为71.6%、22.9%),K+、Na+所占比例较低(占TEB的比例平均为3.3%、2.2%);棕钙土、灰褐土和栗钙土盐基离子的剖面分布由浅至深呈现:K+≈Ca2+>Na+≈Mg2+,高山草甸土盐基离子则呈现:K+>Na+>Mg2+>Ca2+。不同土壤类型间盐基离子的含量及饱和度随发生层次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土壤有机质是CEC的主要贡献因素,粉粒对CEC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砂粒、CaCO3对CEC有显著抑制作用。土壤生物复盐基作用弱于淋溶作用,造成盐基饱和度较大(BSP,介于44.4%—97.2%),并随剖面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Na+、Mg2+的含量及饱和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Na+、Mg2+饱和度与CaCO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BSP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P含量与CEC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K含量与交换性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姜林耿增超李珊珊佘雕何绪生张强梁策刘贤德敬文茂王顺利
关键词:盐基离子土壤剖面
祁连山西水林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祁连山西水林区分布的4个典型土类(棕钙土、灰褐土、栗钙土及高山草甸土)进行了成土环境调查,通过剖面描述和样品分析明确了其发生特性,并据此检索出了各土类在我国现行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为祁连山林区土壤特性的研究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林区各土类土层较浅,具有粗骨性,山地特征明显;有机质累积较强,总体呈现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淋溶强度相对于湿润地区较弱,总体呈现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风化强度总体较弱,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不大;林区土壤剖面具有2类诊断表层、3类诊断表下层及4类诊断特性;棕钙土属于磐状钙积正常干旱土亚类,灰褐土属于钙积暗沃冷凉淋溶土亚类,栗钙土属于普通简育冷凉淋溶土亚类,高山草甸土属于普通简育湿润均腐土亚类。
姜林李珊珊耿增超张强佘雕林云
关键词:土壤
黄土高原3种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研究黄土高原地区3种灌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素在剖面不同土层深度、坡向及坡位间的分布特征,为黄土高原灌木林地土壤的培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土壤分析并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以荒草地作为对照,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柠条、沙棘林地和天然次生林地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40~60,60~80 cm)、不同坡向(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和不同坡位(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各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碱解氮含量以表层显著高于20~80 cm土层,表层以下各土层差异较小;从坡上部、坡中部到坡下部,柠条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小,沙棘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却呈逐渐增大趋势;全氮含量总体呈现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全氮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而碱解氮含量却无明显规律性。【结论】黄土高原地区灌木林地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土壤剖面及不同坡向、不同坡位之间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佘雕朱盼盼李浩宏宋娟丽吴发启
关键词:黄土高原灌木林地有机质氮素
宁夏贺兰山、六盘山典型森林类型土壤主要肥力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典型森林类型下土壤的主要剖面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受森林凋落物的累积、分解和成土母质、气候条件的影响,贺兰山、六盘山主要森林土壤的剖面肥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土壤孔隙度(54.50%—72.22%,剖面均值,下同)受有机质影响显著,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容重(0.72—1.21 g/cm3)、比重(2.55—2.68 g/cm3)随土层加深显著增大,且六盘山各样地比重大于贺兰山。受有机质归还作用影响,有机碳(24.03—65.37 g/kg)、全N(1.48—3.49 g/kg)、NO-3-N(1.88—10.50 mg/kg)、NH+4-N(5.02—11.01 mg/kg)、全P(0.37—1.19 g/kg)、有效P(4.82—13.38 mg/kg)、速效K含量(82.03—244.62 mg/kg)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全K含量(18.92—26.14 g/kg)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且六盘山各样地全K含量大于贺兰山。土壤C/N(11.74—19.88)呈现B层>C层>A层,且贺兰山各样地C/N大于六盘山。土壤CEC(23.94—40.30 cmol/kg)受有机质的主导作用明显,随土层加深显著减小,pH值(7.09—8.09)、ESP(0.59%—2.47%)及BSP(51.24%—80.57%)均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且贺兰山各样地pH值、ESP大于六盘山。粘粒(5.46%—10.20%)、TDS(0.33—1.12 g/kg)及CaCO3(1.44—14.23 g/kg)均未出现明显积聚,且贺兰山各样地TDS、CaCO3含量大于六盘山。因子分析显示,对于该区域各样地土壤的肥力特征,可以应用有机质因子、环境因子和NO-3-N因子进行综合描述。其中青海云杉、山杨混交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因子得分最高,贺兰山各样地环境因子得分显著大于六盘山,NO-3-N因子得分则以小叶金露梅灌丛和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最高。
姜林耿增超张雯陈心想佘雕张强崔乐乐王宏翔郭永利
关键词:森林土壤剖面肥力特征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