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7KFJJ01)

作品数:15 被引量:242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志高刘景双于君宝牟晓杰王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三江平原
  • 8篇湿地
  • 7篇小叶章
  • 6篇土壤
  • 5篇湿地土壤
  • 4篇小叶章湿地
  • 4篇
  • 3篇黄河
  • 3篇黄河口
  • 3篇滨岸潮滩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湿地生态
  • 2篇湿地生态系统
  • 2篇土壤氮
  • 2篇硝化
  • 2篇硝化作用
  • 2篇季节变化特征
  • 2篇碱蓬
  • 2篇反硝化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烟...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鲁东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山东省黄河三...

作者

  • 14篇孙志高
  • 10篇刘景双
  • 7篇于君宝
  • 6篇牟晓杰
  • 5篇王玲玲
  • 2篇孙万龙
  • 2篇衣华鹏
  • 1篇秦胜金
  • 1篇张鹏宴
  • 1篇仲少云
  • 1篇杨继松
  • 1篇陈小兵
  • 1篇夏艳玲
  • 1篇董洪芳

传媒

  • 3篇土壤通报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湿地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滨海湿地作为陆地和海洋过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源N的一个重要"汇",其N2O排放对于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滨海湿地系统N2O通量特征、排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滨海湿地N2O的排放研究主要集中在N2O排放规律、"源/汇"功能评估、硝化-反硝化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滨海湿地N2O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水文过程、生物群落及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长时间尺度N2O排放规律及"源/汇"功能评估;②多因子交互作用对N2O排放的影响;③植被本身N2O排放规律及影响机制;④N2O排放模型表征;⑤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2O排放的影响。
孙志高牟晓杰王玲玲
关键词:N2O排放影响因素滨海湿地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樟湿地土壤氮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选择三江平原不同水分带上的小叶樟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时期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的剖面特征以及不同时期各形态氮的垂直分布特征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二者全氮、有机氮和碱解氮的垂直分布特征主要受制于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与不同时期土壤水分条件差异及其引起的不同质地土层硝态氮的垂直淋失和对铵态氮的吸附程度有关;两种土壤的各形态氮在不同时期均存在较高的垂直变异性,原因主要与上下层土壤影响氮分布的主导因素差异有关;两种土壤的氮储量及其分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前者0~80cm土层的氮储量(1.94kgm-2)明显高于后者(1.38kgm-2),前者的氮储量主要集中于0~40cm土层(1.06kgm-2,占76.36%),后者则主要集中于0~30cm土层(1.15kgm-2,占59.10%)。
孙志高刘景双
关键词:土壤三江平原
湿地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4
2008年
硝化-反硝化作用与土壤的供氮能力及氮气态损失密切相关,其对于湿地氮循环的生态意义重大。综述了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模型表征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硝化/反硝化能力方面,而模型研究仅停留在一般概念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表征上。影响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区系等。鉴于当前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和不深入性,其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1)硝化-反硝化作用驱动机制;(2)概念模型与应用模型表征;(3)全球变暖、降水改变及碳、氮输入等对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4)人类活动对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孙志高刘景双
关键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土壤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氮素的累积与分配被引量:14
2009年
2004年5—10月,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草甸和小叶章-苔草沼泽化草甸群落优势植物小叶章的氮素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地上器官及枯落物的全氮含量在生长季均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TN=Aexp(-t/B1)+B2,R2≥0.94),二者根的全氮含量波动较大,且在生长高峰期前的15~30d存在一个明显的养分蓄积时期.不同器官和枯落物的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VN)季节变化明显,且典型草甸小叶章地上部分的氮累积量和VN明显高于沼泽化草甸,而地下部分则相反.两个群落小叶章不同部位的氮分配比差异明显,其中根分配比高达(59.38±12.86)%和(84.58±3.38)%,地上部分的氮分配比以叶最高,为(24.28±12.09)%和(8.18±3.32)%,其他部分较低.二者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氮分配比呈相反规律变化,反映了其在氮供给方面的密切联系.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氮的年吸收量和最大现存量分别为23.02、36.30g·m-2和28.18、51.43g·m-2,前者的氮吸收系数(0.017)和利用系数(0.634)明显高于后者(0.015和0.548),说明典型草甸在氮的吸收与利用方面强于沼泽化草甸.
孙志高刘景双于君宝
关键词:小叶章三江平原
模拟湿地水分变化对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0
2008年
2005年5月-2006年9月,利用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洼地的自然水分梯度作为水分变化研究的替代系统,结合分解袋法,模拟研究了湿地水分变化对典型草甸小叶章(TMC)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MMC)枯落物分解及氮动态的可能影响.试验沿水分梯度设漂筏苔草群落(PF)、毛果苔草群落(MG)、乌拉苔草群落(WL)、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XII)、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XI)和岛状林群落(DZL)6个分解小区.研究表明,水分条件对枯落物分解有重要影响,当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导致小叶章湿地形成积水环境后,TMC和MMC枯落物的失重率分别将增加4.33%-16.76%和24.84%-53.97%,分解速率将增加10.51%-32.73%和77.85%-93.92%,95%分解时间将减少0.72-1.85 a和3.67-4.05 a;TMC和MMC枯落物的氮含量及氮积累指数的变化较为一致,但不同小区间的变化模式差异较大.二者枯落物的氮在DZL、XI、WL、MG和PF小区整体上均表现处出释放-累积的交替变化特征,但仍以释放过程为主.在XII小区,氮在整个时期一直表现为释放.C/N对分解过程中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TMC和MMC枯落物的氮现存量分别为12.75 g·m^-2和8.29 g·m^-2,氮年归还量分别大于1.95 g·(m^2·a)^-1和2.25g·(m^2·a)^-1;温度对枯落物相对分解速率具有促进作用,水分条件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当分解环境的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枯落物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环境养分供给状况.
孙志高刘景双于君宝秦胜金
关键词:水分梯度小叶章三江平原
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严重,并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湿地退化、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衣华鹏张鹏宴毕继胜仲少云夏艳玲于君宝
关键词:海水入侵生态环境莱州湾东岸
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表现型翅碱蓬K、Ca、Mg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2
2010年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2种表现型翅碱蓬的K、Ca、Mg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JP1>JP2,且均符合抛物线模型。二者枯落物量均呈递增变化,符合指数增长模型;JP1、JP2不同部分K、Ca、Mg含量的变化模式差异较大,其中K含量大多符合抛物线/线性模型,而Ca、Mg含量大多呈Gauss曲线变化;JP1、JP2不同时期各部分的K、Ca、Mg含量差异明显,其中JP1根、叶和枯落物的K、Ca、Mg含量大多高于JP2,而JP2茎的Ca、Mg含量则高于JP1;JP1、JP2不同部分K、Ca、Mg的相关性、储量及累积速率差异明显,茎、叶分别为JP1、JP2K的主要储库(43.02%±20.80%和48.03%±4.31%),而叶均是Ca、Mg的主要储库(40.38%±18.34%,50.58%±20.73%和62.96%±10.56%,58.02%±10.62%);JP1、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其K、Ca、Mg含量、储量、累积速率的变化及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不同器官营养功能及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
牟晓杰孙志高王玲玲孙万龙
关键词:CA黄河口
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小叶章湿地N_2O通量特征及排放贡献被引量:7
2009年
2003年5月-2004年4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生长季与非生长季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N2O通量特征及排放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N2O呈脉冲式排放,通量介于0.005-0.111 mg/(m^2·h),5月较低通量与降水较多有关,6月通量骤然增加与冻层融通有关,7-8月与降水少及蒸发旺盛有关,9月与土壤中较多氮有关。N2O通量与5 cm地温呈显著正相关(P〈0.01);非生长季N2O表现为"吸收-排放",通量介于-0.0015-0.0497 mg/(m^2·h)。N2O通量与气温、土壤融化时间均呈指数关系(P〈0.01),说明在冻结期,温度仍是控制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而在融化期,温度和冻层融通是导致N2O通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总之,生长季N2O排放量为205.54 mg N2O/m^2,为N2O的"源",非生长季N2O排放量为-26.97 mg N2O/m^2,为N2O的"汇",全年N2O排放量为178.57 mg N2O/m^2,为N2O重要释放"源"。
孙志高刘景双杨继松牟晓杰王玲玲
关键词:N2O通量生长季小叶章湿地三江平原
湿地土壤NH3挥发、N2O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08年
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与氮的气态损失密切相关,其对于氮循环的生态意义重大。综述了湿地土壤NH3挥发、N2O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释放特征与一般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学性质、环境因素、水文过程、生物群落和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NH3挥发及N2O释放的驱动机制;②NH3挥发及N2O释放应用模型表征;③全球变暖、降水改变等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影响;④人类活动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作用机制。
孙志高刘景双于君宝衣华鹏
关键词:NH挥发N2O释放影响因素湿地土壤
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的反硝化作用被引量:10
2010年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草甸沼泽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厌氧淹水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土层的反硝化率、反硝化能力及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的反硝化率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0~30cm土层的反硝化率较高,30cm以下土层较低且相近;不同土层的氮损失贡献率在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0~30cm土层的氮损失贡献率较高,介于52.39%和57.91%之间;不同土层的反硝化速率与培养时间均符合一阶指数衰减模型(R2≥0.97),上层土壤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下层土壤。不同土层的反硝化率和反硝化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反硝化细菌的剖面分布可能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图3,表4,参24。
孙志高刘景双于君宝
关键词:反硝化作用土壤小叶章湿地三江平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