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433)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许向利仵均祥刘小侠张青文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麦长管蚜
  • 2篇有翅型
  • 2篇饥饿胁迫
  • 2篇翅型
  • 1篇有翅蚜
  • 1篇生化物质
  • 1篇适合度
  • 1篇体重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田
  • 1篇冷驯化
  • 1篇历期
  • 1篇卵巢
  • 1篇卵巢发育
  • 1篇麦田
  • 1篇饥饿
  • 1篇孤雌
  • 1篇孤雌生殖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仵均祥
  • 4篇许向利
  • 1篇张青文
  • 1篇刘小侠

传媒

  • 4篇昆虫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麦长管蚜的低温适应性及陕西杨凌小麦田春季虫源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低温条件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存活率和快速冷驯化反应,以期为该虫耐寒性的研究和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麦长管蚜实验室种群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1龄若蚜和未产仔成蚜分别在-7.0^-11.0℃极端低温下暴露3 h和在0℃冷驯化1~5 h后暴露于致死温度3 h,再转移至15℃72 h后的存活率;调查自然条件下陕西杨凌小麦整个生育期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1龄和2龄若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小,分别为-27.4^-19.2℃和-27.3^-18.3℃;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大,分别为-27.4^-10.7℃,-26.7^-12.5℃和-26.7^-11.2℃。麦长管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加均显著升高,其中成蚜的过冷却点显著高于1龄和2龄若蚜。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在不同翅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低温存活率分析表明,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的致死温度(80%死亡率)分别在-10.5℃和-8.1℃左右。0℃快速冷驯化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在极端低温下的存活率,其中冷驯化2 h时的存活率最高。2018-2019年小麦生育期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能以孤雌生殖若蚜和成蚜在陕西杨凌越冬。【结论】麦长管蚜具有较强的低温适应能力,在陕西杨凌能以孤雌生殖蚜成功越冬。因此,其本地越冬存活个体是陕西杨凌小麦田的早春虫源之一。
许向利何乐乐俞晓婷仵均祥
关键词:麦长管蚜冷驯化过冷却点种群动态
麦长管蚜有翅成蚜母代饥饿对其后代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有翅成蚜饥饿胁迫下的母性效应,为迁飞性有翅蚜在新栖息地的成功定殖和种群延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取食个体为对照,观察麦长管蚜有翅成蚜饥饿24, 48, 72, 96, 120和144 h后的存活率以及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个体大小和随后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评价母代饥饿胁迫对后代的潜在影响。【结果】在同一处理时间,饥饿组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存活率均低于正常取食对照,且在饥饿胁迫期间很少产仔,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高于正常取食对照。随母代饥饿时间延长,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随饥饿时间延长而减小,当饥饿时间≥96 h,有翅成蚜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的初产后代。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的初产后代在正常取食条件下单头饲养,发现随母代饥饿胁迫时间延长,其后代的若虫历期显著延长,其中母代经120 h和144 h饥饿胁迫后,相比于同一时间取食有翅成蚜的后代若虫历期,分别延长了15.1%和15.8%,差异达显著水平。但母代饥饿时间并不影响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所产后代的若虫存活率、无翅蚜率以及成虫寿命和产仔量。【结论】麦长管蚜有翅成蚜母代饥饿可使其存活率降低,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高于同一时间正常取食个体;母代饥饿时间延长,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减小,若虫历期延长,而对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所产后代的若虫存活率、无翅蚜率以及成虫寿命和产仔量并无影响,这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迁飞性有翅蚜在新栖息地成功定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吕楠楠石棋仵均祥许向利
关键词:麦长管蚜有翅蚜饥饿胁迫发育历期繁殖量
无翅型和有翅型麦长管蚜卵巢发育与繁殖适合度的差异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明确不同翅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潜能,为蚜虫翅型分化多态性发生的繁殖适合度差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比较小麦田麦长管蚜孤雌胎生无翅蚜和有翅蚜个体的卵巢小管数、胚胎数量、最大胚胎体积以及繁殖和寿命差异,分析不同翅型的总产仔量与其卵巢发育的关系。【结果】所有来自小麦田的不同翅型麦长管蚜成蚜均有2个卵巢,每个卵巢均包含5条卵巢小管;无翅型个体的胚胎总量和成熟胚胎数量以及最大胚胎体积分别为56.10±1.02,7.77±0.25和(0.092±0.002)mm3,显著大于有翅型个体(44.80±0.52,3.33±0.26和(0.047±0.002)mm3)。无翅型麦长管蚜的总产仔量是44.63±1.10,显著多于有翅型(26.07±1.01),而无翅型产仔前期为(0.15±0.06)d,显著短于有翅型((1.27±0.10)d)。成蚜寿命和产仔期在不同翅型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麦长管蚜翅型分化多态性发生的繁殖适合度可能与其卵巢发育程度相关。
吕楠楠石棋仵均祥许向利
关键词:麦长管蚜卵巢发育
饥饿胁迫对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的能量物质含量变化,以期从生理生化角度为蚜虫饥饿胁迫下的能量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取食小麦苗的麦长管蚜为对照,测定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鲜重、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通过这些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能量代谢特点。【结果】麦长管蚜饥饿组鲜重和干重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前者范围分别为5.30-8.73和1.67-3.10 mg/20头,后者分别为7.93-8.73和2.53-3.10 mg/20头;饥饿组和取食组含水量范围分别为63.16%-71.76%和63.25%-67.32%,除羽化后1 d外,饥饿组含水量均高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饥饿组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在6.60-11.21,0.35-10.81,18.28-30.42和12.77-33.44μg/mg鲜重之间,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分别为7.53-11.21,3.66-10.81,27.53-33.63和21.54-34.43μg/mg鲜重)。饥饿3 d恢复取食后1 d,鲜重、干重、含水量和糖原含量均增加,而可溶性糖、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饥饿组可溶性糖与糖原、总脂或者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与糖原或者总脂的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代谢变化与其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有密切关系,通过能量物质的综合利用来适应短期饥饿胁迫。
许向利仵均祥
关键词:麦长管蚜饥饿胁迫体重生化物质
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为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虫龄鉴别特征,达到快速鉴别的目的。【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测定无翅型和有翅型个体不同虫龄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6项指标。【结果】麦长管蚜不同翅型个体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在虫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体长、体宽、头壳宽和触角长在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程度大,后足胫节长的重叠百分比极小或无重叠;除有翅型个体4龄若蚜和成蚜之间存在13.93%的重叠外,腹管长在不同翅型的其他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百分比均极小或无重叠,说明后足胫节长和腹管长可作为虫龄鉴定的主要特征。翅、触角和尾片的其他外部形态特征在虫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3-4龄有翅型若蚜和成蚜虫个体前胸的膨大程度及其翅的长度明显大于同一龄期的无翅型个体,可用于蚜虫翅型的分辨以及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鉴别;麦长管蚜1和2龄若蚜触角均为5节,3-4龄若蚜和成蚜的触角均为6节;同时,除了成蚜具有完整的尾片外,1-4龄若蚜尾片均不发达,说明触角的节数和尾片的发达程度可作为麦长管蚜不同龄期形态鉴别的辅助特征。【结论】以腹管和后足胫节作为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的主要特征,配合其他辅助特征,如翅的大小、触角的节数以及尾片的发达程度等,可达到快速鉴别不同翅型不同龄期蚜虫的目的。
许向利刘小侠张青文仵均祥
关键词:麦长管蚜翅型有翅型虫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