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48)

作品数:25 被引量:288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晓红万鲁河宋玉祥李阳吴广斌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生态
  • 8篇城市
  • 6篇脆弱性
  • 4篇生态环境
  • 4篇煤电
  • 4篇煤电化基地
  • 4篇城市化
  • 3篇地级
  • 2篇地级市
  • 2篇生态文明
  • 2篇协调发展
  • 2篇精明
  • 2篇环境耦合
  • 2篇哈大齐
  • 2篇哈大齐工业走...
  • 1篇地方经济建设
  • 1篇地级以上城市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学专业

机构

  • 21篇哈尔滨师范大...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路易斯维尔大...

作者

  • 20篇陈晓红
  • 3篇宋玉祥
  • 3篇万鲁河
  • 2篇王文刚
  • 2篇谭雪兰
  • 2篇李汝资
  • 2篇朱红梅
  • 2篇段建南
  • 2篇吴广斌
  • 2篇李阳
  • 1篇张文忠
  • 1篇李海燕
  • 1篇王士君
  • 1篇顾凤霞
  • 1篇杨艳茹
  • 1篇包春红
  • 1篇张坤
  • 1篇李雨停
  • 1篇王建华
  • 1篇王玉娟

传媒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4篇国土与自然资...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格局被引量:20
2013年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泰尔指数定量分析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异总体增大,相对差异呈明显的倒"U"型,但金融危机过后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远大于各省区之间差异,各省区内部差异明显不同,黑、辽与吉、蒙东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差异水平匹配的"高高"、"低低"俱乐部发展趋势;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T"字型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南北差异明显,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对东北地区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主体功能区划将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李汝资王文刚宋玉祥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例被引量:40
2017年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呈典型"T"型地域分布特征,与优质协调存在一定差距,但呈不断优化态势;(4)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属性随机分布状态,集聚状态趋好但远不及最佳规模效应;协调性的次热点区数增加,冷点区数减少,冷热点演变渐趋稳定,热点区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南部。
王秀姚玲玲李阳陈晓红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博弈下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新常态发展研究
2015年
本文构建了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社会经济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寻求生态文明视角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博弈拐点,为推动创新机制下黑龙江省重点扶持的规划性工业经济园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实现新常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思考。
魏璐瑶陈晓红
关键词:生态文明博弈哈大齐工业走廊
“美丽中国”视域下区域发展实践能力的新动向——以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学生为例
2018年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愿景后,加快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文章从人文地理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结合人文地理学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从个人、家庭、教师和学校角度提出加快人文地理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深化人地协调关系认识,响应"美丽中国"这一民生福祉号召。
陈晓红魏璐瑶
城市精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协同测度及交互响应——以中国27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被引量:16
2019年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复杂的动态交互耦合过程,厘清精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协同发展关系及交互响应机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27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Super-SBM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对中国城市精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协同发展和交互响应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研究表明:①城市精明发展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阶梯递减的空间演变趋势,多个城市群具有较高的城市精明发展指数。②生态效率与精明发展的空间变化具有一定的耦合特征,沿海地区南北方向呈现出较高水平的"生态弧线"城市带。③城市精明发展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特征,协同发展关系有下降趋势。④城市精明发展与生态效率存在双向交互的Granger因果关系,具有正向的交互响应关系,且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和惯性发展趋势。⑤长期而言,城市精明发展对生态效率变动的影响更大。
陈晓红周宏浩
关键词:生态效率灰色关联面板VAR模型
长沙市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更好地利用与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市1998—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长沙市近12年来耕地资源变化的时空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沙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长沙市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驱动力,其中经济发展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12年来长沙市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且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
谭雪兰段建南朱红梅包春红张坤
关键词:耕地变化驱动力
区域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培养应用型的区域经济学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保证。在分析区域经济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构建了研究型、导师制、订单式、嫁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陈晓红万鲁河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服务地方经济
哈尔滨市冰雪大世界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logistic分析法等进行问卷的发放与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哈尔滨市冰雪大世界园区的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SPSS22. 0对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找出游客对于冰雪大世界园区不满意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①哈尔滨市冰雪大世界满意度感知主要由娱乐项目及配套设施、冰雪旅游资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食宿、景区服务与秩序、冰雕与雪雕六个主因子构成.②游客整体的满意度水平一般,且各主因子的影响效应呈现出旅游食宿>娱乐项目及配套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服务与秩序>冰雕与雪雕>冰雪旅游资源的递减趋势.③冰雕与雪雕和冰雪旅游资源是冰雪大世界的优势资源,对提升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冰雪大世界在娱乐项目和旅游食宿方面存在劣势,是游客不满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于未来哈尔滨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娄金男陈晓红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被引量:33
2017年
商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其空间形态与发展规律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2年、2014年、2016年的城市商业设施兴趣点(POI)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距离等方法,探究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规律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各类商业设施数量均有增加;中心城区商业设施向外扩散,且发展速度不均衡。(2)整体上,商业设施集聚程度不断增加,向城市外围蔓延;商业中心高密度区呈"面域+极核"发展,数量不断变化;商业设施的范围呈放射型面状扩张。(3)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商业布局呈"圈层+组团"的空间集聚状态,商业布局总体上是以中央大街商圈为中心向外扩张的;各类商业设施的集聚程度有明显变化。
李阳陈晓红
基于BP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动态模拟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被引量:52
2014年
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的典型地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作为研究区域,运用BP神经网络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2004~2010年指标数据,在对20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了2013~2022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深入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鹤岗、双鸭山、鸡西具有较重脆弱度,并且有向中度脆弱度过渡的趋势;佳木斯以中度脆弱度为主,但是向较轻脆弱度发展比较缓慢;七台河、牡丹江则以较轻脆弱度为主,但七台河重度脆弱度和较重脆弱度所占比重也比较大,牡丹江脆弱度情况明显优于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协调度等级为中度失调;佳木斯与七台河协调度等级为濒临失调;牡丹江的协调度等级为良好协调。而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比较中,七台河脆弱性趋小值与协调性发展值关系为同时退化发展,但趋势比较缓慢;牡丹江则基本保持现有状态;其它城市均为同时向良好等级发展的趋势,但发展的速率和波动略有不同。
陈晓红吴广斌万鲁河
关键词:脆弱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