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2006)

作品数:7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中杰兰亚佳杨维中任翔余宏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染病
  • 6篇传染
  • 6篇传染病
  • 3篇疾病暴发
  • 3篇疾病暴发流行
  • 2篇预警
  • 2篇预警系统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强度
  • 1篇预警研究
  • 1篇基层医疗机构
  • 1篇疾病爆发
  • 1篇疾病爆发流行
  • 1篇监测分析
  • 1篇儿童
  • 1篇儿童腹泻
  • 1篇儿童腹泻病
  • 1篇法定传染
  • 1篇法定传染病
  • 1篇腹泻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四川大学
  • 3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李中杰
  • 5篇杨维中
  • 5篇兰亚佳
  • 4篇张洪龙
  • 4篇赖圣杰
  • 4篇王丽萍
  • 4篇余宏杰
  • 4篇任翔
  • 3篇曾令佳
  • 3篇余建兴
  • 3篇孙乔
  • 2篇吕炜
  • 2篇周鼎伦
  • 2篇王劲峰
  • 1篇马家奇
  • 1篇薛曹怡
  • 1篇李夫
  • 1篇朱渭萍
  • 1篇金连梅
  • 1篇李小洲

传媒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1-2013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的预警效果,为预警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3年中国CDC通过预警系统在20个省份的208个试点县(区)同时应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根据发病水平对16种传染病分两类进行预警分析,结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16种传染病个案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暴发事件,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及时性等指标,比较两个模型的暴发探测效果.结果 对于16种传染病整体而言,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6.23%(153/159)和90.57%(144/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4,P=0.109);时间模型的错误预警率(1.57%,57 068/3643 279)高于时空模型(0.64%,23 341/3643 279)(Z=-3.408,P=0.001);两者的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d和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4,P=0.182).对于发病水平较低的6种Ⅰ类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均为100%(8/8,8/8),错误预警率均为0.07%(954/1 367437,900/1 367 437),二者的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和3.0d,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减少2.29%(23条)预警信号.对于发病水平较高的10种Ⅱ类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猩红热、流行性感冒、风疹、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6.03%(145/151)和90.07%(136/151),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减少59.36%(56 656条)预警信号,各病种信号数和错误预警率均低于时间模型,时空模型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1.0 d)短于时间模型(3.0 d).结论 总体上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预警效果较好,
赖圣杰廖一兰张洪龙李小洲任翔李夫余建兴王丽萍余宏杰兰亚佳李中杰王劲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
信号强度指数在传染病自动预警中的应用及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为改进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研究引入预警信号强度指数(SSI),以评估SSI在改善预警信号灵敏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全国2007—2011年痢疾病例报告数据和2010~2011年的预警信号数据,并计算SSI和疑似事件预警信号关联比(ER)。分析SSI与ER的相关关系,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SSI对ER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CIDARS共发出的9620个预警信号中,传染病暴发疑似事件信号数74条(0.77%)。SSI分级与ER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疑似事件相关联的信号的SSI中位数为4.0,远高于非疑似事件相关联的信号(1.7);随着SSI的增加,事件关联比增加(r=0.917),当SSI超过20时,事件关联比可以高达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SSI与疑似事件信号的0R(95%CI)值为2.52(2.04~3.12);流行季SSI对疑似事件概率的指示作用高于非流行季。结论SSI与ER的相关性很好,尤其是对于暴发规模相对较大的传染病暴发事件,且流行季的作用较非流行季明显。
周鼎伦杨维中孙乔赖圣杰张洪龙李中杰吕炜兰亚佳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爆发流行信号强度
移动百分位数法分地区设定预警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分地区采用不同预警阈值对传染病暴发探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改进预警系统中预警模型的预警阈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预警系统中移动百分位数法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对16种传染病发出的预警信号和响应处理结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相关个案数据,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相关突发事件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灵敏度最高、暴发探测时间最短且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最优预警阈值的设定标准,比较分析每种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设定统一预警阈值(全国阈值)与分省份设定不同预警阈值(分省阈值)对传染病暴发探测的预警信号数、灵敏度和及时性的差异.结果 16种进行预警的传染病中,痢疾、登革热、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戊型肝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10种传染病的最优全国阈值和最优分省阈值相同,均为第90百分位数(P90);其余6种传染病(包括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最优全国阈值均为第80百分位数(P80),而最优分省阈值有所不同.这6种疾病采用最优分省阈值与采用最优全国阈值的预警结果相比,暴发预警灵敏度和探测时间维持不变,信号数分别减少23.71%(45 557条)、15.59%(6 124条)、14.07%(1 870条)、9.44%(13 881条)、8.65%(1 294条)和6.03%(313条).结论 预警系统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通过分地区分病种优化预警阈值,可在维持暴发探测灵敏度和及时性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预警信号,下一步预警系统可考虑增加各省预警阈值设置灵活性,
张洪龙孙乔赖圣杰任翔周鼎伦叶先飞曾令佳余建兴王丽萍余宏杰李中杰吕炜兰亚佳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病原谱监测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病原谱构成、病原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1月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家监测点医院的619例腹泻患儿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1.95%、7.27%、2.91%、1.45%、0.9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非伤寒沙门菌、弯曲菌、嗜水气单胞菌、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5%、2.42%、0.81%、0.65%、0.48%、0.32%。病毒检出率8月至次年的3月为27.70%,高于其他月份的18.48%(χ2=7.18,P<0.05);细菌检出率4—10月为15.34%,远高于其他月份的3.15%(χ2=31.22,P<0.05)。[结论]诺如病毒为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细菌性腹泻的防控应以夏秋季为重点,病毒性腹泻应以全年为重点。
费怡孙乔傅益飞朱渭萍薛曹怡
关键词:腹泻病病原谱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断报告现状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分析评价目前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下同)基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断报告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2012年度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所诊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软件制作统计图表,Arc GIS 9.3软件制作统计地图。结果 2012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数为41 865家,占网络直报机构总数的62%,网络报告率为92%,西部地区网络报告率最低。当年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745 407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11%,无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诊断报告,主要诊断报告的病种为丙类传染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3%。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间无明显差异,均以报告丙类传染病为主。基层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为22%,低于县级以上医院;病例及时报告率达98%,高于县级以上医院,但涂(+)和菌(-)肺结核病例报告的及时率较低。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但传染病的发现与诊断能力有限,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偏低,但报告及时性较好。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对其传染病诊断报告专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其常见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的能力与意识,尤其是在西部地区。
王丽萍曹怡曾令佳任翔李中杰余宏杰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预警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4
2014年
传染病暴发不仅直接影响着公众的生命与健康,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防控传染病的关键策略之一是尽早发现传染病异常发生或增加的“苗头”,传染病预警技术即是实现这种策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传染病预警技术与预警系统的研究在全球已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领域,笔者在回顾传染病预警基本原理、传染病预警技术与预警系统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传染病预警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为从事传染病预警领域的研究者与工作者提供参考.
杨维中兰亚佳李中杰
关键词:传染病暴发预警系统
2011-2013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结果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运行情况,为有效改进与完善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1-2013年预警系统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对32种传染病产生的预警信号数量、响应情况和预警信号判断结果,分析比较3年预警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 2011-2013年预警系统共发出960 831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8.87%(949 936条),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为1.0(0.4~3,3)h.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242 355条预警信号,2011-2013年预警信号响应率分别为96.37% (62 349/64 703)、98.75%(68 413/69 282)和99.37%(107 690/108 370),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3(0.3 ~9.7)、0.8(0.2~4.9)和0.7(0.2~4.2)h;通过初步核实、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了100 232例病例,占预警信号数的41.36%.时间模型预警方法共产生718 476条预警信号,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53条,其中8 155条预警信号(1.14%)经初步核实后被判断为疑似事件;2011-2013年预警信号响应率分别为98.89%(231 149/233 746)、98.90%(254 182/257 015)和99.31%(226 153/227 715),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1(0.5~3.3)、1.0(0.5~2.9)和1.0(0.5 ~2.6)h.结论 2011-2013年预警系统的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保持较高水平,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疑似事件信号占全部预警信号的比例有待提高.
李中杰马家奇赖圣杰张洪龙任翔曾令佳余建兴王丽萍金连梅余宏杰王劲峰兰亚佳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预警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