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1031-003-003)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常昌远王青罗萍杨敏赵荣飞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模拟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电子电信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路
  • 2篇电源
  • 2篇纹波
  • 2篇稳压
  • 2篇稳压器
  • 2篇变换器
  • 2篇DC-DC变...
  • 2篇DC-DC变...
  • 2篇LDO
  • 1篇带隙基准
  • 1篇低压差
  • 1篇低压差线性稳...
  • 1篇低阈值
  • 1篇电流
  • 1篇电路设计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型
  • 1篇电压比较器
  • 1篇动态补偿
  • 1篇增强电路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6篇常昌远
  • 4篇王青
  • 3篇罗萍
  • 1篇孙伟锋
  • 1篇徐申
  • 1篇渠宁
  • 1篇任兵
  • 1篇卢烽
  • 1篇李浩
  • 1篇杨汝辉
  • 1篇郑烁锐
  • 1篇陈瑶
  • 1篇甄少伟
  • 1篇叶星宁
  • 1篇祝晓辉
  • 1篇刘俊杰
  • 1篇李江昆
  • 1篇杨康
  • 1篇张业
  • 1篇谢谦

传媒

  • 5篇微电子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电子器件
  • 1篇固体电子学研...

年份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动态补偿、高稳定性的LDO设计被引量:5
2011年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态补偿、高稳定性的LDO。针对LDO控制环路稳定性随负载电流变化的特点,给出一种新颖的动态补偿电路。这种补偿电路能很好地跟踪负载电流的变化,从而使控制环路的稳定性几乎与负载电流无关。设计采用CSMC 0.5μm标准CMOS工艺,利用Cadence的EDA工具完成电路设计、版图绘制和流片测试,最终芯片面积为400μm×650μm。设计的LDO工作电压为3.5~6.5 V,输出电压为3.3 V。结果表明,在提供100mA负载电流情况下电压差为200 mV,负载瞬态变化时最大输出电压过冲为100 mV,由电源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分别为0.003%/V和0.005%/A,电源抑制比低频时为80 dB,1 kHz时为50 dB,整个电路的静态电流约为34μA。上述结果表明该LDO达到设计指标。
常昌远王青杨敏赵荣飞
关键词:动态补偿高稳定性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一种带瞬态增强电路的无电容型LDO被引量:2
2012年
设计了一种可用于SOC片内供电的新型瞬态增强无电容型线性压差调整器电路。相对于需要由误差放大器、缓冲器和反馈网络三级结构构成的传统LDO,该设计在简单的一级单管控制结构上增加了摆率增强电路(SRE)来实现瞬态响应增强,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频率补偿,在简化设计过程的同时,保证了较快的响应速度。
李江昆杨汝辉杨康祝晓辉甄少伟罗萍
基于威尔逊电流镜的低阈值电压比较器
2011年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低阈值电压(≤0.2 V)比较的比较器电路,用折叠结构作为差分输入,并将输入电压通过三极管转换成电流,再与原静态工作电流比较,得到比较器的电压输出。该电路的特点是将低阈值电压比较转换成电流比较,且利用威尔逊电流镜来确定直流工作点,省去了传统折叠式电压比较器输入级所必需的用于共源共栅器件的直流偏置电路,并有很好的精度和动态响应特性。
肖强任兵罗萍叶星宁
关键词:电压比较器低阈值
一种PWM/LDO双模同步降压型稳压器的设计
2011年
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外部同步信号控制PWM/LDO双模系统,用来提高系统在轻载下的性能。介绍了整个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功能,并对切换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基于华润上华0.5μm CMOS工艺,使用Cadence对整体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输入电压Vin的范围为3.6~6 V,输出电压VO为3.3 V,PWM信号工作频率为1.2 MHz,PWM模式下纹波小于30 mV,LDO模式下最大负载电流为50 mA、纹波电压小于10μV,在20 mA^1.2 A负载范围内,系统效率保持在80%以上,PWM/LDO双模切换稳定时间小于60μs。
常昌远郑烁锐王青
关键词:稳压器纹波PWMLDO
Buck型DC-DC变换器中单输入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2012年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用于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的模糊控制算法——单输入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在算法中引入符号距离法,将常规模糊控制算法中的2个输入简化为单个输入,从而使相应的模糊规则条数明显减少.在此基础上,采用FPGA设计了单输入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系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为2.7~3.5 V、输出电压为0.8~1.5 V的Buck型DC-DC开关变换器中,系统的建立时间小于150 ms,稳态误差小于10 mV.与常规模糊控制器相比,这种单输入模糊控制器具有设计、调节和硬件实现简单等优势,因而有望在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昌远陈瑶黄金峰王青
90 nm CMOS全数字锁相环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2年
设计了一种基于90nm CMOS工艺的全数字锁相环,重点介绍了几种子模块电路结构,包括鉴频鉴相器、时间数字转换器、数字控制振荡器和新型2阶数字滤波器,分别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锁相环具有输出频率高、锁定时间短、抖动小等特点。
谢谦梁国辉刘俊杰张业罗萍
关键词:全数字锁相环数字滤波器
基于高开关频率精确模型的峰值电流型BUCK电源的补偿设计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工作在高开关频率的连续导电模式的峰值电流型BUCK电压源,建立了包含功率管导通电阻和寄生参数的精确小信号模型,设计一个新颖的电压环路的补偿模块,优化了瞬态响应。补偿模块仅增加一个极点,消除输出电容寄生电阻引入的零点。在此补偿模块基础上,分析了输出电压Vo对参考电压Vref的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和补偿模块直流增益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补偿模块的最佳增益,使得输出电压对参考电压Vref的瞬态响应既快速又没有过冲和振荡,并且在Spice电路仿真中得到验证。
阚明建徐申孙伟锋
关键词:小信号模型瞬态响应
基于失配控制的非线性补偿带隙基准电路设计被引量:3
2011年
在一阶线性补偿基准非线性温度特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准电路内部可控非线性失调电压实现高阶补偿的方法,即利用3路互偏结构代替传统基准电路中的2路自偏置结构,在宽温度范围内,理想状态下的基准温度系数相比一阶线性补偿明显降低.与其他类型的分段高阶补偿相比,基于失配补偿的带隙基准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工艺稳定性更好.基于CSMC 0.18μmCMOS工艺完成了该基准电路的MPW验证,在-20~120℃温度范围内,基准温度系数的测试结果最低为6.2×10-6/℃.基于理论与实测结果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电阻修调以及面积功耗折中方面的改进措施.
吴金聂卫东常昌远渠宁李浩
关键词:带隙基准非线性补偿温度系数
带纹波控制的全载高效率DC-DC变换器的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便携式通信设备对DC-DC变换器的轻载效率及输出电压纹波的要求较高,轻载时,降低频率可以提高效率,但会带来纹波的恶化。针对这种缺陷,深入研究了轻载下纹波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一种降低纹波的新颖方法—带电感电流峰值控制的PFM技术。基于CSMC 0.5μm标准CMOS工艺,完成了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FM相比,该方法显著减小了轻载时的输出电压纹波,减小幅度最高可达80%。
常昌远卢烽王青
关键词:DC-DC变换器脉冲频率调制纹波
一种用于数字电源的改进型延迟环ADC设计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用于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中模数转换器(ADC)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延迟环ADC。该ADC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下,输入电压范围为0.8~1.42 V,5位二进制编码输出高电位为1.2 V,电压转换精度为20 mV/LSB,采样频率最高可达50 MHz。电路工作有两种控制方式可选,一是外加频率为50 MHz的脉冲信号,一是外接1.2 V的电源电压进入自循环状态。最后,在SMIC 0.13μm CMOS 1.2 V工艺下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和版图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常昌远徐兵杨洋
关键词:数字电源模数转换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