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MZ032)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臣玲贾伟王玉君王淑婕葛艳玲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西北穆斯林地区村级组织与宗教组织相互关系研究——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村级基层组织和宗教组织是西北穆斯林民族地区村级组织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释西北穆斯林地区村级组织与宗教组织两组织间运行中相互协调及不相协调的方面,分析形成目前两者关系的原因,探讨和揭示当前两组织间关系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保持两组织间关系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途径。
- 王玉君李臣玲
- 关键词:村级组织宗教组织
- 新疆撒拉族历史迁徙与文化变迁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描绘了新疆撒拉族的历史渊源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新疆撒拉族在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为了立足新的环境与周边民族文化进行了长期的互动、积极调适,社会文化发生了积极的变迁。
- 贾伟李臣玲
- 关键词:文化
- 分歧中的和谐——奄古鹿拱北的人类学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拱北"信仰在中国穆斯林中广泛存在。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奄古鹿拱北却独具特色,不仅为回、撒拉、东乡、保安族等穆斯林民族所信仰,而且还为藏、汉、土、蒙古族等非穆斯林民族所崇信。各种信仰形态虽然各异,但又共聚一室、和谐共生,这种独特的现象引起学界的关注。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详尽记录奄古鹿拱北现象的各个层面,并探讨了奄古鹿拱北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
- 贾伟李臣玲张海燕
- 关键词:田野调查人类学
- 当代安多农业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安多农区藏传佛教寺院林立,是藏传佛教在安多农业区的承载基础,能反映藏传佛教寺院的基本层面的变迁。本研究以社会历史调查为切入点,结合安多农区寺院的文献资料,尽可能的描绘当代安多农区藏传佛教寺院的总体形貌,并思考和探讨了农区寺院发展的特点。
- 贾伟李臣玲
-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现状
- 和谐社会语境下民族交往探析——以新疆昭苏县几个哈汉聚居区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基于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田野调查,在了解当地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探析该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成因,认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是哈汉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密切的经济往来是哈汉民族和谐关系的保证,文化多样性及民族间婚育观念开明与宽容是哈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民族间的互尊互助是哈汉民族间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 王玉君葛艳玲李臣玲
- 关键词:杂居地区民族关系
- 论安多地区民族关系模式及其形成的历史基础被引量:2
- 2012年
- 安多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汇地区,这里有汉、藏、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蒙古等民族生息繁衍,在长期的交往互动过程中,结合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关系,本文立足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归纳了对等互动型、经济互补型、包裹嵌合型三种主要的民族关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安多民族关系模式形成的历史基础。
- 贾伟李臣玲
- 关键词:民族关系历史基础
- 清朝时期儒学在青海循化地区的传播及难以展开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儒学在青海的传播大体上遵循中央政府势力在地域上以西宁为中心,渐次由东部农业区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扩开的规律。乾隆、同治、光绪年间三次大规模回族撒拉族反清事件发生之后,清王朝始在循化等地力建儒学。由于儒学教育很难让边地民众获得参与主流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儒学在以循化为代表的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展开难与内地相等。
- 赵春娥
- 关键词:儒学清朝
- 试论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6
- 2011年
-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安多地区民族文化间互相依存,和谐共生,形成特点鲜明的多元文化共生格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安多三大文化体系间的势力总体均衡与民族文化个体间的差异显著并存、安多区域文化特质是包容和开放以及在同一宗教场域内的文化相融更为自然而广泛等三个方面。在现代性下,安多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演进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在广度与深度上将进一步增强,国家政策变量对多元文化共生的影响力也将日益突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的演进形态仍将是"和而不同"。影响文化共生格局形成的基础性因素是安多地区社会经济互补性。
- 贾伟李臣玲王淑婕
- 关键词:文化共生演进趋势经济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