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51067)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3H指数:7
- 相关作者:苍晶于晶刘丽杰王军虹张达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越冬期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研究东农冬麦1号抗寒特性,寻找东农冬麦1号越冬最佳土壤水分含量,以冬麦东农冬麦1号、冬麦济麦22和春麦龙麦26三种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为材料,从三叶期开始对其进行17%~20%、22%~25%、30%、32%~35%和37%~40%五种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测定各处理组小麦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返青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东农冬麦1号叶片POD和SOD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返青率明显高于济麦22和龙麦26,而相对电导率则明显低于济麦22和龙麦26。在22%~25%土壤水分含量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POD和SOD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返青率与其他处理相比处于较高水平,相对电导率最低。
- 苍晶李怀伟于晶王健飞刘丽杰王建超
- 关键词:土壤水分含量低温胁迫生理特性
- 外源ABA对冬小麦越冬期蔗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3年
- 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三叶期时对叶片喷施ABA。在冬小麦越冬期间对叶片和分蘖节取样,研究外源ABA对越冬期低温下冬小麦的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使低温下2个冬小麦品种积累了更多的蔗糖,尤其是‘东农冬麦1号’的分蘖节。零上低温时外源ABA促进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在蔗糖的合成中起主要作用,在零下低温时外源ABA则促进了UGP在蔗糖分解中起作用;外源ABA提高了‘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以及‘济麦22’分蘖节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的活性,但‘济麦22’叶片中这两种酶的活性则受到ABA的抑制;外源ABA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2个小麦品种叶片和‘济麦22’分蘖节中酸性转化酶和碱性转化酶活性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中两种酶活性的提高,表明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对外源ABA可能更加敏感,其越冬器官分蘖节保持了较高的蔗糖水平,其蔗糖合成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冬小麦植株抵御低温,进而维持植株的存活。
- 刘丽杰苍晶于晶王健飞黄儒徐琛张成亮
- 关键词:冬小麦越冬期蔗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
- 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细胞膜脂组分及膜透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膜质脂肪酸的影响,以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三叶期叶面喷施适宜浓度ABA,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10 d最低温平均4、0、-10、-25℃时取样叶片和分蘖节,测定膜质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两种小麦不饱和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东农冬麦1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济麦22;分蘖节中,东农冬麦1号亚麻酸含量在降温过程中逐渐升高,而棕榈酸含量始终低于济麦22,说明亚麻酸和棕榈酸与冬小麦抗寒性关系密切。外源ABA处理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未处理高,且东农冬麦1号叶片不饱和指数在零上温度时均大于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分别于4℃、-25℃达到最大值,其中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不饱和脂肪酸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不饱和指数均高于济麦22,达到差异极显著。外源ABA使两品种小麦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东农冬麦1号MDA降幅大于济麦22,且达到差异显著,表明ABA对强抗寒品种膜脂抗寒性的促进作用大于冷敏感品种。
- 王军虹徐琛苍晶于晶张成亮王兴王健飞王祖建苍炜
- 关键词:冬小麦低温胁迫
- 低温-干旱交叉胁迫对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3年
- 为给寒地冬小麦抗逆性的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不同低温-干旱交叉胁迫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的蛋白质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pH4~7范围内,在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蛋白表达图谱中发现25个蛋白点在低温-干旱交叉作用下的表达量与单独低温胁迫下有明显差异,其中9个蛋白点在干旱-低温交叉作用下表达量上调,16个下调。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并通过数据库检索进行蛋白质鉴定,得到完整的肽指纹图谱,其中逆境诱导蛋白占26%,代谢相关蛋白占38%。
- 于晶黄儒王健飞徐琛李怀伟苍晶徐庆华王军虹张达
- 关键词:干旱交叉胁迫地下茎蛋白组
- 寒地冬小麦对低温逆境的生理适应被引量:22
- 2011年
- 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可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返青率大于85%),研究其对低温逆境的适应特性对于了解植物的抗寒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农冬麦1号为试材,测定了大田自然降温(最低温度5℃到-15℃)条件下冬小麦不同器官的抗寒生理指标及3种抗寒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中抗寒物质的储备能力强于叶片和根系,并且随温度的降低,分蘖节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BA、ZR含量及SOD活性增加明显;抗寒基因wrab17、wcor80和wcor413-like表达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其中wrab17和wcor80在根、叶和分蘖节中均有表达,而wcor413-like只在分蘖节中表达。东农冬麦1号不同器官抗寒基因表达分析结果与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分蘖节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强于叶片和根系。
- 苍晶于晶崔红王军虹张达刘丽杰李卓夫
- 关键词:低温逆境生理适应抗寒基因
- PEG胁迫对两种冬小麦苗期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为试材,研究了20%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对其苗期叶片和根部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下降,且东农冬麦1号的相对含水量高于济麦22;两种小麦叶片和根的质膜透性均增大,但东农冬麦1号的质膜透性比济麦22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东农冬麦1号的SOD活性高于济麦22;脯氨酸(Pro)含量明显增加,且东农冬麦1号的含量高于济麦22;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农冬麦1号的含量低于济麦22。各项生理指标综合分析可知,东农冬麦1号比济麦22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 孟健男于晶苍晶张达王军虹
- 关键词:冬小麦PEG胁迫抗旱生理特性
- 外源6-BA对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6-BA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的6-BA施用方式。结果表明:水培模拟系统中,10-7mol/L 6-BA对促进苗期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根和芽的生长以及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效果最明显,最优施用方式为水浸种后用含6-BA的培养液培养;土培系统中,三叶期浇灌10-5mol/L 6-BA对于增加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及返青率效果最明显。
- 于晶王兴苍晶刘丽杰王军虹张达
- 关键词:冬小麦抗寒返青率
- 外源ABA对冬小麦叶片抗寒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解外源ABA对冬小麦抗寒性的蛋白质组学影响机制,以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为材料,苗期经外源ABA和钨酸钠(ABA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分别于18℃、4℃、-6℃和-20℃进行低温胁迫,对小麦叶片的全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下,外源ABA诱导处理后,东农冬麦1号叶片产生23、35和51kD特异蛋白,15、43及53kD蛋白上调表达;济麦22叶片产生28和36kD特异蛋白,15、53及76kD蛋白上调表达。
- 许贺宋扬范博刘丽杰李怀伟于晶苍晶
- 关键词:冬小麦外源ABA
- 外源ABA对冬小麦越冬期呼吸代谢关键酶与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3年
-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小麦三叶期叶面喷施ABA(浓度10-5 mol.L-1,剂量为每4m2喷施1L)后越冬期叶片和分蘖节在低温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酵解代谢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随温度的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参与糖酵解代谢的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的活性在对照叶片中均先升后降,但在分蘖节中的变化则不尽相同。外源ABA处理使低温下两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分蘖节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并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个品种叶片及分蘖节中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尤其在最低温-25℃时明显抑制这几种酶活性的降低,这种影响在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中更明显;在低温胁迫后期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酶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使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外源ABA对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植株呼吸和ATP合成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提高低温下植株存活能力。
- 刘丽杰苍晶李怀伟于晶王兴王健飞黄儒徐琛
- 关键词:冬小麦外源ABA糖代谢
- 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解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济麦22和龙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盆栽及小区种植两种栽培方式,在三叶期进行7种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分蘖期按大气自然降温分段取样地下茎,分析其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轻旱显著提高了不同低温条件下地下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小麦返青率,降低了地下茎的相对电导率。表明适度干旱处理可诱导小麦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该适应性与渗透调节及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有关。
- 于晶李怀伟王建超王兴刘丽杰苍晶张达王军虹
- 关键词:小麦干旱地下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