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TY045)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7
相关作者:闫民李源刘文武梁勤超朱娜娜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武术
  • 4篇体育
  • 4篇武术文化
  • 3篇社会
  • 3篇武术发展
  • 2篇社会转型
  • 2篇视域
  • 2篇文化
  • 2篇本位
  • 2篇传统武术
  • 1篇动画
  • 1篇学校体育
  • 1篇以人为本
  • 1篇语境
  • 1篇运动会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视角
  • 1篇中国武术
  • 1篇人为本
  • 1篇赛事

机构

  • 9篇济南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4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成都体育学院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

  • 9篇闫民
  • 5篇李源
  • 3篇梁勤超
  • 3篇刘文武
  • 2篇王洪珅
  • 2篇朱娜娜
  • 1篇王海鸥
  • 1篇韩玉姬
  • 1篇张胜利
  • 1篇张玉彬

传媒

  • 3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体育学刊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的共生及协同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运用文献研究法等,从共生理论视角,分析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的共生关系及协同发展路径。在当前举办的中国武术节中,存在3个共生单元:武术节、主办方与地域武术,这三者之间形成了3种不同的共生关系。其中:中国武术节与主办方、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形成了"间歇共生组织"和"对称互惠共生行为";而中国地域武术与主办方则形成了"间歇共生组织"和"非对称互惠共生行为"。要实现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之间的协同发展,需加强中国武术节节庆制度建设;深化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的关联;促进中国地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李源闫民梁勤超
关键词:武术文化互惠共生
三维动画在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武术套路与人体三维动画可以实现直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契合。应用三维动画可以实现武术套路三维立体教学,使武术技术动作更加立体、直观,可以辅助套路难度技术动作创新,辅助学习新难度动作,可以进行技术诊断和虚拟武术的抽象过程和环境。
张胜利闫民张玉彬
关键词:学校体育武术体育教学三维动画
论武术的分化被引量:10
2014年
"分化"是近代以来武术内容嬗变的一个重要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武术发展的历史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近代以来武术发生的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论证;并预测继续分化仍将会是今后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刘文武闫民
关键词:分化武术武术史武术发展
论社会转型与武术发展方式的转变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逻辑分析法等,对社会转型中武术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武术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于传统武术,需创新拳种的学校教育传承模式,实现拳种的系统传承与分序演进;对于竞技武术,在既有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拓展演艺与赛事发展空间。武术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政府、企事业与社团等法人的集体行动与共同努力,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梁勤超李源闫民
关键词:体育管理社会转型
哲学视角下武术传统与现代传承的反思被引量:14
2013年
武术这一文化载体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所有文化因子,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和认同的重要符号。通过阐述武术的哲学理念,论证哲学视角下武术传统传承重视其内涵和价值观的内在教化,崇尚"内外兼修,重在内"的人格内化,而武术现代传承受西方体育的影响,注重健身理念,相对弱化武术的内在教化功能。武术传统传承的本质就是通过身体动作的反复体悟,达到人格的修炼和文化精神的弘扬。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面对全球化、现代化提出的挑战,是坚守传统还是摈弃传统,使得武术传承处于难以割舍和选择的尴尬境遇。本文坚持,发展既要坚守传统,又要顺应时代而创新,坚持两条腿走路。
王海鸥闫民
关键词:哲学武术传承
社会转型期武术文化的现代角色转换与话语权的重拾被引量:7
2013年
社会转型必然引发文化的转型,传统文化的现代角色转换是转型社会的历史必然。体育全球化给武术文化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现代角色转型的机遇,武术文化的异化与失范现象是武术文化现代角色转换滞后的主要表征。武术文化的现代角色转换是寻找武术国际话语权的平台,社会转型期武术文化现代角色转换的两条基本路径是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文化认同是武术国际话语权重拾的象征和武术形象重塑以及国际化发展的起点。
李源闫民梁勤超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社会转型话语权
“项目化”武术的利弊分析与“大武术观”的提出被引量:15
2013年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辩证地分析了"项目化"武术的优点与弊端,进而提出了"大武术观"的理念。认为所谓"大武术观",就是武术人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和要求自身,摒弃因袭的"项目"分隔,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此起彼落状况,让武术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各施所长、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种价值目标的重任。"大武术观"理念的确立无论是对于传承、传播武术的主体———武术人,还是对于制定武术发展战略的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时代要求下必须具有的"武术观",是实现武术多种价值目标在人的观念上的必然要求。
刘文武朱娜娜闫民
关键词:传统武术
生态适应视域下武术文化的趋同适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武术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圈的一个"因子",其发展与其所处的体育文化生态密切相关,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武术文化更好地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生态适应视域下探寻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密切关联,在阐明武术文化和趋同适应的基础上,纵向梳理武术文化的演变历程。认为武术文化是在不断趋同适应所处的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中不断演进和发展的。
王洪珅韩玉姬
关键词:武术文化生态适应文化生态社会生态
模因论视域下的武术文化传播被引量:2
2015年
武术文化传播障碍重重,国内相关研究多从相对宏观的因素分析障碍的类型和规避路径,本研究发现,"模因论"可一定程度上将此问题的研究延展至微观的"武术文化模因"层面。从模因论的视角将武术文化传播的各种障碍归化为武术文化模因的生成和复制障碍、"同化"障碍、"记忆"障碍和"表达"障碍;同时,从武术文化模因的选择性生成、复制信度的提高、多产性的增强和复制周期的延长4个方面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障碍在模因论视界内的摒除路径。
王洪珅
关键词:武术武术文化模因模因论
文化空间视角下全国武运会发展审思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全国武术运动会发展进行研究。全国武术运动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办会理念体现出回归文化本位,构建武术文化空间;项目设置体现"演武为主,比武为辅";赛事运作守正出新,体现分享运动理念。建议:武运会项目设置应以武术拳种序列为界限,涵盖所有拳种;加强赛事宣传,扩大赛事影响力,打造武运会品牌;武运会的最终价值应当体现在凝聚武术人的情感,构建武术生存的生态空间与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
王现强梁勤超李源
关键词:文化空间文化本位武术赛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