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1GGJS-164)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贾滕胡现岭更多>>
- 相关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阶段性变动:乡村土改运动中积极分子生成与淘汰机制研究——以河南商水县为例(1947-1953)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对商水县土改运动的过程——急性土改、剿匪反霸清算、土改、土改复查与民主建政等几个阶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具有不同行为特点的积极分子相继出现,同时部分旧积极分子遭到淘汰。积极分子之所以有阶段性的变动,与其在群众运动中的生成与淘汰方式密切相关,进而可以发现,积极分子的涌现在于工作队与积极分子对革命运动推动中形成的双向合力互动,积极分子淘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革命与乡村的内在紧张。这种积极分子在革命进程的阶段性变动虽然给党——国家塑造的运动型社会运行机制提供了动力,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对社会生活常规化的冲击、造成积极分子代际冲突以及部分人过分积极、热衷斗争,使其他基层群众不安等。总之,以积极分子的阶段性变动表现出来的这种社会底层的选择、选拔、录用方式,一方面强化了贫雇农、中农与党——国家的联系,有助于社会的总体性整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生条件下产生的积极行为转化为一种内生性的主动、自觉积极的艰难。
- 贾滕
- 关键词:积极分子
- 新解放区征粮运动中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选择——以河南商水县1950年夏征为例被引量:7
- 2012年
- 建国初,征粮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中心工作,由于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干部"又是"农民"的双重身份,使其在征粮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充满了矛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本乡或本村的负担做出过努力,但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或者对立的时候,他们还是把国家利益作为首要选择,忠实地执行了国家的征粮任务,为新政权的巩固以及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胡现岭
- 关键词:征粮农村基层干部
- 论建国初期的乡村干群关系——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例(1949—1954)
- 2013年
- 建国初期,党—国家通过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乡村社会革命运动为载体,实现了政权下乡与党团下乡;通过培训及在历次群众运动或完成上级任务的过程中、从大量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以贫雇农为主的乡村干部的方式,解决干部的来源问题;进而,通过乡村干部对群众运动进行领导与推动——但在此过程中不免产生干群矛盾。对于乡村干群矛盾的化解,党—国家往往在推动乡村革命的进程中,通过发动群众、整顿组织,进而整顿干部,甚至以群众意愿决定干部去留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显示了建国初期乡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时代特点:干群关系受革命伦理及动员—运动机制的制约。当然,这一时期乡村干群关系的特点正是国家建构目标与乡村现实矛盾的折射。
- 贾滕
- 关键词:建国初期
- 从“革命”到“革命”:建国以来教育主题词的演变——以“革命教育”到“教育革命”的转换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建国前30年,党和国家推行以革命为主题的教育,主要是出于在夺取政权的基础上为巩固政权服务的目的;改革开放30余年,教育领域的改革与革命,体现出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要求。教育从"革命"到"革命"的演变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寻求民族生存到追求大国崛起的历程,反映了民族与国家最大利益至上的要求。
- 贾滕
- 关键词:革命教育教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