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09C178)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云孙亚军孙建中陈金山刘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哌啶
  • 3篇哌啶醇
  • 3篇利培酮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激越行为
  • 3篇分裂症
  • 3篇氟哌啶
  • 3篇氟哌啶醇
  • 2篇氯硝安定
  • 2篇精神分裂症急...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期
  • 2篇氟哌啶醇治疗
  • 1篇硝西泮
  • 1篇氯硝西泮
  • 1篇肌注

机构

  • 3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3篇孙建中
  • 3篇孙亚军
  • 3篇刘云
  • 2篇刘锟
  • 2篇陈金山
  • 1篇蒋光明
  • 1篇孙同勋

传媒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培酮合并短期肌注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行为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比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短期肌注合并利培酮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50例新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组(A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B组)和氟哌啶醇组(C组),观察2周。采用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精神症状(激越行为),采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入院测评基线比较,各组患者PANSS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各组组间兴奋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SD两两比较,A、B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PANSS-兴奋激越项目减分率分级标准计算疗效的比较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TESS量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在肌强直、震颤、扭转性运动及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症状(EPS)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强直、震颤及静坐不能等EP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肌强直、震颤、扭转性运动等EP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而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短期肌注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兴奋激越行为,可作为临床处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手段之一。
刘锟刘云宁南义孙建中孙亚军孙同勋曹长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硝西泮氟哌啶醇激越行为
肌注氟哌啶醇合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行为疗效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肌注氟哌啶醇合用利培酮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165名新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组(A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B组)和氟哌啶醇组(C组),观察2周.采用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精神症状(激越行为).结果 PANSS-兴奋激越各单项分的时间因素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96.936 ~1484.087,P<0.01),且时间与治疗因素之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6.962~ 41.495,P<0.01).治疗因素主效应仅在敌对单项分上有统计学意义(F=3.455,P=0.03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3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各单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991~615.334,P<0.01).3组患者组间各单项分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3~1.473,P>0.05);治疗后24h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86 ~8.075,P<0.01);1周末:除愤怒、延迟满足困难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57~8.546,P<0.01);2周末,除兴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6~1.205,P>0.05).结论 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短期肌注可作为临床处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手段之一.
刘云蒋光明孙建中孙亚军焦小雷陈金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硝安定氟哌啶醇激越行为
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行为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短期肌注氟哌啶醇或氯硝安定合用利培酮及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65名新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进入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组(A组)、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组(B组)和氟哌啶醇组(C组),观察期4周。采用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疗效,采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入院测评基线比较,各组患者PANSS-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治疗1周后各组组间兴奋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5.41,P<0.01),A、C两组疗效优于B组。但以PANSS-兴奋激越项目减分率分级标准计算疗效的比较在5天末(χ2=1.526,P>0.05)、1周末(χ2=1.529,P>0.05)、2周末(χ2=1.335,P>0.05)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SS量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在肌强直(χ2=22.388,P<0.01)、震颤(χ2=8.633,P<0.05)、扭转性运动(χ2=1.335,P<0.05)及静坐不能(χ2=6.341,P<0.05)等椎体外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短期肌注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兴奋激越行为,可作为临床处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刘云刘锟孙建中孙亚军焦小雷陈金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激越行为利培酮氯硝安定氟哌啶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