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11802)

作品数:41 被引量:1,391H指数:22
相关作者:周健民吴金水陈小琴王火焰杨林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土壤
  • 11篇水稻
  • 8篇氮肥
  • 7篇稻田
  • 7篇养分
  • 7篇水稻土
  • 6篇红壤
  • 5篇硝化
  • 5篇硝化作用
  • 5篇磷肥
  • 4篇稻田土
  • 4篇稻田土壤
  • 4篇土壤磷
  • 4篇磷素
  • 4篇矿化
  • 4篇
  • 4篇潮土
  • 3篇有机碳
  • 3篇施肥
  • 3篇水分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作者

  • 13篇周健民
  • 9篇王火焰
  • 9篇吴金水
  • 9篇陈小琴
  • 8篇杨林章
  • 8篇杜昌文
  • 6篇范晓晖
  • 5篇杨长明
  • 5篇向万胜
  • 5篇童成立
  • 5篇李学垣
  • 5篇肖和艾
  • 4篇李寿田
  • 4篇于飞
  • 4篇王德建
  • 4篇颜廷梅
  • 4篇黄敏
  • 3篇杜振宇
  • 3篇林德喜
  • 3篇欧阳竹

传媒

  • 10篇土壤学报
  • 6篇土壤通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
  • 3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计算机与农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地农田土壤磷素的分布、形态与有效性及磷素循环被引量:35
2001年
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磷素的含量分布、形态、有效性、磷素循环及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随着地势的降低呈明显降低趋势 ,潜育性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非潜育性土壤。水田土壤 Ca-P、Al-P、Fe-P和 O-P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 5 8.1 %、3.7%、1 0 .6 %和 2 7.5 % ,其中 Ca-P和 Al-P与有效磷呈高度正相关 ( r分别为 0 .92 86 * *和 0 .90 38* * ) ,说明 Ca-P和 Al-P是该地区水田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之一。潜育性土壤 Ca-P、Al-P和 Fe-P的平均含量分别比非潜育性土壤低 84 .0、1 0 .2和 2 1 .1 mg/ kg,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证明潜育性土壤磷素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Ca-P、Al-P和 Fe-P的损失。五种耕作制度下潜育性稻田土壤磷素输入输出平衡值为盈余 2 .3~ 2 7.9kg/ hm2·a,其输入输出比 ( 1 / 0 )为 1 .0 6~ 1 .88。对于土壤速效磷小于 5 mg/ kg的潜育性稻田 ,早、中、晚稻的最高产量施磷量分别为 4 .83,4 .93和 1 .78P2 O5kg/ 6 6 6 .7m2。
向万胜童成立吴金水李学垣
关键词:湿地土壤磷素形态磷肥效应农田
稻田土壤微生物磷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响应被引量:28
2004年
研究了湖南省5个典型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磷(MB-P)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土壤MB-P含量对施肥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监测点的土壤MB-P对化肥的反应不敏感,而施有机肥(物)有利于土壤MB-P的增加。土壤MB-P对土壤有机碳和全磷的变化虽有响应,而其关系并不确定,但土壤MB-P与土壤微生物碳和Olsen法提取磷(Olsen-P)的关系却极为密切。土壤MB-P占土壤全磷的1.16%~3.19%,与Olsen-P占全磷的比例较为接近。在土壤Olsen-P含量低于8 mg穔g-1 的较低水平下,不论施肥与否,土壤MB-P含量均高于Olsen-P,较高的土壤MB-P有利于补充土壤Olsen-P。在不同形态的无机磷中,土壤MB-P与Al-P和Fe-P的相关性最好,Ca-P次之,但与闭蓄态磷(O-P)无显著相关性。微生物对土壤Al-P、Fe-P和Ca-P的利用可能是促进其向Olsen-P方向转化的关键途径。
黄敏肖和艾童成立向万胜李学垣吴金水
关键词:稻田土壤有机碳磷素
钾在红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被引量:16
2005年
杜振宇周健民
关键词:红壤迁移PH
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被引量:170
2003年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壤渗漏仪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太湖地区稻麦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带来氮肥利用率低与环境污染问题 ,探讨本区稻麦高产与减少氮肥淋洗的适宜氮肥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适宜用量随着稻麦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本区两种主要土壤水稻、小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以N计 )分别为 2 2 5~ 2 70kghm- 2 与 1 80~ 2 2 5kghm- 2 ;适宜的氮肥用量使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结实颖花数均高 ,因而产量高。氮素的淋洗以NO- 3 N为主 ,主要发生在麦季与泡田插秧初期 ,其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hm2 施N 2 2 5kg的模拟试验 ,麦季渗漏液的NO- 3 N浓度在 5 4~ 2 1 3mgL- 1,有6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 (NO- 3 N 1 0mgL- 1) ;田间试验 ,麦季施N量在 2 70~ 31 5kghm- 2 范围内 ,地下水NO- 3 N浓度在 1 9~ 1 1 0mgL- 1,有 2 0 %的样次接近 ,1 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长期NO- 3 N渗漏累积 ,势必对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
王德建林静慧孙瑞娟夏立忠连纲
关键词:氮肥地下水硝态氮淋洗
硝化抑制剂与硫磺对三种水稻土旱作条件下尿素肥料硝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对加入硝化抑制剂和硫磺的尿素肥料在我国三种水稻土旱作条件下的氮肥硝化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尿素中单加硝化抑制剂对三种供试水稻土旱作条件下的氮肥硝化作用均有抑制,但抑制的强度与土壤类型有较大关系;而尿素中同时加入硝化抑制剂与硫磺在pH为5. 16的红壤和pH 6. 05黄泥土上都表现出对氮肥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硫磺对pH为7. 06的乌珊土上的硝化过程无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可为硝化抑制剂肥料和硫包尿素肥料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范晓晖金雪霞黄进宝史陶钧
关键词:硝化抑制剂硫磺水稻土旱作条件硝化作用
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对乌栅土氮素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土柱淋洗 ,研究了N、P、K共施对太湖乌栅土氮素 (Urea N、NH+ 4 N和NO-3 N)淋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不施尿素的条件下 ,N的淋失以NO-3 N为主 ,占淋失总氮 (Urea N、NH+ 4 N和NO-3 N之和 )的 93 39% .施加尿素后 ,Urea N、NH+ 4 N和NO-3 N的淋失量明显增加 ,三者占淋失N的比例分别为 3 95 %、15 2 5 %和 80 80 % ,占施入N的比例分别为 0 2 6 %、0 80 %和 2 5 4 % .Ca(H2 PO4) 2 或KCl均可显著增加 3种形态N的淋失 ,使 3种形态N占淋失TN的比例分别为 4 5 4 %、2 4 11%、71 35 %和 3 4 5 %、2 4 5 3%、72 0 2 % ,占施入N的比例分别为 0 39%、1 86 %、3 34%和 0 32 %、2 12 %、4 0 6 % .Ca(H2 PO4) 2 和KCl共施对N素淋失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 ,使 3种形态N占淋失TN的比例分别达到 4 10 %、2 7 35 %和6 8 5 5 % ,占施入N的比例分别为 0 4 2 %、2 6 0 %和 4 2 6 % .不同形态N淋失的先后顺序为 :Urea N >NH+ 4 N >NO-3 N ,而淋失总量的顺序为 :Urea N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杜昌文陈小琴
关键词:淋失KCL
不同土壤磷的固定特征及磷释放量和释放率的研究被引量:97
2003年
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P(水土比为 2 0∶1 )并利用连续提取法 ,对三种土壤P的固定特征以及磷的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对P的固定能力高于潮土 ,而潮土高于水稻土 ,在加入P量为 2 97gkg- 1土壤的条件下 ,三种土壤对P的固定量分别为 2 84gkg- 1、2 5 3gkg- 1和 2 0 8gkg- 1。三种土壤对P的固定率则随着加入P量的增加而降低。在P的释放研究中 ,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 ,P的释放量减少 ,并在提取 8次后 ,以后各次P的释放量不发生显著变化。三种土壤中 ,水稻土P的最大释放量 (1 2 4 0 7mgkg- 1)显著高于红壤 (60 46mgkg- 1)和潮土 (1 9 74mgkg- 1) ,水稻土P的总释放量 (1 6次 )也大于红壤和潮土 ,三种土壤P的总释放量分别为 2 0 6 0 2 (1 98gkg- 1土壤P处理 )和 2 71 91mgkg- 1(2 97gkg- 1土壤P处理 )、1 0 0 48和2 60 5 3mgkg- 1、1 1 6 0 6和 1 3 1 91mgkg- 1。三种土壤P的释放率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并逐渐达到稳定。水稻土的释放率显著高于红壤和潮土。水稻土和潮土中 ,1 98gkg- 1土壤P处理的土壤P的释放率高于2 97gkg- 1土壤P处理的土壤 。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陈小琴杜昌文
关键词:土壤磷释放量连续提取法
不同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被引量:9
2005年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潮土中不同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氮肥与磷肥的配合施用对潮土中油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生长初期,施氮并不能促进、甚至会抑制油菜的生长,氯化铵较其它氮肥作用突出。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氮肥对油菜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但氯化铵的促进作用仍低于其它氮肥。植株养分累积受不同氮肥影响的规律与植株干物质累积表现的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有效磷含量受不同氮肥影响较小,而水溶性磷含量因施用不同氮肥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在生长初期的土壤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生长初期的干物质质量与土壤水溶性磷含量达到极显著相关(r=0.727**)。因此推测,不同氮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可能因氮肥降低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所致,这些结果对今后的合理施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于飞周健民王火焰陈小琴
关键词:氮肥磷肥养分累积水溶性磷有效磷
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7
2005年
在铜陵铜矿区堆存着大量的不同时期弃置的尾矿废弃物,形成大面积铜尾矿废弃地.为了解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酶活性的影响,对铜陵铜矿区6处不同时期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定居在尾矿废弃地上的植物群落类型能够显著影响表层尾矿中(0~5 cm)的脲酶、芳基硫酸酯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位于木贼-中华结缕草群落和白茅群落下尾矿中的几种土壤酶的活性高于位于狗牙根群落和中华结缕草群落下的尾矿中酶的活性.在所测定的4种土壤酶中,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高于脲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的活性与表层尾矿中的腐殖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与pH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强烈氧化的表层尾矿不仅具有极端贫瘠的养分条件,同时也具有极低的土壤酶活性.
孙庆业任冠举杨林章安树青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速效钾狗牙根铜尾矿废弃地铜矿区
磷在红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转化被引量:14
2005年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磷在红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相同施量的磷在7天和28天时的迁移距离相同,施用磷酸二氢钙(MCP)0 2g和0 5g时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 4cm和2 0cm。磷在施肥7天内的迁移量较大,然后只发生少量迁移。迁移进入土壤的磷86 3%~94 2%被吸附固定,64 1%~72 2%仍以有效态存在。在迁移距离内,土壤水溶性磷、酸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与距施肥点距离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施肥量对水溶性磷、酸溶性磷和有效磷在肥际微域中的含量分布有显著影响;但培养时间只对水溶性磷含量分布有显著影响。
杜振宇周健民
关键词:红壤肥际微域迁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